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 Reinforce 2025 大會公布三大資安更新 強化 AI 時代雲端威脅防禦
AWS 於 re:Inforce 2025 宣布三項雲端資安更新,提升 AI 時代資料防護與威脅偵測能力。 AWS在年度雲端安全大會re:Inforce 2025上發表三項針對新興威脅設計的安全功能更新,強調簡化雲端安全營運流程,並且協助企業在生成式人工智慧時代下維持高度安全防護與規模化發展能力。 此次發表的重點功能包含:整合式安全情報中心AWS Security Hub、具主動分析能力、強化防護功能的AWS Shield,以及針對容器架構優化的Amazon GuardDuty威脅偵測擴展,鎖定生成式人工智慧推動下更趨複雜的網路攻擊手法,並且協助企業即時防範潛在風險。 三大重點功能升級,強化雲
18 天前
Google 推出整合式安全解決方案 Google Unified Security 採用 Gemini AI 技術
Google 發表整合式安全解決方案 Unified Security,搭載 Gemini AI 提供全面防護,提升企業資安防護能力。 Google宣布推出以Gemini人工智慧驅動、名為「Google Unified Security」的整合式安全解決方案,同時也宣布推出全新的安全代理服務 (security agents),藉此協助企業改善因規模增長導致資料碎片化、資安工具不一致,進而影響其安全的情況。 如同先前針對資安需求推出實驗性質的人工智慧模型Sec-Gemini v1,Google此次提出安全解決方案背後也是基於日前收購的Mandiant背後資源,並且標榜能以單一解決方案提供可擴展
2 個月前
是一圖看懂 Arm Cortex 智慧車這篇文章的首圖
一圖看懂 Arm Cortex 智慧車
車用科技是這幾年重要的發展項目,在這之中 Arm 藉著自家Cortex-A、Cortex-R與Cortex-M處理器的運算效能,讓各種智慧車輛得以發揮。先前 Arm 預測2024年搭載先進駕駛技術(ADAS)的車輛將大幅增加100倍,支援ADAS的車輛亦可提升汽車應用與增進道路駕駛的安全性。而現代化智慧車輛在許多看不見的地方使用了各種SoC,舉凡剛剛說的ADAS、GPS、中控台、安全氣囊、ABS、電源管理、動力控制,這些看不到的地方全都有Arm的存在。 ▲智慧車很難想像嗎?其實並不會,早在多年前的電視劇霹靂遊俠,就透過霹靂車告訴大家未來的樣貌,而這些相對應的SoC,大多是使用Arm架構的產品。
是你該參與的 MozFest 系列講座這篇文章的首圖
你該參與的 MozFest 系列講座
大師級人物將暢談線上的隱私權、安全性、包容力等主題 可別錯過 MozFest 揭幕系列講座,加入「對話與辯論」的行列。 在 10 月 29、30 日這兩天的週末時光,將有多位大師級講者輪番提供 TED 風格的演講,多樣議題概括線上隱私與安全,以及數位包容性。 http://blog.mozilla.com.tw/wp-content/uploads/1xANBllOAu1lCByftlBwvsw-30... 300w, http://blog.mozilla.com.tw/wp-content/uploads/1xANBllOAu1lCByftlBwvsw-76... 768w" sizes=
8 年前
是將加密用於正軌的 5 位超級英雄這篇文章的首圖
將加密用於正軌的 5 位超級英雄
自蘋果 (Apple) 與聯邦調查局 (FBI) 的爭議一出,就有越來越多人重視線上安全與隱私的問題。雖然「加密」往往在競選活動與戰時會議中遭到污名化,我們還是應該知道線上\離線生活要是沒了加密機制,就極有可能發生嚴重後果。加密絕對是我們線上自由生活的關鍵要素。 有鑑於此,我們選出 5 位捍衛我們線上自由的超級英雄,讓大家了解加密用於正道時的強大力量。 蝙蝠女 (Batgirl) http://blog.mozilla.com.tw/wp-content/uploads/15oP_LLl9-NGQLNV103GwOQ-30... 300w, http://blog.mozilla.com.tw
8 年前
是歐盟的著作權法未更新 將會危害網路的創新與創意這篇文章的首圖
歐盟的著作權法未更新 將會危害網路的創新與創意
網際網路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新理念,也讓現有的想法更臻完美。因此,相關法規應要能保護網路的開放與協作等特性。 但歐盟 (EU) 的特定法規並未跟上網路的腳步。目前的著作權法框架早已不合時宜 ─ 除了扼殺許多機會之外,更在許多案例中是明文禁止藝術家、工程師,以及他人在線上創作。此一架構早在網路改變我們的生活之前所制定,因此反而開始影響 21 世紀的日常生活。 歐盟過時著作權法的幾個範例: 分享艾菲爾鐵塔 (Eiffel Tower) 的夜間燈景圖片是不合法的。此圖片已受著作權保護,且觀光客並未取得藝術家所提供的展示許可。 在某些歐盟國家中,繪製惡搞圖片在技術上來說是違法的。 另有某些歐盟國家的著
8 年前
是歐盟的著作權法危害網路的創新與創意這篇文章的首圖
歐盟的著作權法危害網路的創新與創意
Mozilla 已提出了訴願書爭取修改之,更將錄製公眾教育影片,希望能促使歐盟重新審視此不合時宜的著作權法。 網際網路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新理念,也讓現有的想法更臻完美。因此,相關法規應要能保護網路的開放與協作等特性。 但歐盟 (EU) 的特定法規並未跟上網路的腳步。目前的著作權法框架早已不合時宜 ─ 除了扼殺許多機會之外,更在許多案例中是明文禁止藝術家、工程師,以及他人在線上創作。此一架構早在網路改變我們的生活之前所制定,因此反而開始影響 21 世紀的日常生活。 http://blog.mozilla.com.tw/wp-content/uploads/03_copyright_facebo
8 年前
是嶄新型態的技術研討會,看WD硬碟架構與深層數據,見識Thecus視窗平台NAS特色,還有Thecus OS5與OS6差異!這篇文章的首圖
嶄新型態的技術研討會,看WD硬碟架構與深層數據,見識Thecus視窗平台NAS特色,還有Thecus OS5與OS6差異!
