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光害巨獸,採 2.9 Slot 、軸向三風扇的 ROG Strix RTX 3080 潮競白顯示卡動眼看

2021.04.07 04:41PM
照片中提到了ROG STRIX,包含了提普蘇丹墓、華碩ROG Strix GeForce RTX 2080 Ti、華碩ROG Strix GeForce RTX 3080、玩家共和國、華碩

由於近期不少新機殼紛紛透過玻璃側板透出內部組件,而顯示卡部分更結合延長線與直立架設計,讓玩家能夠看到機殼內酷炫的零件,故現在零組件不光指示燈效設計,包括散熱片與遮罩的設計、配色也成為不少玩家選擇組件的考量,華碩近日把 ROG Strix 系列的 RTX 30 系列換上潮競白新色,讓偏好白色風格的玩家能有更好的一體感。

照片中包含了格柵、英偉達、英偉達RTX、NVIDIA GeForce RTX 3060 Ti、電腦

▲ NVIDA 官方 RTX 3080 Founder Edition 採用雙風扇設計

NVIDIA 宣布推出消費級的 Ampere 架構顯示卡 GeForce RTX 30 系列之際,固然藉由新製程與架構革新帶來驚人的效能提升,不過就連 NVIDIA 的 Founder Edition 版本的散熱器都為了解決 Ampere 帶來的散熱問題,使用獨特設計的散熱架構與緊湊的主板,而板卡廠商的自製卡亦為了提升穩定與效能,則會採用大型散熱器與強化供電進一步提高性能。

照片中提到了AMPERE IS RTX ON & FPS 0ON、3080 RT、4K 60fps,跟英偉達、綠點公司有關,包含了英偉達安培價格、Nvidia GeForce RTX 2080創始人版顯卡900-1G180-2500-000、NVIDIA GeForce RTX 3090、NVIDIA GeForce RTX 3080

▲ RTX 3080 為 Ampere 家族的旗艦級產品

基本性能部分也就不再作完整的介紹,作為當前 NVIDIA  Ampere 架構的消費級旗艦, RTX 3080 具備  8,708 個 CUDA 核心,搭配 320bit 頻寬的 19Gbps 10GB GDDR6X ,定位在開啟光線追蹤效果後能以 4K 60fps 流暢執行遊戲,相較 RTX 2080 性能提高一唄。

照片中提到了REPLU、•GEFORCE RTX

▲潮競白版本是將原本的配色改為雪白,但延續 ROG Strix 的電競圖騰設計語言

照片中提到了ROG STRIX、IIN T、oT GROUP,跟大阪單軌電車有關,包含了電腦散熱、電腦硬件、電腦散熱、電腦、車載音響

▲ LED 光效涵蓋風扇上半部,無論直接安裝在主板或是以延長線直立皆可看到光效

ROG Strix RTX 3080 潮競白版本是以 ROG Strix RTX 3080 為基礎的異色版本,將原本漆黑的散熱飾板與背板換上白色設計,並同樣具備 ROG Strix 系列的電競圖騰,由於顏色的對比降低,電競圖騰的文字也從對比鮮明變得較為柔和,此外自側邊的 LED 光效也可透到風扇上半部,無論顯示卡直接安插在主機板或是透過延長線轉正擺放,都能看到明顯的發光效果。

照片中提到了RTX、TM,包含了數碼鋼琴、數碼鋼琴、電子樂器、音樂鍵盤、電子琴

▲採用 3 組 8Pin 電源確保比官方更高時脈的穩定運作

照片中跟最大值有關,包含了金屬、產品設計、金屬、設計、字形

▲標榜高階用料確保穩定運作

相較 NVIDIA 縱使到 RTX 3090 Founder Edition 仍採用雙 PCIe 8Pin 供電轉換而來的微型插頭設計, ROG Strix RTX 3080 潮競白則是使用 3 個 PCIe 8Pin 供電,並選用頂級電容、電感與 MOSFET ,並在元件組裝過程透過全自動化製程焊接,減少人為焊接可能產生的錯誤。

照片中包含了遊艇、產品設計、遊艇、08854、汽車

▲厚達 2.9 Slot

為了對應新世代高效能高發熱的 GPU ,  ROG Strix RTX 3080 潮競白的散熱器主體使用 6 導管散熱片,並在與 GPU 的接觸面進行拋光,藉此提高與 GPU 晶片的接觸,長達 31.85 公分、寬達 14.01mm 與 2.9 Slot 的厚度,更遠大於 RTX 3080 Founder Edition 的 28.5 x 11.2 公分、 2Slot 設計,不過就一款旗艦級自製卡也不令人意外。

