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智慧型手機趨勢】專訪《INSIDE》主編李柏鋒解析市場,SoC 4nm 製程帶來了哪些變革?

2022.02.17 07:02PM
照片中提到了4nm、pročessor,跟ANM有關,包含了三星、三星蓋樂世 S22、三星Galaxy A51、三星Galaxy Note系列、三星

對現代人而言,每天不離身的重要工具非智慧型手機莫屬。根據市調機構 Statista 的統計,台灣地區的智慧型手機滲透率在 2020 年時就突破 80%,在 2021 年成長至 88.6%,今年更可望突破 90% 的大關。雖說近兩年因為疫情影響,智慧型手機市場在 2021 年呈現負成長,但台灣市場仍有每年 543 萬台的規模,銷售額也在逐年上升,可見消費者對於高階智慧型手機有一定的期待與消費能力。

回顧每年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發展,可以發現各品牌的旗艦級機種皆集中在每年第一與第三季。今年農曆春節過後,由全球智慧型手機領導品牌三星打頭陣,在台灣時間 2 月 9 日 的 Galaxy Unpacked 發表會上正式推出自家的旗艦機 Galaxy S22 系列,除了功能創新讓消費者耳目一新,內在的硬體規格也能看出科技的進化,尤其是關係智慧型手機在應用面效能表現的核心處理器(SoC, System on a Chip 單晶片系統)在今年正式跨入 4nm 製程的新境界,但對於消費者來說,製程的進化又將會帶來哪些實質的影響呢?

照片中提到了SAMSUNG、SAMSUNG、SAMSUNG,包含了功能手機、三星蓋樂世 S22、三星Galaxy S8、三星Galaxy S9、三星▲今年三星的 Galaxy S22 系列區分為三款系列機型,核心規格相同,但在整機尺寸、螢幕、相機等規格方面作出區隔,也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性。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本篇文章特邀國內知名的趨勢觀察家,專精於科技與財經理領域的《INSIDE》主編李柏鋒,為大家解析接下來智慧型手機在硬體規格與功能方面的發展趨勢,未來的智慧型手機又將為大家帶來哪些變革?

手機 SoC 進入 4nm 時代

不同於大家熟知的電腦平台,採用不同功能元件、各有獨立晶片控制的架構,以常見的 x86 電腦來說,核心運算由 CPU 擔綱,有關於圖像處理或需要大量核心處理數據則由 GPU 來完成,其他像是記憶體、音訊處理、網路數據傳輸等工作,都有主機板上的不同晶片來分工;但智慧型手機因為體積較小且更重視電力續航,不太可能用這樣的架構運行,取而代之的就是單一晶片整合的「SoC」,為了在受限的體積下塞入更多的處理單元,「製程」就成為實現手機高效能與兼顧功耗控制的一大關鍵,而這也是半導體大廠持續投入研發的重點。

近幾年手機平台的 SoC 在製程上都有極大的突破,以三星的 Galaxy S 系列為例,2020 年的 Galaxy S20 系列採用的是 7nm 製程的 8 核心 SoC, 2021 年承繼的 Galaxy S21 系列隨即升級成為 5nm,而今年即將上市的 Galaxy S22 系列則是首次採用 4nm 製程 SoC,進步速度可說是一日千里。

▲《INSIDE》主編李柏鋒。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而 4nm 製程的 SoC 對於消費者最直接的影響,李柏鋒認為主要還是高速運算能力與低功耗的進化,但他也提到,其實這兩個重點不見得能讓消費者立即「有感」,實際在應用面上的體驗才是重點,例如現今智慧型手機中不可或缺的「人工智慧」就是極度需要 SoC 高效能的應用,譬如人臉辨識解鎖的功能,在旗艦機種與一般平價手機上所採用的技術就有差異,除了實際解鎖的速度與正確性不同,搭載人工智慧技術更能從使用過程中學習認識使用者的外貌,因此在 SoC 中也更為強調提升人工智慧的運算效能,新世代 SoC 就加入了 NPU (神經網絡單元)來解決人工智慧應用更即時高效運算的需求。

李柏鋒也提到,有愈來愈多手機中的應用程式大量使用人工智慧或演算法來解決原本手機使用上的問題。以相機拍攝為例,過去使用者經常遇到在光線不足之處因為快門速度不夠快而造成手震、拍出來的照片曝光不足等狀況,現在都能透過人工智慧的分析來優化,過去可能得靠人工進行軟體開發的改進,但現在透過人工智慧技術會更節省時間與金錢。

照片中包含了家具類、/ m / 083vt、家具類、地板、坐著▲李柏鋒認為,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SoC 的製程演進可能比較難有較具體的感受,但事實上對於手機整體應用體驗的提升會是一大關鍵,尤其「人工智慧」更是手機未來發展的重要關鍵。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當然,市場上開發 SoC 的廠商不少,今年也都將全面進入 4nm 世代。對於消費者來說,在選購新手機時,也可將 SoC 的規格與功能列入考量。李柏鋒認為,SoC 本身就整合了為數眾多的功能,其中值得大家關注的是 ISP(影像處理單元)的功能,目前市面上的品牌很少會有獨立的 ISP,而是直接採用 SoC 的整合功能,而這也將會影響手機拍攝時的發色與成像。

智慧型手機的下一階段發展往哪走?

