瑞士專業影音連接器製造商Neutrik歡慶品牌50周年推出50周年限定版XLR電纜公、母連接器與6.3mm樂器連接器
瑞士專業影音連接器製造商Neutrik歡度NEUTRIK品牌創立50周年,宣布推出50周年限定產品,首發的三款產品為公、母的3 Pin XLR電纜連接器,以及常見於樂器的6.3mm插頭;相較一般版本在金屬外殼使用深灰色金屬電鍍與雷雕的50周年廠徽,而XLR母頭還在釋放按鈕同樣添加電鍍處理。Neutrik強調在2025年還會陸續推出50周年紀念系列的產品。 ▲Neutrik的50周年紀念產品僅在金屬外殼施加電鍍處理與雷雕,仍為與標準產品相同的鍍金接點工藝(圖片來源:Neutrik) Neutrik的各式連接器是廣泛在許多專業影、音產業與設備被使用的連接器品牌,雖然不像發燒音響品牌持續推出特殊處理
4 個月前
管樂器吹奏專用口罩
從前不需要口罩的日子暫時回不去了,做什麼都要戴口罩保命的氛圍下,日本連鎖樂器商推出了管樂器專用的口罩,看起來就是一般的立體口罩在嘴巴的部分多開了一個洞,不過內側其實是有多一層防護的,也就是說不吹奏樂器時拿來當一般口罩佩戴也不用擔心「防疫漏洞」的問題。 抗菌材質可水洗重覆使用三種顏色二種尺寸,預計8/18出貨。 這裡有賣。
4 年前
咳嗽、打噴嚏造成飛沫感染在吹奏樂器時也成立嗎?Yamaha實驗給你看
日本Yamaha音樂公司與日本空調共同合作拍攝一系列「管樂器吹奏與飛沫影響的可視化實驗」。實驗樂器有長笛/直笛、薩克斯風、小喇叭、與口風琴。共拍攝了四支影片,分別探討了各種樂器造成飛沫的多寡、飛沫噴射的距離及飛沫噴射的範圍。(結果會因人因地而異) 首先先說明一般我們肉眼能看到噴口水的飛沫大小是1毫米(mm)以上,毛髮是80~90微米(μm),而這個實驗所拍攝出來的是5~10微米(μm)肉眼所看不見更小的飛沫。 薩克斯風沒有觀察到明確的飛沫。 小喇叭沒有明確的飛沫,但有更小的微粒出現。 直笛沒有觀察到明確的飛沫,但是若吹高音的話就會有飛沫產生。 口風琴沒有觀察到明確的飛沫。 飛沫噴射距離實驗 以
5 年前
保健飲料創意行銷,除了送超大枕頭還抽特雷門電音樂器
冬天到了就是保健相關產品最佳宣傳季節。日本養命酒將產品喝了會發熱的特性結合了暖暖的超大抱枕,讓人覺得很放鬆。 獎品除了抱枕外,還有以瓶身為外型的特雷門樂器。這種樂器以手和天線遠近改變電容大小影響振盪頻率為原理而發出聲音,所以沒有控制的弦或按鈕,演奏不易,早期恐怖電影多以此營造氣氛,拿來演奏「安眠曲」反而有催眠的效果。 每種獎品限量20個名額,活動到明年2月28日止。這裡看更多。
6 年前
是 顛覆傳統工法,3D 列印電子小提琴打造另類體驗這篇文章的首圖
顛覆傳統工法,3D 列印電子小提琴打造另類體驗
近年來 3D 列印技術發展層面愈來愈廣,也跳脫了小物件的限制,列印出更多元化的物品。現有國外廠商利用 3D 列印技術,打造出一把如水晶般剔透的電子小提琴,能運用效果器演奏出頗酷的樂曲。 這把晶瑩透澈的琴,由法國電子小提琴家 Laurent Bernadac 所領軍的 3D Varius 公司設計製作。琴身採用光固化立體成型(Stereolithography Apparatus,SLA)技術製作,接著後置加工,以人工方式移除餘料、清洗,利用紫外光固化樹脂後,進行表面處理等等。 最後組裝是最為棘手的階段,考驗著琴身是否夠堅固,必須承受得了琴弦張力才算成功。來聽聽看成品所呈現出的音色效果吧。 儘管
9 年前
是更貼近科技生活的電鋼琴這篇文章的首圖
更貼近科技生活的電鋼琴
樂蘭(Roland)一口氣推出了四款新產品數位電鋼琴,其中最高檔的產品「LX-17」外型與傳統直立式鋼琴一樣,不需要傳統的調音與保養,內建節拍器及USB錄音功能,連接耳機在家練習也不怕吵到鄰居。 搭載藍牙功能,可在平版上與專用APP連接,有自動翻頁功能,也可以跟著MIDI一起彈奏幫助練習功能。 預計九月下旬販售,售價未定。 你或許會喜歡 熱門影音產品出清49折起! 最優惠3C家電福利品低家啦!
