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隱私 technology 認證 myfirefoxfeedburner Culture Wired_vip cookies CFAA 電腦詐欺與濫用法案 為何在網路上「自我保護」的行為都可能淪為犯罪? Photo: yago1.com/ Flickr 近來美國地區的政府監視人民個資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許多專家建議的保護隱私步驟都與釋義模糊的《電腦詐欺與濫用法案》(CFAA)相抵觸,使人民在保護隱私問題上不知如何舉措。 隱私和安全問題的研究人員索塔尼(Ashkan Soltani)認為,CFAA法案對消費者來說是很糟糕的隱私政策,影響的對象不只有駭客和學者。 CFAA法案可怕之處在於該法案認為「未經核准」取得電腦資訊或是超出核准的使用權限就是犯罪,且這個概念已經被解釋為適用於所有的網路活動,包括清除cookies、更改瀏覽報告、使用虛擬私人網路,等等。 Cookies 很多網站都會把使用者的 news 8 年前
產業消息 安全 鋰電池 ul 認證 別小看電池上的安全標章,那可是關係著鋰電池安全的 現在的手持電子設備滿街跑,多半早已捨棄鎳氫電池,改用鋰電池。但電池畢竟是電池,不管是什麼材質,電池的安全還是很重要的,所以民間認證組織UL也特別針對鋰電池的安全性發表一份白皮書,告訴大家鋰電池到底在哪些狀況下可能發生危險,又鋰電池的安全測試到底測了些什麼。別認為民間認證的安全認證只是作個樣子,隨便都能拿到認證,UL這家認證組織的重要性可是可以視為北美安全性的基準。UL創立於1984年成立的民間認證單位,長期與美國安全驗證單位合作,由UL提出的認證標準,也可視為產品在北美銷售所需通過的驗證。而台灣UL是UL第一個海外認證實驗室,長期以來也與台灣官方認證單位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並且在電動車電池方面 Chevelle.fu 10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