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 2017 :相較 2016 安靜的一年,或許相機品牌該好好思考發展方針了

2017.02.23 09:16PM
是CP+ 2017 :相較 2016 安靜的一年,或許相機品牌該好好思考發展方針了這篇文章的首圖

對比去年 CP+ 多家相機品牌精銳盡出,今年的 CP+ 相較下就沒有太多強機出現,甚至照理說應該歡度百周年的 Nikon ,對比好消息反而更多壞消息,取消被外界矚目的 1 吋元件高階隨身機系列 DL ,同時也只發表了 D5 100 周年紀念組合,以及幫 2014 年推出的入門機 D5300 增加新的鏡頭組合,而 M43 雙雄的新機也早在去年 IFA 後就已經正式公布, Canon 、 Pentax 則是以新的 aps-c 機身應戰,反而富士的 GFX-50s 自發表到這次 CP+ ,體驗人數依舊大排長龍。

相機市場隨著手機相機的體驗逐漸提升,手機的便利性以及結合網路、社群的即時性,讓不少原本使用隨身相機的消費者已經不再使用隨身相機,而當初不少因為"聽說"單眼相機拍照品質比較好的消費族群,也因為始終未學會如何活用單眼相機,反而自動化高的手機拍起來更好,也不再考慮使用單眼相機。

a1e9886820df28c4ddac7c58ab5c0696

現在沒有人買相機了嗎?還是有,只是族群越來越刁鑽、也不再那麼容易打發,而且壁壘越來越分明,重視機動性的族群會選擇 m43 或是 aps-c 的無反光鏡系統,追求畫質的族群則是考慮 35mm 全片幅為重,反而 aps-c 單眼相機就被輕巧且性能佳的無反光鏡系統與小型化全片幅機身夾殺,尤其入門級機身境遇更是糟糕。

其實筆者比較費解的是, Canon 已經因為市場趨勢,不得不跟進無反光鏡趨勢推出 EOS M 系列,而 EOS M5 也的性能也漸上軌道,先前與認識的相機店家在閒聊時,店家朋友也提到 Canon 現在不少 aps-c 相機購買用戶多半跳過 700D 、 750D 而直上 80D ,至於考慮 700D 、 750D 的消費者多半都選擇更輕盈、操作更簡易,或是外觀較復古的無反光鏡系統,今年卻又追加 77D 與 800D 這兩款差異性極小的入門機身,而 77D 又在某些程度近似 80D , Canon 維持 aps-c 系統高達四個產品線,從 800D 、 77D 、 80D 與 7D ,說真的實在是太複雜了。

1cea71a5c9967f39746068796c281438

不光是入門市場, m43 與無反光鏡系統在高階市場,也擠壓到過往的專業級 aps-c 機身,例如 E-M1 Mark II 與 GH5 ,雙雙以優秀的對焦性能與堪用的高 ISO 表現,還有因片幅較小反而具更強的機身防手振功能,市場的銷售也超乎預期,像是 E-M1 的追焦體驗區也一早就大排長龍。

7210404eee89ba4b65eae80c46c13648

而富士的 GFX-50s 更不用說,是哈蘇之後又一款無反光鏡設計的數位中片幅,除了價格更親民,富士也做出許多允諾,包括片幅裁切機能、機頂的可拆卸式電子觀景窗等設計,雖然不是每個消費者都能買得下手,但在今年 CP+ 沒有全片幅旗艦相機的情況下,就顯得格外珍貴,而確實大排長龍體驗後的印象也讓人相當深刻。

bb60cec3bdc41c61228d81881e310da6

至於 Ricoh Image 集團,在去年終於將十多年的夙願數位全片幅相機 K1 推出,雖然乍看下是 DSLR 第三勢力,但其實這也只是這個市場在意義上也沒有第四家 DSLR 品牌, Sony 已經鮮少更新產品、不少玩家也轉向 A 系列,至於 Olympus 則已經是徹底淡出了。今年的 KP 也可說是看到復古設計又開始吃香的嘗試之作。

從 Pentax 今年的鏡頭開發列表來看, Ricoh Image 開始將鏡頭資源投入可用於 K1 的 DFA 上,而 aps-c 的 DA 系列僅有一款超廣角變焦鏡的計畫,但這也是可以想像,既然 K1 已經開始找回老玩家,雖然 K1 能夠相容大量 PK 接環老鏡頭,但 36MP 的解析度也很容易顯露老鏡頭解像力不足的問題,當務之急確實是要盡可能補齊。

c12d533719affdb9accc81777e0d87ec

不過筆者個人是更希望能夠針對過去特色的 LTD 系列鏡頭再度推出新作,畢竟 31mm 、 43mm 與 77mm 也很久沒有新夥伴,而這些品質具一定水準同時輕巧且拍攝相當有個性的鏡頭也正是其它競爭對手沒有的,目前雖是與擁有先前出自於 Pentax 的鏡頭設計師平川純的 Tamron 合作多款鏡頭,但孿生價格卻更高的情況恐怕不是喜歡獨特性的 Pentax 老玩家樂見的。

52220e8982af39ee7347d25494df55c4

至於此次亮相的新隨身機數量也應該又創歷史新低,尤其 Nikon 還一口氣砍掉了 DL 系列並主打運動相機,感覺是打算棄守隨身相機市場了,而 Casio 仍舊在創意上繼續找尋不同它牌的方向,例如這次的 EX-FR100L 就是典型 Casio 那群怪才工程師才會想到的,利用達 16mm 的廣角,結合 Casio 自 EX-TR 發展的人像拍攝的功力,打造專為拍攝美腿的獨特相機。

另外,隨身相機市場雖然不好,不過不代表沒有這樣的需求,例如富士仍持續更新 X100 系列、 Sony 的 RX 、 Ricoh 的 GR 、 Canon 的 G 系列等,也都各擁有死忠擁護者,只是這年頭已經不是過去那種隨便出或是壓低價格就會有人購買的黃金時代,例如富士與 Ricoh 結合底片風色彩與復古外型, Sony 追求極致的小體積與高電子性能, Canon 則是讓 1 吋機容易操作等,才是真的能找到正確客群的作法,至於 Olympus 則是許久未在更新隨身相機, Panasonic 暫且也還未看到 LX100 的後繼機種,但像 Nikon 這樣把 DL 開發到一半又宣布放棄也算是一絕了...

c8fbbf91337adfef6069ec05294406d9

雖然手機再方便,筆者仍會在較重要的場合使用數位相機拍照,畢竟目前手機在一些場合的影像品質,或是操作性等因素,仍有不及數位相機之處,例如沒有光圈葉片就是一個差異點,但同時若考慮到添購或是系統升級時,也會更觀望是否有決定性的差異以及產品是否具備獨特性,不會像過去一樣看到產品線更新就會衝動與猶豫是否考慮升級相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