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道」的傳承。這個「道」不是指道教的道,也不是老子的道;而是透過代代傳承,將傳統的技術、禮儀、知識繼承給下一代,並且透過這個過程,將形而上的「精神」一脈相承。但這個傳承要如何進行?噢,不斷地「重做」就不會忘記囉!
--
用見微知著的日本在地文化觀察,看見不一樣的大和精神。喜歡「面白日本」?
請幫「神奇裘莉」粉絲團按個讚:https://www.facebook.com/MagicJulie.TW
--
東京大學是日本明治維新後第一個大學,設立於明治 9 年(西元 1877 年),雖然作為日本從傳統逐漸西化的窗口,但是在引進西化教育制度的同時,東京大學也是保留日本文化的核心價值的重要據點。

雖然對台灣人來說可能有點難以想像,但東京大學為弓道部保留一塊校地並且建設專用的建築物,因此從昭和 10 年(西元 1935 年)以後,弓道部一直在東大本鄉校區的弓道部專屬建築物「育德堂」裡進行活動。
而這個平時門禁森嚴的建築物,唯有在文化祭——東大五月祭時對外開放。

根據東大弓道部的社員說法,五月祭舉辦「鳴弦之儀」是一件「已經不知道持續了多久,但每一年都會這麼做」的事。

上圖面向右方的三人與面向左方的三人(有一個人被遮住了),都是扮演武士的角色,但是身份有別。面向右邊、手執箭的人是下位者,在儀式中並不鳴弦,而是負責為上位武士(面向左方)裝備弓箭。


日本的文化中,這個母雞帶小雞不斷重做同一件事來傳承傳統的作法非常普遍,而其中,又以每隔二十年拆掉重建一次的伊勢神宮最為著名。

上圖:門邊拍照的老頭是幾十年前從東大弓道部畢業的老學長,在弓道部的傳承中,鳴弦之儀的日子也是老學長回籠、和後輩們進行交流的日子。圖右邊穿橘色服裝、坐在椅子上的人則是扮演貴族角色。在鳴弦之儀的活動中,扮演的角色上位或下位並不由弓道實力決定,而是部員自主認領,並沒有「主將才能演貴族」或「部長就負責鳴弦」這種事。

但比起很容易就能匯聚人氣、得到掌聲的弓術表演,弓道部經過幾十年的時間,還是不改這項傳統,堅持在文化祭中進行鳴弦之儀(而且只進行鳴弦之儀),可見弓道部並不是以「觀眾觀感」為主體來安排內容,而是以傳承這個古老的儀式為主要考量。正是因為這樣的堅持,這個傳統的儀式才能被完整的保存,也才能讓參觀民眾穿過漫長的光陰,親眼見到古老儀式在自己面前重現。
--
用見微知著的日本在地文化觀察,看見不一樣的大和精神。喜歡「面白日本」?
請幫「神奇裘莉」粉絲團按個讚:https://www.facebook.com/MagicJulie.TW
--
作者:神奇裘莉@癮科技
--
東大五月祭特輯:
[面白日本] 東大五月祭特輯:把學校變成超大科博館!超導體磁浮列車模擬實驗超好玩!
--
日本超有趣:
[面白日本] 函授課程也能拿博士學位!?日本放送大學為工作者 / 家庭主婦開啟博士學位之路!
[面白日本] 蕎麥麵老闆也會打火!?看日本防災訓練如何教會國民「自己救災」!
[面白日本] 香蕉進口所以好貴?錯了,日本的物價水準低得超乎你想像!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