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sata seagate 硬碟 Barracuda ATA 硬科技:光華電腦DIY回憶錄之最吵的硬碟 SATA來臨前的黑暗期 Intel Pentium III到NetBurst微架構Pentium 4的轉型期,拜「Rambus之亂」之所賜,當時Intel晶片組的型號,簡直百花齊放,令人目不暇給,而筆者也以不變應萬變,死守P6平台數年,歷經2顆CPU (Pentium II 266 oc 400,Celeron 900) 和3張440BX主機板 (Iwill BD100,Abit BH6,Asus CUBX),後面再安裝1張Promise FastTrak 100 TX2 Pro,彌補欠缺的UDMA 66 / 100。 在個人電腦市場,1999年其實有2件蠻重要的大事: AMD推出K7正面挑戰Intel,展示水冷散熱 痴漢水球 6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電腦 硬碟 ATA SCSI 硬科技:光華電腦DIY回憶錄之最吵的硬碟 SCSI實在不是人人都玩的起 自從1979年由Seagate的前身Shugart,制定了SASI (Shugart Associates Systems Interface),並在1986年正式轉成SCSI-1規範,至今超過30年,SCSI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發音 “Scuzzy”) 一直是高階儲存設備的主要介面,擁有遠超過ATA的強大擴充性、可靠性、容錯能力與管理機能,有些SCSI獨享已久的功能,像1994年定案的SCSI-2新增大幅改善磁碟存取效率的指令排序 (Command Queuing),在ATA的世界,要枯等到2004年4月發布的SATA 痴漢水球 6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硬碟 quantum Maxtor Fireball ATA 硬科技:光華電腦DIY回憶錄之最吵的硬碟 以「火球」和「鑽石」為起點的漫長旅程 Quantum的「火球 (Fireball)」家族堪稱ATA規範開始標準化後,從1995年中期直到在2001年愚人節、整個硬碟機部門被Maxtor接收,從ATA-2到ATA-6,從540MB到60GB,除了Maxtor的「鑽石 (DiamondMax)」系列,硬碟機產業—特別是台灣的零售市場—最具代表性的ATA界面產品線。1996年上市的Fireball 1.2GB是筆者電腦人生的第一顆硬碟,也是筆者的筆名和電子郵件名稱的源頭,意義之重大,地位之不朽,不言可喻,值得筆者好好紀念一番。 型號:Fireball 1280AT (第二代Fireball) 廠牌:Quantum 痴漢水球 6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