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蘋果將 MacOS 設備也轉移到自行設計的晶片與處理器,產業財經分析也很好奇到底此舉對蘋果的設備成本能夠省下多少,而 IBM AI 策略副總裁 Sumit Gupta 推估,若蘋果在 2020 年賣出 860 萬台 MacBook Air 與 540 萬台的 MacBook Air 的前提下,相較使用 Intel 平台,蘋果可省下達 25 億美金的零組件成本。
根據 Gupta 的成本推算, M1 晶片約莫為 40-50 美金,相較原本 MacBook Air 的雙核 Core i5 的 175-200 美金或是入門 MacBook Pro 的四核 Core i5 的 225-250 美金低了許多。

聽起來蘋果自行開發 M1 晶片好像真的省了不少,不過恐怕這樣的推論是完全忽略晶片開發是需要投入研發人力成本的,另外像是自 Arm 的 ARMv8 CPU 指令集授權、向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的 GPU 專利授權(說穿了是避免被其它 GPU 廠商控告的保護費),這些似乎都未計算在 40-50 美金的成本當中,因為這些成本牽涉錯綜複雜根本難以評估。但這些確實是成本,畢竟猶如買一碗滷肉飯光算白米、豬肉、醬油等原物料成本相對售價很低,但別忘了師傅的手藝、前置的處理、烹調、店租都是成本的一部分。
不過對蘋果而言,採用 M1 晶片的最終結果確實是有許多影響的,包括能夠使手機、行動裝置的開發由同一個晶片設計團隊著手( M1 的 CPU 與 GPU 架構設計當前是由 A 系列延伸而來),同時亦能在架構設計符合蘋果對體驗的規劃(例如此次整合的 AI 加速器),還有與系統軟體之間調整、對硬體出貨時間的掌控,比起自 Intel 、 AMD 進行外部採買更能夠一手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