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PGO 首款 PBGN 車款 Ur1 發表會後,也針對實車進行拍攝, Ur1 在幾款 PBGN 車款當中也算採取比較特殊的風格,鎖定的目標客群並非強調性能的 Gogoro S2 潛在族群,而是偏向時尚生活與便利性的 Gogoro 2 Delight 的 12 吋低車高的消費客群,外型設計也採用歐風速可達,與其它強調現代化或是科技感的 PBGN 成員做出區隔。





Ur1 的車頭部分設計在 PBGN 成員當中是比較特殊的,而 LED 頭燈的造型結合前盾牌造型,讓人想到 Vespa 的 Sprint 車系,不過大燈組下方的微笑曲線仍有其特色,搭配復古鍍鉻圓形後照鏡,車頭確實有鮮明的歐風速可達神韻。另外盾牌的 PGO 與車側的 Ur1 字樣都採用壓印而非貼紙。
車身後方的風格仍能看出是源自 Gogoro 2 車系,畢竟即便大改可變更的機構設計,為了容納 Gogoro 的馬達系統、 Gogoro Network 電池並維持大車廂,勢必會使得車身有一部分得維持與 Gogoro 2 類似的格局,不過 PGO 藉由在後半段加入模仿老歐洲速可達備胎箱與行李箱的弧形外擴線條,呼應其歐風外型設計。
至於車尾的部分筆者覺得較為可惜,或許是為了車架結構與後搖臂設計考量, Ur1 維持 Gogoro 2 車系裝設於後搖臂的分離式後土除,而後扶手也沒有施加鍍鉻處理,若能將車尾設計使用更像 Bubu 的風格會更協調一些。




Ur1 的踏板為平整化設計,並有止滑紋路,同時除了掛勾以外,也順應台灣消費者習慣設有杯架,杯架未於左側,並具備可拆卸清洗的橡膠杯套,車廂內空間與其它 Gogoro 2 、 PBGN 同伴設計相似,從後扶手位置推測 PGO 應該不像宏佳騰 Ai-1 調整過後副車架設計,而是維持與 Gogoro 2 相近的後副車架設計。




Ur1 的龍頭總成也與其它競品設計有較大的差異,其開關、握把皆為自行設計的結構,但可對應 Gogoro 2 車系的所有開關功能;至於 Ur1 的儀錶板為 EQ 智慧儀表板,不過不像宏佳騰的 CROXERA 具備更豐富的導航等機能,顯示資訊與一般 Gogoro 車系相似,只是風格設計不同。




Ur1 的輪圈造型為自行開發的復古風 12 吋,前碟盤看起來與 Gogoro 2 Delight 也不太相同,至於制動設計方面, Ur1 採用前 220mm 、後 180mm 前後雙碟搭配 CBS 連動煞車,卡鉗有 PGO 的標誌,採用搶眼的金屬藍,而後避震具備 5 段可調,雖然後搖臂乍看下有點不同,不過細看應該是在原本 Gogoro 2 Delight 的後搖臂外加裝飾板,而鍊條護蓋似乎並未完全遮住鍊條。





現場也有一台安裝選配配件的展示車,安裝的項目包括復古造型風鏡,前掛架,後扶手靠墊,掛瓶後避震與車身保護套等,車頭乍看下還真的有些歐洲車的感覺,不過搭配車身保護套之後顯得有點不協調,但畢竟展示車就是把可以裝的都裝上去,消費者可視喜好搭配。

由於消費者的喜好不一,很難說以單一設計可以滿足所有消費者,而 PBGN 成員也選擇以不同的方式提供消費者在相近的動力格局與換電體驗下,能夠選擇不同風格的電動車款,若以筆者個人的感覺, Ur1 也藉由選擇 Gogoro 2 的 G2 動力配置、 12 吋胎與低座高設定,還有歐風外觀的造型,與較早上市的 EC-05 、 Ai-1 做出市場區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