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皇家飛利浦 Philips 在上周宣布把手邊僅存的家電業務以 37 億歐元賣給中國高瓴資本,而高瓴資本另以 7 億歐元取得飛利浦品牌 15 年的使用權;飛利浦在賣掉家電業物後,將會把重心放在更高附加價值的醫療保健。
不過其實當前的飛利浦早已把家電產品線分拆給許多公司,先前包括照明與如電
視、 DVD 、耳機的消費電子早已拆出,飛利浦此次僅將咖啡機、廚房用品、吸塵器、美容等產品賣給高瓴資本,但對消費者而言也越來越難分的清那些飛利浦產品背後是由那些集團控管。▲飛利浦早於先前就把照明、消費電子分拆與賣出,此次則是把僅存的廚房、美容等家電產品賣給中國高瓴資本
由於白色家電技術門檻相對不低,不少家電品牌早在多年前委由中國代工廠集團生產,同時這些代工廠也陸陸續續在邊做邊學當中建構自身的白色家電帝國,最後索性把家電產品線與品牌賣給原本為其代工的中國品牌,例如三洋 Sanyo 在部分國家的家電品牌使用權就已經轉讓給中國海爾集團(不過台灣三洋 SANLUX 則獨立在體系之外並以 SANLUX 而非 Sanyo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