作為科技趨勢觀察者,李柏鋒自然也是智慧型手機的重度使用者,近幾年也有看到產品朝向「單點功能深入」與「差異化區隔」兩種不同的方向發展,其中前者典型的例子就是使用者們最為重視的相機功能,除了多個鏡頭提供了更完整的拍攝焦點,手機本身透過人工智慧與演算法的加持,更能讓使用者輕鬆拍攝出不輸給專業單眼的影像,甚至在不使用腳架的手持狀態下,以長時間曝光拍攝出更亮麗的夜景照,這也都是過去大家所意想不到的。

至於在「差異化區隔」方面,近一兩年漸漸形成智慧型手機全新產品線的「可摺疊螢幕手機」也受到許多消費者關注。李柏鋒提到,這類型產品大致可區分為「變大螢幕」與「體積縮小」兩個方向。以三星的 Galaxy Z 系列來說,Galaxy Z Fold 系列就讓手機能透過展開可摺疊螢幕獲得平板級的螢幕尺寸;而 Galaxy Z Flip 系列則是將一般的直立型手機透過螢幕摺疊縮小成為可以一手掌握,螢幕摺疊的角度不同也能帶來全新的應用方式,這一點也相當值得關注。

照片中包含了商人、商人▲李柏鋒認為,可摺疊螢幕手機為市場注入了一股活水,也讓他看到手機使用場景全新的可能性。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李柏鋒分享,智慧型手機的功能眾多,對重度使用者來說,電力續航難以支撐一整天的使用,出門時都要帶行動電源、充電器的使用焦慮,也是有待解決的問題。除了內建電池的容量大小之外,還牽涉到前面提及 SoC 的製程革新,更先進的製程也會帶來更好的功耗表現。

另外,對於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來說,2022 年也應該會是開始使用 5G 行動通訊的一個時機。除了市場上的選擇性更多,相對更完整的基礎建設,以及即將展開部署的 5G mmWave 才是真正發揮 5G 真正高速與低延遲的關鍵,未來一兩年就能漸漸看到「第二代 5G」通訊時刻影響人們的生活。

近期新機 Galaxy S22 系列成焦點,旗艦機做到「全能」成為必然

三星在 2 月 9 日 正式發表了旗艦級智慧型手機 Galaxy S22 系列,推出後立刻成為科技界熱議的話題。一直以來,Galaxy S 系列就是智慧型手機業界的重要創新指標,我們也能從它的規格與功能,看出該年度手機業界的發展趨勢。今年 Galaxy S22 系列還同步推出了三款不同規格與尺寸的機型,在硬體方面最主要的革新來自於全新 4nm 製程的 SoC,除了在運算效能方面的提升,更提升了功耗的控制,有效提升手機的續航力;同時 SoC 也內建有專屬的神經處理單元,為手機內大量採用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帶來更即時、更高效率的體驗。

智慧型手機的相機功能絕對是日常不可或缺的應用。近幾年 Galaxy S 系列以「手機界的單眼」著稱,除了更完整的多鏡頭焦段與感光元件的優異規格,在實際的功能應用面也持續精進,包括透過主鏡頭的超高畫素搭配演算法,來實現高倍數位變焦,讓畫質更為清晰、 穩定;以及將多像素整合成為更大的單一像素,藉此提高相機整體的感光度,搭配 OIS 與 VDIS 相機穩定機制,能輕鬆在夜間拍出令人驚艷的照片。

▲相機功能仍舊是 Galaxy S22 系列的重要主打。今年相機應用更大量採用 AI 演算法,在使用者拍攝完成後立即進行影像優化處理,像是人像模式就利用人工智慧來分析影像中的主體與背景區塊,並針對主體邊緣進行清晰化,背景的虛化也能做到更自然。Photo Credit:Samsung

此外,今年的 Galaxy S22 系列也進一步強調錄影的功能進化,除了同樣針對暗光下的錄影能力提升,進一步降低畫面雜訊,拍攝出更純淨的畫質表現,還有可追蹤畫面多個人物的跟焦錄影功能,讓使用者能拍攝出更專業的影音作品。

