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搭載 Gogoro Network 的新電動速可達將紛紛推出,首先拔得頭籌的就是已經在近日陸續交車的 Yamaha EC-05 ,今日也與台灣山葉公司商借這款新車試乘;在先前發表,就已經知道這款 EC-05 是由日本 Yamaha 進行外型設計,並委由 Gogoro 代工的產品,其本質趨近於 Gogoro S2 ,不過在不同設計師修飾下,呈現另一種更為躍動的風貌。
▲ EC-05 本質趨近 Gogoro S2
雖然 EC-05 本質是來自 Gogoro S2 ,不過在車輛產業這種跨品牌孿生設計的產物屢見不鮮,畢竟近年在開發成本居高不下,不少車廠選擇以資源交換的模式加速產品的開發,雖說是孿生開發車款,但各家車廠仍會在除了外觀以外設法強調差異化,例如前幾代大受台灣年輕消費者喜愛的馬自達 3 與馬自達 6 ,本質是分別源自福特 Focus 與 Mondeo 的底盤,但仍舊呈現不同的樣貌。
▲與 Gogoro S2 共享資源的後避震、後搖臂與碟盤組等
▲前輪煞車系統也與 Gogoro S2 相同
不過 EC-05 與 Gogoro S2 的差異化算是相對少一點, Yamaha 僅針對外型進行再設計,較核心的部分如車台、懸吊系統、輪圈、後擋泥板等,都是採用與 Gogoro S2 相同的組件,也維持前 14" 、後 13" 的大輪徑配置與前後碟盤、 CBS 系統,但對於外觀派而言,兩款車子卻有顯露出截然不同的個性; Gogoro S2 的外觀仍舊有著 Gogoro 創始的圓潤造型,整車大量加入"膠囊"的設計理念,使得 Gogoro S2 的線條以圓弧與平面組成,與台灣市場主流的運動速可達設計不同,而 Yamaha EC-05 的外型雖在基本線條還是有著類似 Gogoro 2 車系的風格,但日本設計師賦予以"人機官能"的風格,加入更複雜的線條感,使得 EC-05 視覺上更具侵略性。
▲雖然燈組沿用 Gogoro 2 車系,不過以不同的定位光圈與車頭設計呈現更具侵略性的風格
▲ EC-05 的車頭往前延伸
▲後照鏡視野較 Gogoro 好些
▲仍有倒車鍵
▲儀錶板與 Gogoro 2 車系近似,外框為八角形
▲ EC-05 有獨立的手機 app 可供進行個性化設定,不過大致上與 Gogoro 2 的 app 功能雷同
EC-05 利用將燈組利用拱形自上方蓋住,使車頭不像 Gogoro 2 那麼渾圓、平面,燈組往前延伸後有著更肌肉的躍動,在燈組上方的色塊更能呈現車頭往前延伸的銳利感,同時龍頭雖裝有風鏡設計,但並非採裸把設定,儀錶板仍被零件所包覆,儀表板近似 Gogoro 2 車系,視覺中央依舊是大型的車速,外圍有一圈的可自動光環,不過由橢圓變成八角形設計,但機械式啟動鍵仍配置在儀錶板,個人覺得若是把啟動鍵與 Yamaha 的標誌整合應該會更具獨特性一些。不過由於 EC-05 採用較寬的後照鏡,筆者認為在今天騎乘的經驗,較使用大圓型後照鏡的 Gogoro 2 有更廣的車後視野。另外,雖然車上看不到 Gogoro iQ System 的字樣,不過 EC-05 同樣可透過藍牙鑰匙、手機 app 等遙控操作, EC-05 有提供獨立的 app ,但功能與 Gogoro 大致相同。
▲採用中央掛勾設計
▲踏板為平整設計
EC-05 踏板與內側與 Gogoro 2 系列雖然造型不同,但仍維持中央掛勾設計,不過雙色內裝倒是有些像是 Yamaha 在歐洲與東南亞所推出的大徑速可達的設計,至於踏板部分筆者則相當讚賞,由於 Gogoro 車系採用水冷馬達,踏板底下為水冷風道,但 Gogoro 至今的踏板仍採用橢圓形設計,使得若在踏板放置像是紙盒、紙箱等物品,會有歪一邊的問題,而 EC-05 的踏板除了在雙腳放置處有止滑紋外,採用平整的設計蓋在原本圓弧的素體上,就不需要額外購買加裝的踏墊維持踏板平整。
▲雙色車側帶有一道稜線
▲尾燈設計較 Gogoro 2 有變化