9 年前
是未來小提琴?3D列印超科幻感樂器這篇文章的首圖
未來小提琴?3D列印超科幻感樂器
即將在本月中與美國紐約登場的3D列印設計展(3D Print Design Show)現在已經開始步入暖身階段,各家設計師紛紛端出最新的設計,希望可以吸引大家的目光!而這幾天受到熱烈討論的設計之一,正是這把看起來一點都不像小提琴的小提琴「2-string Piezoelectric Violin」。它擁有超級科幻的外觀與質感,並標榜符合人體工學,讓它不只看起來帥氣,用起來也相當順手~ 由兩位建築師Eric Goldemberg和 Veronica Zalcberg所創立的MONAD Studio設計工作室,這次和專業的音樂家合作,打造出一系列樂器,將為3D列印設計展揭開序幕。他們將建築美學思考
10 年前
是把任天堂紅白機時代吹卡帶的行為,變成樂團演奏會這篇文章的首圖
把任天堂紅白機時代吹卡帶的行為,變成樂團演奏會
以前大概國小的時候,看到哥哥們玩電視遊樂器,都超想要當那個 Player 2,但最後我們女孩子都只有在旁邊看男生打的份...,通常打到一個階段後,遊戲當機了,哥哥就會很順手的把卡帶拔起來,然後對著卡帶吹氣,那時候天真的想說這樣就會解決當機(不過確實也很神奇的解決了當機),是說就在 25 年後任天堂官方才溫馨提醒這樣吹其實卡帶會生鏽啦... 日本有一群人大概也是很懷念當年吹卡帶的行為,於是把這樣的行為續航力加強,直接把卡帶改造成口琴...,但和口琴有一些不太一樣的是加上了些許科技的結構,讓吹進去的空氣轉換成機械式的聲音,發出的聲響就和當年電動配樂的音效幾乎一樣啊,超級懷念的。 來看看影片,真的很
10 年前
是當樂手不再需要樂器這篇文章的首圖
當樂手不再需要樂器
在科技發達的年代,大家都會想像科技如何能令我們的生活更好、更有趣。我們嘗試透過科技大幅簡化工序,提升準確度,讓事情更貼近我們的期望。在日常生活上如是,在音樂領域上亦如是。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 ,在速度金屬 (Speed metal) 領域中,樂隊與製作人們在錄製專輯和後期製作時都傾向於使用鼓機取代傳統的製作方式 – 鼓手親自演繹。曾經有歐洲製作人替一隊台灣樂隊進行後期製作時驚訝他們的鼓手在錄音時,竟是親自動手打鼓而非使以鼓機代勞,委實諷刺。 此風氣的盛行原來是由於較為方便快捷,亦更有利於後期製作。但時至今天,使用電子化工具代勞的原因是因為樂手們的肢體已跟不上自己所編寫的樂曲節奏,因而造成了專輯一
11 年前
是群眾集資垃圾再製成樂器,改變巴拉圭貧窮小孩的未來這篇文章的首圖
群眾集資垃圾再製成樂器,改變巴拉圭貧窮小孩的未來
巴拉圭可說是一個建築在垃圾堆之上的城市,也被認為是拉丁美洲最貧窮的貧民窟之一,生活在這個村莊中的居民對家旁邊就是垃圾海早已見怪不怪,也因為極差的環境讓居住在巴拉圭的小孩往往不是混幫派就是販賣毒品,似乎這些小孩的未來早就沒有了希望。 直到有一天名為 Nicolás Gómez 的居民發現一塊像是小提琴的垃圾,並把這塊垃圾拿去給音樂家 Favio Chávez,接著這塊垃圾就被製作成充滿手作風味的小提琴,然後是大提琴、長笛、鼓,突然一個瘋狂的想法產生了:碰!巴拉圭兒童樂團就此誕生。 現在有一組製作團隊、導演以及攝影師,試圖拍攝一部名為「Landfill Harmonic」的紀錄片,主要就是把誕生在
12 年前
友站推薦
管樂人必學呼吸法:「循環呼吸」到底是什麼?練習技巧大公開
關鍵評論 - 音音有代誌
管風琴身為樂器界的「航空母艦」,音樂家得手腳並用,就像在上面翩翩起舞
關鍵評論 - 音音有代誌
將「滑板」製作成傳統樂器,展現芬蘭人「不順從」的性格
關鍵評論 - 水鹿遇到馴鹿
【如何群募千萬】流光鋼琴:募資初心者創下奇蹟,在於專注產品細節
INSIDE - Mia
在疫情前和樂器幾乎無緣的我,從來沒想過會從電吉他入門開啟我的音樂生活
關鍵評論 - 黑波克
這把LV的Gibson不知聽起來聲音如何?5個著名樂器與時尚品牌的聯名合作
every little d. - HYPEBEAST
且聽風吟——香港作曲家鄭靖楠
關鍵評論 - 港台電視31
銅管樂器要怎麼保養?活塞式、轉閥式,兩種按鍵保養方式大不同
關鍵評論 - 音音有代誌
《聲音的奇妙旅程》:岩石木琴音調美妙,比優質的古鋼琴更加成熟
關鍵評論 - 精選書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