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上租車 Go Smart 平台將採用人臉識別技術以加速審核與租賃過程
未來格上租車也會將這項技術應用與門市服務整合,以便事先預約的使用者在取車時快速完成身分確認,縮短取車等待時間。 裕隆集團旗下格上租車的Go Smart線上訂車平台宣布增加以人臉識別方式審核租賃身分,讓使用者能在短短20秒內完成身分審核,並且更快使用共享車輛租賃服務。 在此之前,Go Smart已經整合車況登錄,讓使用者能更方便透過App確認預計租賃車輛狀況,而此次增加人臉識別功能,讓原本需要透過人工審核身分流程等待時間縮短,藉此實現「隨審隨租」的使用體驗,同時也能透過「隨租隨還」形式使用租賃車輛。 另外,Go Smart目前也從原本以台北市、新北市及桃園市區作為服務佈署重心,擴展至台灣高鐵沿線
2 年前
亞馬遜計畫將類似 ChatGPT 技術整合至 Alexa 數位助理以提升互動性
亞馬遜確認這項改進將基於自家研發的大型自然語言模型和自動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並以「Alexa教師模型」為基礎,以提高Alexa數位助理的全面應用能力。 Business Insider網站取得消息指稱,亞馬遜計畫在Alexa數位助理服務加入類似ChatGPT的自動生成式人工智慧,讓結合Alexa數位助理服務的Echo系列智慧喇叭能像人類一樣聊天互動。 雖然Alexa數位助理目前已經能以模擬人類口吻方式與人互動,但多半還是基於程式安排產生的機械式回應,與真人互動仍有明顯差異。 不過,在亞馬遜日前宣布推出Amazon Bedrock及Amazon Titan模型,藉此加入自動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競爭
2 年前
OpenAI 執行長認為科技尚未足以實現完美的遠距工作環境
Altman認為目前科技仍無法完全滿足遠距工作的需求,尤其對於新創公司和新產品,面對面的討論和互動更為重要,他主張在科技完善前,應在遠距工作和實體辦公間取得平衡。 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在支付服務公司Stripe舉辦會議上表示,現行的科技仍無法實現完美的遠距工作,更認為人若沒有聚在一起就難以激發更高創意想法。 在此之前,許多科技業者在疫情較嚴峻時都推崇遠距工作模式,或是採取彈性辦公舉措,但在疫情逐漸趨緩之後,則是陸續希望員工可以重新回到辦公室工作,並且恢復過往辦公模式,僅部分業者仍保留員工可依照需求選擇彈性辦公權益。 Sam Altman認為,目前的科技仍無法完全實現完美的遠距
2 年前
Whoscall 推出免費防詐「檢查連結」功能 協助用戶過濾可疑網址
Whoscall新功能「檢查連結」將解析網站流量、建置日期、SSL憑證狀態等資訊,以確保過濾資訊正確。 Gogolook宣布,旗下Whoscall陌生來電辨識服務推出免費防詐新功能「檢查連結」,將串連Gogolook、Google,以及全球網域風險檢測服務商ScamAdviser旗下資料庫,在使用者點擊網址連結之前,即可先行一步過濾是否安全。 由於近期越來越多透過假網址、簡訊進行釣魚詐騙,Gogolook此次在Whoscall增加的「檢查連結」功能,將能協助使用者過濾可疑、高風險網址連結,避免使用者不小心點擊假網址而被騙。 藉由解析網站流量、建置日期、SSL憑證狀態,以及惡意軟體安裝等情況,「
2 年前
蘋果 Safari 瀏覽器市場總市佔超越微軟 Edge 為第二大瀏覽器
若加入行動裝置計算,Google Chrome目前仍保持領先地位,市場佔有率達65.14%。Safari使用佔比為18.97%,而Microsoft Edge為4.33%。 依照市調機構Statcounter統計數據顯示,蘋果的Safari瀏覽器使用佔比已經從去年4月至今年4月期間超越微軟Microsoft Edge瀏覽器,成為市場第二多人使用的瀏覽器。 目前市場最多人使用的瀏覽器,依然是Google推出的Chrome,使用佔比高達65.14%。其次則是蘋果推出的Safari,使用佔比為18.97%,而微軟的Microsoft Edge則是4.33%。 其他瀏覽器部分,則分別是Mozilla的