照片中提到了GAME ON、25.12493 1.971145、BIRBREIER,包含了輪、產品設計、產品、輪、設計

▲採用軸向式風扇設計

照片中提到了PMODE、QMODED,跟納米流動池有關,包含了角度、電子配件、產品設計、角度、電子產品

▲可選擇風扇的運轉模式

而 ROG Strix RTX 3080 潮競白的三風扇配置是採用當前火紅的軸向式風扇,標榜比起前一世代的軸向式風扇添加更多葉片與提高表面積,並將中央的風扇採取反轉設計,使氣流更為順暢,兩側採用 11 羽扇葉、中央為 13 羽扇葉,並且把風扇側面阻隔層變得更薄,使風扇能更容易自側邊進氣,同時因應大型散熱片帶來的優異效果,當自撥桿選擇靜音模式時,只要 GPU 處於低功耗與 50 度以下發熱,將會停止風扇運轉減少噪音。

照片中跟起亞汽車有關,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產品、產品設計、電子樂器、電腦

▲可看到加大的熱導管散熱器

ROG Strix RTX 3080 潮競白採用強化供電與輔以浮誇的 3 風扇設計,除了能更穩定的進行供電與散熱降溫以外,更是因應這張 ROG Strix RTX 3080 潮競白是採取預超頻設計,維持 1.44GHz 的基礎時脈,但加速時脈進一步自預設的 1.71GHz 提高到 1,905GHz ,並可透過 OC Mode 達到 1,935MHz ,高時脈也意味功耗與發熱都會超過標準設計,自然也需要在相關配置進行強化,華碩官方的電源供應器功率則維持與 NVIDIA 建議相同的 750W 。

照片中提到了ROG-STRIX RTXJ080-010G-WHITE、Made、LCYVCMOOF5007MH,包含了角度、產品設計、角度、設計、產品

▲比起 NVIDIA 官方預設的 1 HDMI + 3DP 多了一組 HDMI ,不過仍僅限輸出 4 路影像訊號

值得注意的是, RTX 3080 官方規格可支援 4 路輸出,故多半板卡廠商會依循規範會採用 Founder Edition 的 1 個 HDMI 2.1 搭配 3 個 DisplayPort 1.4a 配置,不過 ROG Strix RTX 3080 潮競白則是提供 2 路的 HDMI 2.1 與 3 個 DiaplayPort 1.4a ,雖然受限晶片仍最多支援 4 路輸出,不過具備兩路 HDMI 2.1 對於使用上也較有彈性,畢竟現在 HDMI 2.1 規格的電視也足以作為大尺寸電競顯示器使用,且可預期今年會陸續有電競顯示器具備此項介面。

照片中包含了電子產品

▲有兩組 PWN 插座,能使風扇依據 GPU 溫度控轉提升散熱效率

另外,作為一款高階產品,ROG Strix RTX 3080 潮競白除了供電、散熱與用料等本質的強化設計外,也具備獨特的 FANCONNECT II 設計,可藉此擴充兩個 PWM 風扇,使這兩個風扇依照 GPU 的情況進行輔助散熱,畢竟當前主機板的 PWM 主要是以板上關鍵元件與測溫點的溫度為依據進行轉速管理,但無法將以擴充卡形式安裝的 GPU 的溫度納入(除非透過主機板安插額外的溫度偵測線),透過此設計有助夠為 GPU 提供更適合的散熱配置。

照片中提到了HTD,跟玻色公司有關,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配件、產品設計、電子產品、設計

▲相較同為軸向 3 風扇設計的 TUF Gaming 版本, ROG Strix 版本的散熱面積更大且光效更完整

照片中提到了88、BEOU、E Fractal,跟ti密、格多爾有關,包含了車輛、機、簡單的機器、科學、物理

▲做為旗艦級產品,除了光效外也具備更大面積的散熱片

相較更平價且同為 3 軸向風扇設計的 TUF Gaming RTX 3080 , ROG Strix RTX 3080 乍看下似乎只是光效包覆範圍更廣,不過實質上兩者在部分細節仍有不少差異,其中 TUF 版本的散熱器為 2.7 Slot ,而 ROG Strix RTX 3080 則達 2.9 Slot ,雖然看似差異不大,但更厚的散熱片也意味著能有更好的散熱效果,此外 TUF 版本亦無 PWM 插頭,當然無論是哪個版本皆已是具相當水準的散熱能力,只是在於自好用到追求極致的差異。

照片中提到了ROG STRIX、ROG、ROGSTRIX,包含了家具類、產品設計、家具類、儀表、字形

▲自去年底板卡市場出現一卡難求的情況,除了需綑綁系統購卡外還不一定有現貨

如果在去年底沒能買到當時還可以零買的新世代顯示卡,當前的市場現況就是顯示卡規格、設計再怎麼香,目前都是一卡難求的狀況,價格也一口氣上漲不少,且縱使店家已經改為限組裝完整系統的綑綁模式,仍得需要排隊等待,對消費者想要升級系統也造成不少困擾,曾幾何時買一張高階 GPU 從以前嫌貴變成最底限需要重新裝機甚至有錢還不見得買的到想要的版本的情況,也希望這樣的情況能早日解決啊。

7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