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天堂 Steam必買話題新遊戲總整理 steam 模擬遊戲 steam遊戲推薦 Starship Simulator Steam星際旅行模擬器Starship Simulator 搭上星艦探索宇宙 可扮演艦長、舵手、醫官、科學家或乘客等職業 遊戲團隊Fleetyard Studios製作發行的模擬星際旅行遊戲Starship Simulator,玩家可以乘坐星艦在星際間旅行,探索遙遠且遼闊的星系,星艦內部設計結合復古未來主義藝術風格,玩家可以在艦上與碰觸所有操作介面來探索這艘船的秘密,或是透過飛船的大片窗戶觀察外太空,有機會可以遇到經過的外星人,也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在宇宙中潛伏的危險。 管理星艦各方面 執行船員的任務 星際探索時最重要的就是星艦管理,包含燃料和機械維護,要注意是否有故障警示需要立即排除。另外也要管理飛船上的200多名船員的食物、醫療保健、心理健康,同時確保船員正在謹守本分執行任務。在這款遊戲裡不是只有像觀光客搭乘並欣 討喜小姐 1 年前
產業消息 Galaxy gauss Galaxy S24 大型語言模型 生成式AI Galaxy S24 Ultra 三星生成式AI命名Gauss紀念科學家高斯,並將融入Galaxy S24提供Galaxy AI即時翻譯等應用 三星Samsung在Samsung AI Forum 2023公布自行研發的生成式AI,以紀念發明高斯分布的知名科學家高斯命名為Gauss;三星Gauss由三大部分構成,分別提供三種不同的任務取向,包括Gauss Language,Gauss Code與Gauss Image,分別處理生成式語言、編碼與生成式影像,三星表示當前Gauss已經作為內部員工提升生產力的工具,同時也將會納入Galaxy S24作為重點功能,並將冠上Galaxy AI的名稱。(但是否會取消原本的Bixby名稱呢?) ▲Gauss AI包括Language、Code與Image三大核心項目 若以手機的型態,屆時Galax Chevelle.fu 1 年前
科技應用 Google Google Assistant Bard PaLM 2 Google DeepMind 科學家紀懷新博士深入解析新人工智慧服務「Bard」 與Google其他服務的AI技術不同,「Bard」注重與人類的自然互動並能夠持續學習和調整,透過LaMDA及新的PaLM 2自然語言模型實現更自然對話。 針對今年在Google I/O 2023期間正式揭曉的人工智慧服務「Bard」,Google今日 (8/16)在台由參與「Bard」開發的Google DeepMind科學家紀懷新博士解說,透露Google是如何打造「Bard」。 雖說Google從很早之前就已經投入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其中包含眾人熟悉的Google Assistant數位助理服務,但其實包含Google Search、Google Maps、YouTube、Gmail、Goo Mash Yang 1 年前
人物專訪 Google AI tpu LaMDA Bard 大型語言模型 Google Bard 解密:與 DeepMind 傑出科學家紀懷新博士一起探索 Bard 的意義與未來 Google 在 2023 年 7 月為甫在同年 3 月開放的互動式大型語言模型 Bard 升級支援包括中文語系在內 40 種以上的語言,使台灣的使用者亦可體驗 Google 這項創新的 AI 服務與應用;台灣 Google 請到參與 Bard 開發的 Google DeepMind 的傑出科學家紀懷新博士針對 Bard 進行解密,自 Bard 的來由到展望進行說明,同時也解釋 Bard 的基本原則與 Google 當前賦予他的任務。 Bard 是 Google AI First 旅程中的重要一環,也是 Google 深耕大型語言模型十年來的最新應用 ▲ Google 的 AI 技術早已深入服 Chevelle.fu 1 年前
科學新知 NASA 問號 韋伯太空望遠鏡 星系相互碰撞 神秘問號出現外太空 科學家分析可能是兩個星系碰撞造成 雖然科學家把這個問號說明是兩個星系相互碰撞的結果,但可不可以浪漫地認為是宇宙在跟我們對話呢?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韋伯太空望遠鏡捕捉到的最新影像中,有一張照片的背景中出現一個閃閃發光的問號形狀物體,科學家認為這是兩個星系相互碰撞的結果。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這張以近紅外線拍到的原始照片是在7月26日釋出,捕捉到一對年輕恆星赫比格-哈羅46/47(Herbig-Haro 46/47)的影像,問號物體則在照片一角。這對恆星距離我們1470光年遠,位於銀河系內的船帆座(Vela constellation),它們仍在活躍地形成,且運行軌道接近彼此。 自1950年代起,太空 中央社 1 年前
