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卡 SL2 家族推出新成員 SL2-S ,搭載 24MP BSI 元件兼顧動、靜態表現
徠卡 SL2 是許多頂尖攝影師夢寐以求的無反光鏡可交換相機產品,以 47.3MP 高畫素元件帶來精湛且足以輸出大尺寸作品的影像細節,不過為了滿足更多攝影族群需求,徠卡宣布以 SL2 的機構作為基礎,推出採用 24MP 背照式元件的 SL2-S ,同時針對靜態影像與動態影片提供兩種單獨的拍攝模式。 ▲ SL2-S 與 SL2 共享結構設計,不同之處在於採用 24MP 背照式 CMOS 藉由新開發的 24MP BSI 背照式 CMOS 元件搭配 Mastrro III 引擎與 4GB 前端快取,可達到 ISO 100,000 感光度,強調比起 SL2 更重視高速連拍性能。SL2-S 可在全解析度提
4 年前
台灣佳能將與全球同步在 8 月底開賣 EOS R6 ,單機低於 8 萬元
台灣佳能 Canon 繼日前宣布 EOS R5 在台發售資訊後,也宣布較為平價的 EOS R6 在台上市消息,將與全球同步在 8 月 27 日開賣,單機身建議售價為 76,900 元,搭配 RF 24-105mm f/4-7.1 IS STM 為 89,800 元,搭配 RF 24-105mm f/4L IS USM 則為 109,200 元。 EOS R6 是此次 Canon 新 EOS R 計畫當中的新主流級無反光鏡全片幅相機,搭載與 EOS-1D X Mark III 感測器為基礎發展的 20.1MP 雙像素 CMOS 感測器,具備 20fps 高速連拍與 4K 60P 影片錄製能力,並
4 年前
Nikon 推出約 5 萬台幣的入門級全片幅無反機 Z5 ,為系列中第一款採雙 SD 卡的產品
Nikon 稍早宣布推出 Z 系列全片幅入門機種 Nikon Z5 ,單機售價約 18 萬日幣,搭配全新設計的 24-50mm 標準鏡約 22 萬日幣,除了機身重量輕巧之外,也是 Nikon Z 系列中第一款使用雙 SD UHS-II 記憶卡的機種。 同時為了提供輕盈的整體組合,此次與 Z5 一併推出的 NIKKOR Z 24-50mm f / 4-6.3 僅有 195 課,採用沉胴式收納機構,採 10 群 11 片光學鏡片,收納時僅 51mm 長,雖為沉胴機構,但還是保有基礎防塵防潑水; NIKKOR Z 24-50mm f / 4-6.3 零售價約 6 萬日幣。 ▲ Z5 採雙 SD 卡插
4 年前
Canon 要為無反光鏡擠一大坨牙膏了, Canon 在財報中指出年內將推出全新元件的高階無反光鏡相機
除了來自手機拍照性能提升的威脅外,傳統相機廠也在近年不得不正視全片幅無反光鏡相機技術的演進與影響力, Canon 重新調整產品策略推出針對全片幅的 EOS R ,而 Nikon 則推出了 Nikon Z ,不過對這兩大傳統品牌而言,由於過往 DSLR 建構的龐大生態圈是巨大的包袱,故在產品策略仍給人一種仍在試探市場而未盡全力的情形。不過 Canon 在 2019 年的財報當中,似乎有認真要推出高性能無反光鏡相機的規劃,明確指出 2020 年將推出搭載全新感光元件的高性能無反光鏡相機。 對於相機產業來說,這幾年的狀況絕對不好受,即便 Canon 當前仍為市場龍頭, Canon 的綜合營收相較 2
5 年前
Sony 第一款 35mm 片幅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 A7 戰了 7 年終於宣布停產
Sony 當前在 35mm 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氣勢正旺,雖然多數消費者當前購買時至少會選擇 A7 II 之後的機種,然而作為 Sony 35mm 無反光鏡相機起點的 A7 實際上自 2013 年問世後,直至最近才宣布停產。 ▲ A7 II 開始導入機身防手振,亦大幅強化對焦、連拍機能 最近 A7 在幾家北美大型零售通路如 B&H Photo 、 Adroma 終於顯示停產,若考慮到 A7 與 A7 II 的規格跟機能差距,無論從對焦性能、連拍速度、機身防手振技術等條件, A7 已經與後續機種有顯著差距,不過 A7 II 至今仍未顯過時,隨著 A7 系列演進到第四世代,可預期 A7 I
5 年前
Sigma 推出原生無反光鏡設計的 24-70mm F2.8 DG DN Art ,體積好像也沒有那麼 Bigma