車側可看到車子的銘牌 EC-05 ,以及下方標註 Power by Gogoro Networek 的字樣,另外透過側面的一道突起稜線搭配與稜線垂直的色塊,使得 EC-05 雖與 Gogoro 2 車系同為大面積車側,但不至於像 Gogoro 2 因為整片平整的大色塊呆版,不過現在 Gogoro 2 車主不是包膜就是購買彩繪保護套,倒也是 Gogoro 2 車主展現個性的一種方式。至於 EC-05 的車尾燈造型變化較為分明,也就不會有 Gogoro 2 當初被笑稱香腸嘴的造型,但後浮水的位置、與牌照架一體化的擋泥板還是能看出 Gogoro 2 車系的影子,另外飛旋踏板也與 Gogoro 2 車系相同。
▲ EC-05 的坐墊將前後座加入一道山峰,前座臀部有舒適的凹陷設計
而座椅或許是一整天搭乘下來與 Gogoro 2 車系最大的差別,雖然 Gogoro S2 號稱更換防滑較好的坐墊材質,不過坐墊的角度仍明顯為了配合車身線條的整體設計,導致坐墊的設計像麵包一樣前後連成一塊,長時間乘坐下舒適度相對不那麼舒適;而 EC-05 沒有整體設計源自膠囊般的設計包袱,前後座位有著高低起伏隔離,並且有人體工學的凹陷設計,前座的臀部也有較 Gogoro S2 好的支撐性。但受限於 Gogoro 的電池配置影響,前座底下的寬度加上座高偏高,對於像筆者這樣身高不算高的男性都需要略墊腳尖才能踏地,對身高不到 170 的族群就比較不友善。
▲避震設定較為硬朗、運動化
不過畢竟主要車體、避震組還是承襲 Gogoro S2 , EC-05 行車路感與當初試用 Gogoro S2 相當接近,在跨越雙北銜接的橋樑,如中興橋、中正橋、福和橋等,雙手仍會被前叉回傳的彈跳感振的有點不舒適,但又不得不說過彎時較為硬朗的避震也提升許多彎中的信心,至於加速性原本就是 Gogoro S2 動力的拿手好戲,自然 EC-05 也有同樣的暢快感,且較重的車體也有助於起步的安定與在郊區中高速遭遇側風的穩定,此外, EC-05 也搭載連動煞車系統,以前 40 、 後 60 進行煞車力道分配。
▲中柱設計仍較主流普重速可達不易立起
比較可惜的是, EC-05 也沿用 Gogoro 2 前 14" 、後 13" 車體搭配的中柱設計,雖說已經是比起 Gogoro 第一代的中柱容易立起,不過對比主流普重 125cc 機車的省力中柱還是比較不易拉起的,尤其是女性朋友可能會在設法立中柱時較為困擾,希望未來 Yamaha 若要持續開發 Gogoro Network 相容車款,也許也能在這些原本設計遷就整體感的小地方調整。
▲按鍵不像 Gogoro 來的五顏六色,全部都為黑色按鍵
▲車廂仍與 Gogoro 2 相同,預留車廂燈、旅充接點
▲可以放進沒有複雜貓耳的全罩安全帽
雖說 EC-05 的本質仍出自 Gogoro S2 ,不過光是就外型的變化,就能吸引對外觀設計有特定偏好的消費者, Gogoro S2 較像是俐落奔馳的工業設計品,而 EC-05 則是帶有 Yamaha 設計線條的運動風電動車,同時 EC-05 的車色選擇也比起 Gogoro S2 來的豐富,不像 Gogoro S2 雖然每個延伸款都有不同的車色、但每個車色卻都僅限於該特別仕樣, 同時 EC-05 多數的保養維護都可在 Yamaha 指定的全台 250 家據點進行,相對當前仍在努力擴點中的 Gogoro , Yamaha 在台深耕多年轉戰電動車仍是有其通路體系優勢的。
▲雖主要的差異僅在於外觀與乘坐感等小細節,但 ec-05 卻也對重視外觀設計的族群提供另一種選擇
Yamaha 的第一款 Gogoro Network 電動車選擇以運動化做為賣點現在思考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Yamaha 先前在台的幾款電動車款多以價格較低的綠牌車款為主,給人的印象是作為短程代步使用,此次採用 Gogoro Network 系統後,動力顯著比先前 EC 系列提高許多,為了要讓消費者馬上就感受明顯差異,鎖定願意花費較多預算購買運動型車款的族群會比起推出如 Gogoro 3 國民車系來的更明確。
4 則回應
光標題的等同路感大概就知道怎麼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