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光華電腦DIY回憶錄之最吵的硬碟 複習一下古老的Parallel ATA
二十一世紀才開始接觸電腦的科科們,在機殼內普遍只有幾條細細的SATA (Serial ATA) 排線的當下,以及為了解放新一代高速SSD被封印的效能,而逐漸走向純PCI Express化的今日,可能很難想像,在遙遠的二十世紀末期,負責連接硬碟機光碟機到主機板,並源源不絕地以不可思議的龜速,緩慢傳輸資料的介面,是如此的粗、如此的長、如此充分的填充機殼內的剩餘空間 (這樣寫好像怪怪的),而且串接2台裝置時,還要手動跳Jumper設定第一台的Master和第二台的Slave,或著選Cable Select讓電腦自己排排樂。 總計25個型號、歷經傳統薄膜式磁頭、磁阻式 (MR) 磁頭、巨磁阻 (GMR
6 年前
是讓IDE裝置持續喘息的H67 ASUS P8H67 圖賞這篇文章的首圖
讓IDE裝置持續喘息的H67 ASUS P8H67 圖賞
這是幫朋友公司弄來的 雖然大家都知道 IDE的效能在現在已算是龜速了 IDE的接口也已在主機板內建的內容上逐漸淘汰 但...在中小企業的環境中...偏偏就是還需要這種規格 理由不要問...想了解老闆的邏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與其花這個時間來想破頭...不如直接找個解會比較快一點 這張主機板對此狀況算是個解了 所以大夥就來看看吧 這是ASUS推出的板子 老實講...頗讓我意外的...以現在來說這板子算是怪規格了XD 雖然現在很難買到B3以前的版本...但還是要大大的宣告一下 直接來看點細節吧 此主機板的ATX 12V使用8Pin輸入 當然了...只上4PIN還是可以啟動的 ASUS導入頗久的EPU
13 年前
是羅技Unifying鼠鍵組MK710開箱與使用心得這篇文章的首圖
S-ATA & IDE to USB 當個好人的必備工具
原文網址:http://scl13.com/3c-ide-to-usb/ 想必各位好人、宅宅們,常常都會收到同事、同學、發卡妹,的SOS訊號。也常常聽到我電腦系統掛了,但一堆資料在上面,又不能直接格式化重灌,這時只有兩個方法可以解決。 將掛掉的系統硬碟插在你自己的電腦上 或是硬碟外接盒來救回資料 我非常不喜歡第一項的方法,因為風險很大。說不定沒救好他的資料連你自己的被搞掛了,雖然你盡力了只會被人貼上辦事不力的標籤,而目前硬碟主要有兩種規格IDE、S-ATA。如果要救的硬碟是IDE但你個人電腦上IDE的排線也用完了,這時該怎麼辦呢??? 第二項不錯,但是硬碟有兩種SIZE 2.5吋 3.5吋,除
16 年前
友站推薦
線上 IDE!GitHub 推出新功能「Codespaces」讓你一鍵貢獻專案
INSIDE - Mi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