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四核心會是手機應用處理器多核架構理想值?

2011.12.14 02:04PM
是為何四核心會是手機應用處理器多核架構理想值?這篇文章的首圖

 

這也是前幾天採訪時的題外話,就是談到多核心架構最佳化的問題。目前市場上對於處理器提昇效能的觀點不外乎拉高時脈以及走向多核心,前者的物理限制就是到一定時脈後效能勢必無法維持線性成長,至於多核心是否有瓶頸呢?答案是有的,而且對一些架構設計來說,四核心是一個理想的解答。

為何會這麼說呢?因為就跟提昇時脈一樣,多一顆核心並不會是 1+1=2 的效能提昇,多了一個核心,效能自然會略打折扣,而最裡想的狀況就是每多一個核心下降 10%,但實際上往往剩下 75% 左右;而就多工來說,反正會把工作派給各個核心,影響比較不顯著,但是把單工作拆給多核心分散運算,自然核心越多、提昇的幅度越差。

這是因為進行單工時,工作需要先切開分配給各個核心,然後再將各個核心計算的資料統合,自然就會島治河新導致核心越多、提昇幅度越差的狀況。就伺服器端畢竟與一般消費性使用不同,追求超高數目的核心勢在必行;但對一般的使用者,似乎就不是這樣,尤其以行動設備的現況,軟體對多核支援也還不理想,短時間手持裝置最高四核心這個微妙的共識應該還會持續一陣子。

補充:至於四核心這個數字,是經由每多一個核心,增加的核心效能會下降一成的理想值當前提, 9 的四次方之後已經趨近 60%,若再大於 4 核心,下一個核心勢必低於 6 成,加上實際多一個核心效能降幅往往超過一成,當實際效能已經低於 6 成,效益就不大了。尤其在手持裝置一切以能耗最佳運用為前提,當同樣的電力賦予處理核心已經無法發揮 6 成效能,就失去多核的意義了。

相關連結:

因為簽了NDA,所以AMD FX處理器情報這一刻才能解禁...
從 Mali GPU 看手持與傳統 GPU 的差異
攻獨人牲:市場對AP的效能追求近乎瘋狂,然製程始終是道難關

相關消息

開箱評測
「外掛」讓家變得更聰明! SwitchBot 幫你省錢省力,輕鬆打造智慧家庭!
癮特務
2 天前
開箱評測
只是換了耳塞 就能聽見以前完全聽不到的聲音細節
Gizmodo Japan
1 天前
新品資訊
KEF推出XIO Soundbar一體式音響,著重以單件設計實現劇院級環繞音場
Chevelle.fu
1 天前
汽車未來
Gogoro推出0元月租資費方案 設定費高達9000元用戶不買單
討喜小姐
1 天前
開箱評測
我要跟杯麵說再見了 輕鬆料理袋裝泡麵的時代終於來臨
Gizmodo Japan
1 天前
應用教學
2025年台灣蘋果BTS教育方案優惠整理:買Mac送AirPods 4、iPad送Apple Pencil Pro
Zero圈圈
9 個小時前
Xbox Game「Lips」Model
stoneip
16 年前
新品資訊
Fractal Design推出重視氣流的簡約風電腦機殼Epoch
Chevelle.fu
23 個小時前
新品資訊
GoPro MAX 2 亮相 劍指 Insta360 X5 主打堅固設計與升級散熱
Mash Yang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