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台灣的機車品牌的次世代能源發展方向,無論是光陽主導的 Ionex ,或是由 Gogoro 領軍、包括山葉、宏佳騰、比雅久、台鈴等響應的 PBGN 皆是發展交換式鋰電池架構,唯獨近期多次擠下光陽成為二輪燃油機車霸主的三陽 SYM 遲遲未對次世代能源機車的發展方向表態,不過三陽終於在 2023 年 1 月 16 日與工研院簽約,將就氫燃料電動車技術進行合作,第一階段將以超高壓氫氣儲存技術應用合作作為起始。
在三陽與工研院的初步合作的超高壓氫氣儲存技術部分,工研院將利用具自由性的多軸機械手臂取代傳統龍門式纖維纏繞專用機,借助自動化纏繞製程生產氫氣瓶內膽,除了較專用工具機成本更低,也透過多軸機械手臂特性能夠生產各式尺寸與形狀的氫氣瓶內膽,並能涵蓋包括高溫硬化至中低溫硬化、乾式纏繞與濕式纏繞等不同技術與材料,產生高安全、輕量化與耐腐蝕的氣瓶內膽,再結合三陽的開發經驗發展氫燃料電動機車。
▲雖然日系車商發展氫燃料技術行之有年,不過當前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如何以低成本量產高壓氫
氫燃料電動車並非新技術,也曾在 2000 年代受到歐系汽車品牌的關注,主要由於氫氣是地球的自然資源,借助氫或是含氫物質的燃料電池產生電力並驅動馬達,在使用後僅留下水分,不像鋰電池在衰退後有廢棄重金屬問題,同時儲存設備與能源補充特性又能沿用當前燃油的加油站系統,看似前景一片光明;然而由於高壓氫燃料的量產不易,目前僅有日系車商仍積極發展氫燃料相關技術,故如何以更低成本產生合用的高壓氫燃料將是三陽與工研院須面對的重要技術課題,例如豐田在橫濱的氫燃料工程車輛計畫,即是透過橫濱的風力發電系統作為氫燃料生產的能源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