2 年前
微軟否認與 AMD 合作打造代號「Athena」的人工智慧晶片
微軟發言人Frank Shaw澄清,該公司並未與AMD合作開發代號為「Athena」的人工智慧晶片,但亞馬遜、谷歌和Facebook等公司都已投入開發自家的人工智慧晶片,希望提升運算效能和自然語言互動體驗。 先前有消息指稱微軟正與AMD合作打造代號「Athena」的人工智慧晶片,並且投入20億美元經費,但微軟發言人Frank Shaw稍早對外澄清,否認正與AMD合作打造晶片的說法。 另一方面,Frank Shaw也未針對代號「Athena」的人工智慧晶片進一步作說明。 在先前說法中,微軟預計藉由此款晶片有效提高大型自然語言模型運作反應速率,藉此加快理解使用者互動需求,並且以更貼近人類語言方式進
2 年前
Swift 語言創始人提出全新程式語言 Mojo 希望加速人工智慧技術發展
Mojo高度相容Python和C語言,且運作執行效率比Python快約35000倍,希望能藉此加快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讓AI能以模組化方式擴展,並強化可編程性與各大硬體業者的相容性。 過去曾在蘋果任內前創設開放架構程式語言Swift,後來更曾加入Tesla、Google Brain、SiFive的Chris Lattner,並且在2022年與前Google ML產品負責人Tim Davis共同成立人工智慧技術公司Modular AI,更提出全新程式語言Mojo。 Mojo標榜能高度相容目前多人使用的Python與C語言,並且希望藉此加快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腳步,讓人工智慧能以模組化方式持續擴展,同時
2 年前
iPhone 15 Pro 或延後採用壓感式按鍵設計
先前傳聞的壓感式按鍵設計可能不會應用在iPhone 15 Pro機種,而延後一年才實現的原因可能與技術問題有關。 先前傳聞中,指稱iPhone 15 Pro以上規格機種都會採用壓感式按鍵設計,並且透過Touch ID形式以內建震動馬達模擬按壓觸感,但後續說法則是指稱這樣的設計可能會延後一年才用在iPhone機種。 MacRumors網站取得消息表示,過去向蘋果提供Taptic Engine控制晶片的的供應商思睿邏輯 (Cirrus Logic),去年說明將用於」某款量產手機」的高效能混合訊號元件,在近期對外說明表示用在新機的可能性不高,意味先前傳聞iPhone 15 Pro以上規格機種或許不會
2 年前
Google I/O 2023 預覽:AI、Android 14 和新硬體亮相
Google I/O 2023將聚焦人工智慧話題,包括「Bard」服務細節、新自然語言模型,並展示Android 14更新與Pixel 7a、Pixel Fold、Pixel Tablet等硬體。 Google I/O 2023預計在美國西岸時間5月10日 (台灣時間為5月11日凌晨時間)展開,屆時將會進一步說明Google強調接上更大規模自然語言模型的「Bard」具體細節,另外也預期會公布更多與人工智慧應用相關的服務,而先前已經釋出公開預覽版本的Android 14,以及更多Google常見服務也會有更新消息,至於接下來即將公布的硬體如親民價位手機Pixel 7a,以及螢幕可凹折手機Pixe
2 年前
Google 預計今年秋季推出 Pixel Watch 2
Pixel Watch 2除了深度整合Wear OS,也可能加入Fitbit的健康追蹤技術,並新增血液含氧量、皮膚溫度感測功能等更多健康數據紀錄功能。 雖然可能不會在接下來的Google I/O 2023期間亮相,但Google預期會在今年秋季接續推出第二款Pixel品牌穿戴裝置Pixel Watch 2。 而若從去年在Google I/O 2022就預先透露將推出Pixel Watch的情況來看,Google或許也可能選在Google I/O 2023期間公布Pixel Watch 2消息,但實際上市時間則是在今年秋季,並且與Pixel 8系列手機一同推出。 第一代Pixel Watch採用
2 年前

相關話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