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Padfone變形手機試玩與觀察

2012.04.06 08:12AM
是華碩Padfone變形手機試玩與觀察這篇文章的首圖

在昨天的記者會上,個人小玩一下Padfone,有一些感想與大家分享一下,大約分為幾個方面:

一、對於產品的第一眼印象

二、由產品組合來看,華碩所報的這價格貴嗎?

三、這個產品會不會被看好?有沒有明天

如果要我先講結論,婊科技這篇「合體是男人的浪漫」標題,應該還滿符合個人想法的XD。此外,對於充電方式有興趣瞭解的朋友,可以參考之前文章,傳說中的人形蜈蚣差不多也就是這樣了。

一、對於產品的第一眼印象

對於手機整體印象,其實本來沒有抱持太大希望。

 

不過在實際試玩後,發現其實還不差喔。雖然沒有超薄,但質感做得很足。我只能說華碩對於這支的資源的確放得夠多。在開始販售後,大家有機會可以試握看看。並不愧於高階手機的身份了。


如果要講缺點的話,因為要合體的關係,很明顯看到側邊有接觸的連結介面。一般手機都會放在下方,或是用蓋子蓋住(其實我不喜歡用蓋子蓋住的方式,畢竟使用頻繁)若以整體造型來說,側面這樣連三個,就感覺太過於顯眼了。

 

也有簡單玩一下操作介面,很單純沒有什麼好提的。不過有一個項目很特別,叫「Pad專用」,有想過萬一不通的情形會如何。不過就沒有「手機專用」的項目了。

 

另外還有小工具的選項。



在翻轉軟體時,發現有一個程式叫做「鏡子」,很好奇玩了一下,嗯,就是開啟前置鏡頭的機能。

 

平板套件的質感也不差。

 

在現場有簡單試了一下手機與平板之間的切換。切換的時候會提示你正在切換,需要幾秒的時間。在一般程式狀態下切換沒有問題(這當然的囉,若是一開始預設的程式就有問題,開賣不是會很間介嗎XD),主要是試打電話,在平板情形下打電話也很順暢。

 

 

如果要提失望之處,大概就是藍牙電話筆吧。畢竟集多能力於一身,是有一些些的期待。在現場所看到的質感,也就只能說還可以。

 


只是將麥克風、音量大小聲、充電用的Micro USB孔等機能做上去。不過在當時所看到的藍牙電話筆只是個樣品,沒辦法真的拿來使用。

 

二、由產品規格來看,華碩所報的這價格貴嗎?

 

在昨天個人將記者會上面的價位資訊曝光後,噗浪以及FB上朋友都有一些意見。我很難說:「對呀,這就是便宜」或是說「對呀,這實太貴了」。不過曾經寫過價位預測,我將以前的話原封不動搬來:

這手機的規格不算太差,以MEMO 171要價17900元來看,Padfone要能夠多便宜我是不太相信,價格再怎麼壓,一萬五、六應該是跑不掉。而10吋平板配件,參考當初最早的變形平板14900元來看,我們折半算也要7、8千。鍵盤基座以變形平板來說,就要三千了。

所以全套配備加起來,16000+8000+3000,等於2萬7,而這還不算那個可以講電話的藍牙觸控筆。

因此個人是預估全套買起來(含藍牙觸控筆),價位壓在29990元左右的水準,應該是可能發生的。

簡單來說,手機+平板+鍵盤基座,我是推測2萬7(不含藍牙觸控筆),但因推測有他的不確定性,你要賣29990元,也是很合理。

 

而實際上華碩推出產品價位是這樣的:

純手機:17990元
小全套:建議售價26980(優惠價24980)
大全套:建議售價27980元

 

不過當手機正式規格出來後,看到價格落在17990時,大概也就知道華碩滿有概念的,畢竟手機才是主體,知道品牌力還不足,要儘量壓低價位吸引買氣。有人說這就是便宜三千元紅茶店一號X 這類比雖然不是很精準,但概念上我只能喝采,個人也很懷疑當初華碩定價,是不是就直接以HTC One X降三千來販售。