▲今年 Galaxy S22 Ultra 首度將 Galaxy Note 系列的重要元素 S Pen 融合其中,以嵌入形式作為手機的標準配備,讓功能性更為全面。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今年 Galaxy S 系列的最大亮點之一,就是將三星另一個發展多年的旗艦機 Galaxy Note 系列強大的功能元素融合其中,讓頂級款的 Galaxy S22 Ultra 具備更為強大的生產力,成為智慧型手機「全能」的最佳範例,其中 S Pen 的內建成為重要關鍵。 S22 Ultra 所配置的 S Pen 再度進化,透過 AI 演算法的加持,讓操控的延遲降至 2.8ms ,更能帶來如同紙本般的書寫體驗。受訪中李柏鋒也提到,過去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第一代推出時,他因為 S Pen 的獨特功能而成為愛用者之一,像他在工作時都習慣使用筆記本與來記錄靈感、手繪出商業圖表,這些功能都能透過 S Pen 來完成,對於商務人士來說,這樣的便利性與機動性更是無可取代。

手機發展更成熟,未來實際體驗優劣更重於硬體規格比拼

李柏鋒最後也提到,他認為就硬體層面來說,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甚至可說慢慢走向「瓶頸」;但在應用方面,「人工智慧」會是極具發展潛力的一塊,未來仍舊會有跳躍性的發展,尤其是手機 SoC 在硬體面的整合更是關鍵,透過 AI 的加持,也許未來能夠看見更多的「虛擬助理」出現在手機上,譬如目前手機上動輒三、四個鏡頭,在拍攝時需要使用者自行手動切換,或許手機能提供 AI 訓練出來的「虛擬導演」,在拍照、錄影時自動偵測拍攝場景來自行選擇最適合的鏡頭焦段;此外,構圖取景也可交由 AI 決定,消費者只需要拿穩手機、按下快門就行,而這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就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李柏鋒提到,智慧型手機未來發展與人工智慧息息相關,同時和科技領域的生態系整合也是值得持續關注之處。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其他像是智慧型手機與生態系和環境的整合,真正做到把錢包、鑰匙這些其他隨身工具的功能一併整合進來,甚至去年開始的科技熱議話題像是元宇宙、NFT等,也都會是未來智慧型手機可以發揮的地方。

從今年三星 Galaxy  Unpacked 發表會上不難看出,手機廠商以實際體驗作為手機特色介紹的主軸。原本就強調強大相機功能的 Galaxy S22 系列,就以使用者實際生活中的拍照、錄影需求為基礎,針對痛點提出解決方案,如夜間錄影的穩定性、人像模式的背景虛化是否自然、拍照時因為光線複雜造成的炫光等問題進行優化,消費者不需要理解相機鏡頭的規格或是背後複雜的技術,只需要會開啟相機、適時按下快門即可。

▲今年三星 Galaxy S22 系列強調 SoC 整合強大的 AI 引擎,以實現更多功能體驗方面的升級。Photo Credit:Samsung

除此之外,三星的 Galaxy S 系列本來就是針對普羅大眾所生的智慧型手機,每一世代的多機種布局,也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元的選擇性,尤其今年頂規版本的 Galaxy S22 Ultra 更是直接將過去 Galaxy Note 系列的特色直接「融合」,兼具機動性與生產力的特性可望為這個系列帶來更豐富的使用族群, S Pen 的回歸也將帶來受到好評的應用功能。

照片中提到了Single point prediction、Multipoint prediction、Image simulated.,包含了光、三星Galaxy、三星 Galaxy S22 Ultra、三星Galaxy Note系列、三星蓋樂世 S22▲除了影像分析與優化,今年 Galaxy S22 Ultra 所搭載的 S Pen 也同樣使用 AI 演算法來分析 S Pen 的筆觸軌跡,進而做到畫面上筆觸呈現的低延遲效果。Photo Credit:Samsung

值得一提的是,Galaxy S22 系列也大量導入了人工智慧的應用功能來解決更多使用上的問題,透過 SoC 所內建的強大 NPU,讓相機能透過大量多幀影像合成的方式優化整體影像,也能針對畫面中的像素進行分析,以區隔出拍攝的主角與背景,針對邊緣進行影像的銳化,而這些體驗上的創新,也與李柏鋒受訪中提到的未來趨勢不謀而合,相信未來能夠看到更多類似的應用持續在智慧型手機上推陳出新,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性。

Galaxy S22 Series全新旗艦登場

了解更多:https://pse.is/3puj7r

 

9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