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發表 RX 5500 與 RX 5500M ,鎖定 FullHD 高畫質體驗並將 Navi 帶入筆電領域

2019.10.07 09:03PM

AMD 在今年正式宣布採用 RDNA 架構的第一款 Navi 產品 RX 5700 ,鎖定 QHD 等級遊戲最佳體驗,當然看好主流價位市場的 AMD 也不會讓 Navi 止步於此,在今日宣布第二款 Navi 家族成員 RX 5500 與筆記型電腦版的 RX 5500M ,同樣強調使用新一代 RDNA 架構,將目標鎖定在提供 Full HD 等級的高畫質娛樂。

Radeon 5700 將自近期推出公板設計版本,而板卡品牌自製卡將在今年第四季推出,不過當前還未公布正式發售時間與參考定價。

▲ MSI Alpha 15 為第一款發表將採用 RX5500M 的筆記型電腦

同時 AMD 也宣布微星 MSI 將拔得 Radeon RX 5500M 頭籌,推出以 Ryzen 3750H 搭配 Radeon RX 5500M 組合的 MSI Alpha 15 筆電,或許是為了強調全 AMD 體驗, Alpha 15 並非使用龍魂作為識別,而是全新的鳥形(老鷹?鳳凰?)識別標誌, MSI Alpha 15 預計在今年第四季推出。

▲ RX 5500 系列算是延續 RX 480 的產品定位

在 AMD 官方定位, RX 5500 是以延續 Polaris 架構的 RX 480 定位而來,每瓦性能較 RX 480 提升達 1.6 倍,整體性能則是提升約 15% 、能耗降低 30% ,主要也拜更具效率的 RDNA 架構與台積電 7nm 製程加持

▲筆記型電腦版本除了較低的時脈外, VRAM 也砍半

RX 5500 與 RX 5500M 皆為 7nm 製程,並支援 PCIe 4.0 通道技術,兩款 RX 5500 都是 22 個 CU 與 1,408 個流處理器,不過由於設備型態不同,桌上型的 RX 5500 較筆記型電腦用的 RX 5500M 有更高的時脈。

同時桌上型 RX 5500 配有單一 8GB GDDR 6 RAM ,而筆記型電腦的 RX 5500M 則為 4GB GDDR6 RAM ,皆為 128bit ,由於時脈設定不同,性能分別為 RX 5500 的 5.2 TFLOPS 與 RX 5500M 的4.6TFLOPS 。

▲ AMD 強調 RX 5500 在 AMD 最佳化內容能夠明顯超越 GTX 1650

▲ AMD 強調 RX 5500 在電競類遊戲可於 FullHD 超越 90fps

既然鎖定在 Full HD 等級的最高娛樂效果,在 FullHD 解析度設定下, AMD 標榜桌上型平台的 RX 5500 可在多數的 AAA 等級遊戲達到 60fps 以上的表現,對於電競類型遊戲則至少可達 90fps 以上,在多款 AMD Radeon 最佳化的遊戲內容甚至可輕易超越假想敵 GeForce GTX 1650 最多 30fps 。

▲ RX 5500M 也視 GTX 1650 為目標對手

同時 AMD 也在投影片中強調, RX 5500 在如 Fronite 、 Apex Legend 、 PUBG 、魔獸世界、鬥陣特攻、紅彩六號等線上類型遊戲,能夠大幅超過 GTX 1650 達 37% 的性能表現,且平均都可到 90fps 以上的更新率。至於在筆記型電腦, RX 5500M 也同樣鎖定 GTX 1650 ,同時也強調無論是 AAA FPS 遊戲或是電競類型整體表現也是技壓 GTX 1650 。

▲ RX 5500 與 RX 5500M 將 RDNA 引進更平價的市場

另外 RX 5500 與 RX 5500M 也具備 RX 5700 系列的 FidelityFX 影像增強技術與 AMD Anti-Lag ,前者可使遊戲畫面的細節更為清晰,後者則可縮減遊戲中畫面與操作的延遲時間,使玩家與遊戲中角色有更好的同步率,另外當然也支援 AMD FreeSync / FreeSync HDR 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