科學新知 愛因斯坦 宇宙通訊公司 重力波 國際脈衝星計時陣列 科學家發現重力波有聲音 有如宇宙裡的吵鬧餐廳 愛因斯坦真的神,百年前的重力波假設和現今科學家的發現都呈現一致的狀態。 來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今天宣布,他們發現「重力波」(gravitational waves)的第一個證據;重力波會在整個宇宙中產生隆隆的「背景嗡嗡聲」,長期以來一直處於理論形式。 此一突破是由北美、歐洲、中國、印度和澳洲的數百名科學家使用電波望遠鏡經過多年的努力而獲得的,被譽為打開「了解宇宙一扇窗」的重要里程碑。 物理學大師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一個多世紀前就首次預測,重力波是宇宙結構中的漣漪,以幾乎完全暢通無阻的光速穿過一切。 直到2015年,美國和義大利天文台首次偵測到兩個黑洞碰撞所產生的重力波後 中央社 1 年前
科學新知 無線電 宇宙 氫原子 外星文明證據?科學家偵測到88億年前氫原子無線電信號 來自88億年前的氫原子無線電信號,就算真的有這個外星文明,可能早已滅絕了吧... 科學家在「深太空」尋找信號方面打破一項新紀錄,他們運用位於印度普恩(Pune)的巨型電波測量無線電望遠鏡(GMRT),偵測到據信有88億年歷史氫原子發出的無線電信號。 美國德州電視台KXAN報導,發出無線電信號的氫原子據信有88億年歷史,這種無線電信號是地球上科學家迄今偵測到距離最為遙遠的。 研究結果去年12月發表於學術期刊「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報」(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和印度科 中央社 2 年前
科學新知 恐龍化石 盜龍 智利化石 科學家挖到10公尺長 7000萬年前的盜龍化石 學家正在智利巴塔哥尼亞地區(Patagonia)挖掘南極洲以外最南端的恐龍化石,其中包括在大規模滅絕之前可能主宰該地區食物鏈的大盜龍化石。 盜龍屬是澳洲新南威爾斯格里曼溪組的一屬獸腳類恐龍,生存於1.05至9600億年前白堊紀時期的阿爾比階至森諾曼階。該屬僅含模式種似鳥盜龍,最初由弗里德里希·馮·休尼在1932命名。 維基百科 根據「南美地球科學雜誌」(Journal of South American Earth Sciences),大盜龍是一種肉食性恐龍,在約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生活在南美洲部分地區,發現的化石長達10公尺。 智利南極研究所(Chilean 中央社 2 年前
科學新知 雷射 閃電 富蘭克林 風箏實驗 巴黎科學家首度實驗成功 透過雷射引導閃電 法國科學家們今天表示,他們首度利用雷射光束引導閃電,希望這項技術有助於防範致命閃電,有朝一日甚至可能觸發閃電。 路透社和法新社報導,美國發明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在1750年代做了著名的風箏實驗,他在雷雨天將繫上鑰匙的風箏放飛後製作了第一根避雷針,但絕對想不到多個世紀以來,這仍算是很先進的技術。 如今科學家正努力以21世紀的科技為18世紀的革新技術精進,他們採用的高功率雷射系統,或許會為防雷技術帶來革命性巨變。研究人員今天表示,他們在瑞士東北部森蒂斯峰(Mount Santis)山頂上利用雷射對準天空,成功讓雷擊改變方向。 這個來自6個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團隊多年來以富蘭 中央社 2 年前
科學新知 暴龍 神經元 比較神經學期刊 恐龍 智慧 科學家幫洗白 暴龍其實比狒狒還聰明! 過去在各種兒童故事或電影中,暴龍都被污名化是有力量但無腦的動物代表,而且暴龍的頭又特別大讓有有一中頭大蛋笨的反差感。現在有最新研究表示,暴龍的大腦有足夠的神經元,是聰明堪比狒狒的動物。暴龍對不起我們誤會你了! 一份刊於「比較神經學期刊」(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的最新研究顯示,暴龍的大腦含足夠神經元,有堪比狒狒的智慧能解決問題甚至建構群體文化。 「華盛頓郵報」報導,長久以來人們對暴龍的印象就是高大、笨拙,之所以能稱霸白堊紀端賴駭人的巨顎與利齒,而非智慧。 但這份5日刊於「比較神經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暴龍就是牠們那個時代的靈長類。 研究作者、范德比大學( 中央社 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