因此純就手機價位來說,算是很便宜了。至於品牌力足不足,就看消費者買不買單了。

 

手機+平板+藍牙電話筆,要價26980(優惠價24980)。我當初估單純平板套件不含藍牙電話筆為七、八千元,而26980減去手機的價格為8990元(含藍牙電話筆),事實上與個人當初所預估的價位差不多。但華碩大概也很清楚真的要跑26980元大概也動不了,因此再減兩千元。

到這邊其實可以拉一個很有趣的定位出來。Padfone加平板為24980元;HTC One X加賣Beats Solo耳罩式耳機,要價24900元。後者HTC大家都認為便宜、超值,但前者華碩絕大部分的人不認為超值。當然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Beats Solo耳罩式耳機單買的價值就放在那邊,因此自然可以判斷出這樣搭配賣的價值。但別忘了,手機變成平板,大螢幕的應用未必就比手機聽音樂的應用價值來得低,更何況又不是一定要用這耳罩式耳機來聽音樂。如果說耳機降了大約三千,可以說是超值;那平板套件降了兩千,就算不說超值,也可以說算有誠意了吧?因此在價位判斷的標準來說,有的人也許覺得價位太高,但我是認為這樣的價位已經算是不差了。

如果賣不好,我想就算再降二千也不見得真的就賣得好。因此價位抓到這邊,個人認為廠商算抓很準了。當然,如果真的要大賣,加上平板套件賣價在2萬以下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但很明顯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於鍵盤基座加三千元,這大概是沒有什麼懸念了,所以大全套最後的賣價為27980元。我知道一堆人不會買單,但不會買單是真的因為太貴,還是因為手機品牌力,這個其實是可以再討論的(華碩最主要想要賣的是手機本體,而不是配件,我們都知道Padfone價位算優了,但你有差不多預算的時候,是想加錢買HTC One X呢?還是找一點錢買Padfone ?)。當然啦,如果你要說二萬元會買單的話,就不用說了,這在實務上是不可能發生的。除非真的賣不好,要清倉,華碩不玩了等情形之下,兩萬元才有可能發生。

 

當然,手機是一定要談電信資費的。但很可惜的是配套方案不是很完整,只有單純手機與手機+平板套件(連有沒有藍牙電話筆都不知道)兩種硬體搭配,在價位上也相當OK了。只是,一旦綁約,其他強勢品牌手機的價差就更小,條件也同樣艱困的。

 

三、這個產品會不會被看好?有沒有明天

以變身功能為賣點,其實說穿了,是以選配配件為賣點,而非是以手機本身為賣點。而這正是華碩Padfone最大的問題,你買的東西是手機,但最被強調的點其實與手機的關連性不算太高。如果不講變身,Padfone還有什麼強大的特色被記下來嗎?也難怪一開始有人會無法理解Padfone是平板還是電話。在介紹這產品時,一開始還要特別強調這是手機。如果一樣東西你所強調的不是他本體,而是他的選購配件,還要希望大家從選購配件再推回去買本體,我只能說這個難度實在是有點高……。


我知道很多人看衰他,我也很難看好他,但我仍然要讚嘆華碩的創意,以及將這樣的東西商品量化販售。將手機變成電腦般的想法,在以前不是沒有,Motorola Atrix就是一個例子。但在當時Moto是以Webtop應用程式來做相關的應用轉換,但華碩在此時推出的Padfone,比當時的Moto條件好很多,不像Moto當時要另外寫很多東西,以軟體來做橋接手機轉換電腦使用介面,限制太多。再來就是華碩的Android平板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對於平板有相當的經驗,以及不少好用的程式如Suprenote支持。三來華碩今年的Android產品重心在Padfone上,資源也給得多。

所以不看好歸不看好,但有沒有一賭的價值?答案是有的。要在Android手機本質上做特色化的區隔,前面有HTC、三星、Sony、Moto等廠商擋著,貿然推出大概只會比之前死得更慘。但若以Android平板角度殺出,雖然有行銷沒辦法一次打到核心,只能以選配配件很間接的方式推廣,但好歹華碩在Android平板上的成就比大部分廠商來得高,以平板方式角度來回歸手機界,雖然不算是什麼好辦法,但也算是現行最有機會的辦法了。