數據要有感才有意義,設備要用的才有作用。大數據整理成相關資訊,應用於問題分析、未來預測與當下的決策輔助,才是真諦。重要資料儲存安心所在,還要完善的備份計畫與落實施作,這樣才能真安心(台灣熊,2014)! ^(T)^ 熊言熊語 人家說無巧不成書,才在一個月之前,熊在幫熊學生上課,為了活化教學內容,也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在儲存裝置相關課程的時候,台灣熊才提供幾顆硬碟給學生實際拆卸,課程間學生驚呼連連,相對的也就印象深刻。 而這樣的驚喜,也很難得在嚴肅的研討會中出現,而且有更專業的原廠專家來提供相關的數據,這使得平常無趣的數字、不只成為數據,也深入腦袋成為了資訊!也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台灣熊分享時可以引
10 年前
是霧端正在興起,用WD紫標6TB與QNAP NVR及晶睿IPCAM來建構你的安全監控環境!這篇文章的首圖
霧端正在興起,用WD紫標6TB與QNAP NVR及晶睿IPCAM來建構你的安全監控環境!
(^(T)^) 熊言熊語 由 類比到數位、由DVR到NVR,全民公敵電影裡的電眼世界隨著網路建設、IPCAM的發展、與儲存裝置的進步,逐步成真。唯一差別的是現在街頭巷尾與公司 及家庭出現的這麼多鏡頭,提供了良善人士的許多保障,也成為了許多意外事件的小幫手,提供有利的影像資料幫助問題的解決,這與電影的情節不同。安全監控 surveillance已成生活話題,雲端拓展到霧端就不意外了,現在單身出外謀生與求學的單身一族,不少人也幫自己安裝了一組IPCAM利用動態偵 測,甚至入侵警訊功能結合手機通知自己,讓住所與個人的安全都可以有一定程度的保障! 圖 F01 ↓ 霧端是一個新的名詞,重點應該是放在地區
10 年前
NEC成功研發高感度振動感應裝置 可精確感測各種細微振動
 NEC與NEC TOKIN日前共同發表一項高科技感應技術,可精確感測建築物、水管或瓦斯管等生活用管線、以及電子儀器等設備產生的細微異常振動,即時檢測龜裂等物體裂 化情形。對於攸關生命安全的建築物及水電管線的安全防護、或是機械設備的故障預防等,皆能達到精密監測與即時掌握的目的。  結合了NEC與NEC TOKIN雙方技術開發而成的振動感應裝置,採用NEC獨立研發的振動波形解析技術,其感應精密度為現有感應裝置的20倍(*),並可檢測多種頻段範圍內的振動頻率。感應裝置設備本身為經過改良後的陶瓷材質,加上自行研發的振動擴大機能,將細微的振動迅速轉換成電信訊號。藉由本項技術,可精密偵測以往難以偵測到的
13 年前
友站推薦
馬斯克:Twitter 將專注改善核心軟體工程、資安、伺服器硬體
INSIDE - Chris
【2021 INSIDE 未來日】人臉即資安!訊連科技執行長黃肇雄:中美局勢動盪台灣技術更具競爭優勢
INSIDE - Anny
奇葩!老闆們設的密碼其實都不怎麼聰明
INSIDE - Mia
與疫共存,Aruba發表新常態網路技術趨勢預測,呼籲企業及早應變新連網與資安架構
INSIDE - 市場快訊
VMware Security 主管 Karen Worstell:雲+零信任是遠端工作資安好解方
INSIDE - Chris
Google 史上第二大收購案!老牌資安企業 Mandiant 曾揭中國駭客
INSIDE - 湯皓茹
金管會修法:明年 111 間上市櫃大公司,通通必須設資安長!
INSIDE - 中央社
AirTag 重大資安漏洞,一不小心就讓你被「看光光」
INSIDE - 趙正瑋
【2021 INSIDE 未來日】雲端平台龍頭 Akamai 談 AIoT 時代的速度、智慧與安全
INSIDE - Mi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