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C展現台灣AI智慧車關鍵技術實力,全台首輛具Level 3自駕功能電動巴士公開展示

2025.05.27 06:44PM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的印象多聚焦在車輛的碰種檢驗與檢測,同時隨著車輛產業轉型到新一代智慧車輛,ARTC也針對新一代智慧車輛與產業鏈提供新型態的測試與驗證,同時觸及自駕技術的研發,此次ARTC在測試場域展示由ARTC主導、集結台灣相關產業包括成運汽車、義隆電子、歐特明、為昇科、旭春、友通資訊、智易科技、奇美車電共同打造的的LEVEL 3(條件式自動駕駛)自駕電動巴士。

ARTC因應新一代智慧車不僅提供因應測試也同步投入智駕研發

▲ARTC董事長王正健

ARTC董事長王正健表示,結合AI的新一代智慧車輛也同時改變ARTC的營運模式,此外對媒體公開展示ARTC針對新一代車輛需求、符合國際法規的智慧座艙監控、AI伺服器振動噪音分析、電子後視鏡檢測技術,並展示由ARTC主導的自駕車輛;展望未來,ARTC也預計在9月啟用全新的全天候高速字架實車測試場域,未來也積極爭取包括V2X車聯網、停車輔助與數位孿生驗證場域的設置。

▲ARTC主導、結合台灣相關產業打造的Level 3級自駕電動巴士

這趟ARTC的參訪的重點聚焦在台灣首輛Level 3等級自動駕駛電動巴士的展演,ARTC表示在Level 2以前主導權在人(駕駛離腳與離手),然而Level 3則是在特定條件下把駕駛主導權轉移到電腦(駕駛可離眼但仍需在系統通報後介入),在技術上是相當重要的轉捩點,顯示駕駛安全責任的轉移;不過ARTC提到,雖然數年前ARTC就公布過Level 4的自駕小巴,這次公布Levele 3自駕電吧不免給外界好像技術降階的誤解,然而從技術層面兩者的發展難度互有高低,並非Level 3技術難度就低於Level 4,反而是對於智慧化、可介入性與駕駛安全監控的技術的不同需求。

▲車身內外具備大量的感測器

巴士的自駕智慧化也是因應當前公眾運輸系統人力不足,降低巴士駕駛操作負擔以及降低駕駛因故造成的風險意外,故Level 3不僅只是讓車輛能夠在滿足條件下具備自主駕駛能力,也同時需要監控駕駛當下是否有駕駛能力、是否分心或甚至離開座位並提供適時的駕駛接管,以及針對乘客的偵測遺留如嬰幼兒與兒童遺留、跌倒偵測。

結合車內外感知、符合國際標準的Level 3自駕技術

▲Level 3是條件式自駕系統,駕駛可放開雙手但仍視野仍需專注在道路上

▲車內系統持續監測駕駛員是否分心

▲由於此次展示的技術為不超過60公里的自動駕駛,故前方感測器偵測的有效距離為130公尺

▲因應車道變換的車輛感測,除了車側攝影機也搭載毫米波雷達

▲在Level 3的規範中,駕駛僅需持續注視道路情況可以鬆開雙手雙腳

此次展示的Level 3自駕技術符合聯合國UN R157 Level 3的自動駕駛標準,包括車道維持、主動閃避、駕駛狀態監控等,實現自實驗室到實際道路應用的突破,同時車輛的AI智慧座艙結合AI深度學習影像辨識、異質融合生物雷達系統,具備駕駛監控、乘客檢測及結合AI的人機共駕等技術。此外除了自駕公車以外,該套技術也能轉移到一般民用車輛,不過此次展示的公車因為鎖定不超過60公里的自駕系統,故前方偵測系統設定為車速不超過100公里的130公尺感知距離,倘若需要更快的自駕速度,前方偵測系統的距離也要更遠。

▲模擬前方忽有其它車輛匯入車道情境,系統會減速並配合前方車輛車速行駛(不超過預設)

▲當駕駛打方向燈車輛會進入車道切換模式,不過依據法規若預計匯入的車道有其它來車會終止車道變換

ARTC在大型電動巴士安裝車內與車外感測器以及自駕平台,在ARTC的高速測試場域進行車道維持、車道前方出現其它車輛的自主行為以及駕駛無法操作等情境展示;車道維持系統除了會使車輛維持在車道內,當駕駛撥動方向燈,系統會進入車道切換的預備狀態,不過因應法規要求,一旦要切換的車道偵測到有其它車輛阻擋時會終止車道變換,僅允許在確保車道淨空下才會切換。

▲模擬駕駛昏睡狀況,人物右上角的藍框顯示偵測到駕駛閉眼

▲當系統偵測駕駛分心會先提出警告

▲當駕駛無法在警告後仍無法操作,此系統系統將會在車道上緩減速後停止(下一版本會往路肩停靠)

在試乘的過程安排車輛前方車輛忽然匯入車道的情境,此時自駕系統會進行減速,並配合前方車輛速度降速,當前方車輛離開車道時,會再加速到原本的自駕車速;另外駕駛模擬陷入昏迷的情境時,當車內檢測系統發現駕駛並未專注時會先行發出警報,當確認駕駛無法進一步操作時,目前的版本會先維持車道後進行減速,下一個版本則會進一步將車輛緩慢行駛至路肩降低意外。

繼續展為未來進行規劃、協助台灣產業及早應對趨勢

 

▲預計2025年9月打造隧道環境測試場域,可結合氣候模擬甚至能驗證無人機

另外,預計在2025年9月啟用的全天候高速自駕實車驗證測試場域將是ARTC測試場域的一大進展,不僅可作為智慧車輛、車輛電子系統感知系統的測試驗證,甚至也能作為無人機的驗證場域;該場域將以200公尺的隧道環境模擬降雨、起霧、日出日落與夜間等天候條件,可進行最高時速110公里的自動駕駛實車測試,同時模擬高架道路測試車輛於閘道匯入與匯出情境,以及高架橋與橋下道路的大型車輛GPS訊號遮蔽測試。

▲針對車聯網、停車場智駕與數位孿生制定計畫

同時ARTC也積極爭取設置新一代場域,包括針對V2X車聯網的全域式車聯網場域,可模擬停車場環境自動停車、快速自動充電、自動接駁的智慧聯網停車場,還有可在進入場域前先透過數位孿生驗證、可降低測試成本與提升開發效率的整車級虛實模擬實驗室。

▲ARTC強調因應產業趨勢提前規劃相關測試與場域相當重要

ARTC提到當日展示的車輛部分的功能大致上有四大項是現行Level 2等級的功能,然而作為關鍵區別的則是針對駕駛的檢測技術以及一但駕駛出現無法操作的機制:ARTC表示,雖然目前全球還未正式開放LEVEL 3技術車輛上路,但展望當前全球法規進展,ARTC預估最快三年左右就可能會開放公眾環境行駛,ARTC認為須盡早為產業提供合規的Level 3相關測試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