隨著無反光鏡可交換鏡頭相機的技術進步與市場反應雙雙獲得肯定,除了迫使 Canon 、 Nikon 更積極投入無反光鏡全片幅相機開發外,鏡頭品牌 Sigma 也加入徠卡 L 接環陣營,這也促使 Sigma 從鏡頭搭配轉接環支援無反光鏡的策略,變成積極投入原生無反光鏡頭開發,而先前發表第一款 14-24mm F2.8 DG DN Art 後,再推出標準變焦鏡 24-70mm F2.8 DG DN Art 。 Sigma 24-70mm F2.8 DG DN Art 預計將推出 L 接環與 Sony E 接環版本,上市時間與價格仍未定。 ▲ 24-70mm F2.8 DG DN Art 具備廣角端
5 年前
Sony 發表 A7R IV ,搭載 61MP 背照式元件、 15 級動態範圍、源自 A9 的全時瞳孔追焦、物體技術
Sony 在稍早以" ANOTHER MILESTONE "發表全新的高畫素機種 A7R IV ,這款全新的高畫素旗艦機再度有著瘋狂的技術突破,雖未如先前謠傳可錄製 8K 影像,不過藉由搭載全球首張 61MP 背照式 Exmor R 全片幅,有著驚人的 15 級動態範圍,此外可藉由感光元件位移連拍,以 6 張影像合成 240MP 的靜態相片(註:仍須透過電腦端軟體處理),此外也搭載源自 A9 的全時物體追蹤、全時瞳孔追蹤與全時動物瞳孔追蹤等先進技術。 A7R IV 預計在九月上市,建議售價為 3,500 美金,同時公布新設計的 VG-C4EM 垂直把手,建議售價為 400 美金,另外採用 Mi
5 年前
以 5,655 對焦點與 -6EV 對焦決戰 35mm 全片幅無反大戰, Canon EOS R 十月中在台上市
Canon 今天在台灣發表了品牌首款 35mm 片幅無反光鏡機型 EOS R ,以嶄新的大口徑 RF 接環以及強調旗艦級光學鏡頭群與先前強調精巧的 APS-C 系統 EOS M 區隔,同時也在機身導入全新的控制環操作功能,還有高達 5,655 點的高密集自動對焦點與強調僅 0.05 秒對焦速度作為產品特色,強調 EOS R 系統藉由無反光鏡化,影像品質能夠有突破性的變革,以及在操作性進行革新。 預計 10 月中與全球同步在台上市, EOS R 單機身為 67,000 元,搭配 RF 24-105 F4 L IS USM 為 99,300 ,首購禮加贈標準 EF 轉 RF 轉接環;至於 10 月
6 年前
從 Nikon Z 與 EOS R 兩款大卡口無反系統,看 Nikon 、 Canon 對 Sony 的下馬威布局
在整體相機市場由於手機拍照性能提升的衝擊導致銷售下滑後,除了消費性相機首當其衝外,對於可交換鏡頭相機也產生極大的影響,可交換鏡頭相機如今的市場族群也變得越來越明確,而 Nikon 與 Canon 也在今年不約而同的發表全新的無反光鏡系統 Nikon Z 與 EOS R ,主打大型鏡頭卡口與專業鏡群,試圖與 Sony 在 35mm 片幅無反光鏡系統競爭,到底 Nikon 與 Canon 為何做出此決策?筆者以下以個人的觀察進行推敲。 無反光鏡系統漸成可交換鏡頭主流 由 Olympus 與 Panasonic 開始為市場挹注無反光鏡的 M43 系統,以及 Sony 透過 APS-C 的 Nex 系
6 年前
是富士揭曉新款APS-C高階無反相機X-T3 提昇對焦速度、增加更多單色層次這篇文章的首圖
富士新款APS-C高階無反相機X-T3發表 提昇對焦速度、增加更多單色層次 單機價1500美金
富士新款APS-C高階無反相機X-T3單機身售價1500美元,包含XF 18-55mm標準鏡頭的同捆組,建議售價則為1900美元。 就在Nikon、Canon接連在Photokina 2018開展前揭曉新機,富士稍早也宣佈更新新款APS-C片幅高階無反相機X-T3。 在X-T3中,富士採用全新2610萬畫素規格的X-Trans IV CMOS感光元件,並且採用X-Processor 4影像處理器,藉此改善過往令人詬病的對焦與影像處理速度,強調對焦與側光速度相比前一代機種X-T2提昇1.5倍,並且支援-3EV對焦效果,至於感光值則往下擴展至ISO 160,分別加入支援記錄10位元影像、支援F-L
6 年前
友站推薦
日經錯了嗎?撤退單眼反光鏡相機開發是「出於臆測」,但 Nikon 怎麼說?
INSIDE - 湯皓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