不過會比較希望廠商能夠多堅持一些,不要以一次定勝負。若第一次就獲勝,Padfone想當然耳會有第二代(會不會叫至尊Padfone?XD),但若第一次賣得不甚理想,會不會就直接將手機部門解散,重蹈之前華碩與Garmin合作覆轍?這點華碩是該好好想一想。

套句前面我剛提的:「我們都知道Padfone價位算優了,但你是想買HTC One X呢?還是Padfone ?」如果比One X便宜三千元的手機本體都還未必能打動你,那多一個平板套件就真的能夠打動你嗎?

因此,會很希望華碩之後還會有手機本體的推出,除了強化本體之外,並且要推出不同定位的手機,這樣才會有足夠的變化來推動Padfone。能夠推出17990的高規格手機,那就不能推出中規格的12990手機嗎?能夠有比One X便宜三千的策略,就不能有比One S便宜三千的策略嗎?

一個好的創意並能夠生產,這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很希望華碩能夠繼續維持。我的看法很簡單,手機本體的強化,才能讓Padfone立於不敗之地,因此應該要多在手機上多下功夫,而不是單純強調套件的強大。

 

華碩對於選配配件重視程度大於本體,不僅從行銷上看得出來,從產品製作上也可以看得出來。華碩有賣原廠保護套,甚至在公佈價位時,還有特別獨立一欄。但這原廠保護套很明顯你就是要買平板套件你才有機會用到。單買Padfone的人呢?好吧,市面上也可以找得到相應的保護套,並不一定需要華碩推出,但有一個情況下很麻煩

 

如果你單純買手機也就算了,如果有買平板套件,而手機也會常常拿出來使用,並不是長期放在平板中,手機本身不需要有適合的保護套,能夠放入平板套件中嗎?其實我也不太確定包膜OK不OK,因為在設計上手機與平板的結合還滿剛好的。

我不太相信華碩在研發時沒有遇到這個問題,但問題是並沒有看到華碩對於這方面有什麼解決方案或是說明一類的。我只能說對於第一代的Padfone,華碩對於手機本體的關心程度還不夠。行銷上如此,我還可以接受,畢竟在現實上你就是要找一個賣點來推展。但在產品製作的方向上也是如此,而又沒有說明的時候,自然就會有些疑惑了。

對於Padfone長期發展的觀點,我在以前文章提過,可參考「創意之作Padfone跨手機線,華碩能否再起?

 

藉由變形平板之力,Padfone也算打響了名號,但也才剛剛開始艱困的道路,希望能夠殺出重圍囉。

相關消息

科技應用
EVOX《對話式 AI 白皮書》:掌握 AI 商務溝通新趨勢
癮特務
3 天前
即拍即印普普風概念印章,製造屬於自己的圖像
annti wang
15 年前
開箱評測
被評價為「每步都非常舒服」的恢復型拖鞋 2種熱賣的日常款比較
Gizmodo Japan
1 天前
文化創意
國家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開放 免費展區即有豐富內容、柴電工廠吸收新知
Chevelle.fu
18 個小時前
汽車未來
全新改款 BMW iX 豪華純電旗艦休旅強勢上市!「THE NEW BMW iX」現場直擊,亮點分享一次了解!
癮特務
10 天前
開箱評測
這麼薄卻可6裝置充電、總輸出達130W 這款Anker充電器規格簡直是拼命了
Gizmodo Japan
19 個小時前
開箱評測
可以與行李箱組合的三合一背包 我無法割捨Patagonia的理由
Gizmodo Japan
18 個小時前
產業消息
聯發科2025Q2手機營收佔52%預期旗艦天璣年內創造30億美金營收 首款2nm晶片維持9月設計定案
Chevelle.fu
1 天前
《奇妙之旅》家族競技展開 熱鬪場內容介紹
皮耶哈
1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