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與多家科技巨頭簽署歐盟 AI 行為準則,支持創新同時對部分限制表達保留,強調技術應有彈性發展空間。
相比Meta認為「過度干預」,因此聲明拒簽歐盟通用AI模型行為準則 (Code of Practice for GPAI),Google則是宣布將簽署此項準則,被視為其預先對歐盟新法表態。
歐盟AI法案已經在去年正式通過,成為全球首個針對人工智慧制定的完整法律框架。不過,由於內容涵蓋範圍廣泛,其大多數規範預計需花費數年時間分階段落實。因此歐盟提出通用AI模型行為準則作為過渡措施,鼓勵企業自願遵守,提前配合法案精神與相關義務。
Google在官方部落格聲明中指出,雖然對AI法案部分內容仍持保留態度,但認為最終版本的準則,會比初期草案更貼近歐洲創新與經濟發展的目標,並且感謝歐盟提供意見表達機會。Google也強調將持續與歐盟合作,推動AI技術的負責任發展與應用。
對比Google的表態,Meta稍早則明確表示不會簽署歐盟通用AI模型行為準則,Meta全球事務長Joel Kaplan批評該準則「過度干預」,更直指歐洲正走向錯誤的AI管制方向。
歐盟的AI法案依風險程度,將AI系統從低風險到不可接受的高風險進行分類,並且設下不同層級的法規要求,其中包括生成式AI在內的「通用目的AI模型」 (GPAI)將從今年8月2日起納入正式規範,而在此日期前推出的模型,必需在2027年8月前完全符合新規定。同時,歐盟也規劃AI系統在2031年以前的多階段審查辦法與相關執行時程。
相較之下,美國目前仍處於AI監管初期討論階段,尚未有具體法案落地。歐盟此舉不僅展現其在全球科技治理上的主導角色,也讓科技公司面臨更高的合規門檻與營運挑戰。
至於對Google而言,此次簽署既是展現對規範的尊重,更可能為其未來在歐洲市場的AI技術發展鋪路,試圖在創新與合規之間尋找平衡點。未來,隨著更多科技企業是否跟進簽署準則,以及AI法案正式落實後的實際影響,勢必將牽動整個產業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