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資訊 Nokia 聯發科 helio Nokia 5X發表 採用聯發科Helio P60與「瀏海」造型 搭載前後玻璃與塑膠機身 人民幣999元起 Nokia X5採用聯發科Helio P60,5.86吋螢幕,兩種規格建議售價分別為人民幣999元與1399元。 先前因故延後在中國地區揭曉的Nokia X5,稍早終於由HMD Global公布具體細節,形式上仍與Nokia X6一樣採用「瀏海」造型螢幕,但機身則採用前後玻璃設計,而機身框體仍維持塑膠材質。 硬體規格部分,Nokia X5採用聯發科Helio P60,同時搭載19:9顯示比例的5.86吋螢幕,解析度僅採1520 x 720,分別提供3GB或4GB記憶體,以及32GB或64GB儲存容量選項,電池容量則為3060mAh,外觀配色除了黑、白配色之外,還額外提供藍色選擇。、 相機部分則 Mash Yang 6 年前
新奇搞笑 花瓶 水管 米蘭 用水電師傅的塑膠水管製作阿娜多姿的花瓶 這裡的水管和瑪利歐的綠色水管不同,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社區、廚房的水管。不仔細看還不知道這些造型優雅的花瓶是以此為材料所製作出來的。日本藝術家的創意,方法很簡單,趁著管身加熱變軟時,放在吹模裡吹製成形即可,沒想到老是油油臭臭藏小強的水管也有一天變身成為藝術品。將在米蘭設計周展出。 暖爐先烤軟 放到模子裡用力吹 然後就有很多像是北宋汝窯的花瓶出土製作出來 這裡看更多。 Twelve 7 年前
新奇搞笑 樂高 魔術方塊 鍵盤 塑膠 遇到有機溶劑的塑膠製品 日常生活中遇到有機溶劑的機會很多,例如使用丙酮去指甲油的去光水、油漆的稀釋劑,對於人體具有肝毒性、刺激性。影片中將電腦鍵盤和樂高、魔術方塊等塑膠製品丟到丙酮溶液裡,結果當然就像冰塊遇熱一樣的溶化。 苦主是把羅技鍵盤。影片花了70個小時及拍了11,000張以上的照片所製作而成,攝影師不知有沒有戴防毒面具作業呀…。最後爛的不得形。 Twelve 7 年前
科技應用 日本最先端電子資訊高科技綜合展 Casio 快速原型 列印機 材質 CEATEC 2017 : Casio Mofrel 2.5D 列印機可將紙張與塑膠呈現宛若布料與編織般的質感 雖然現在都在談 3D 列印機,不過 Casio 卡西歐卻在 CEATEC 展出一款稱為 Mofrel 的 2.5D 列印機,聽起來有點令人摸不著頭緒;不同於 3D 列印機是創造立體原型使用, Mofrel 2.5D 列印機則是可透過在紙類基板或是 PET 基板進行加工,使其表面產生宛若皮革、布料或是編織般的立體交錯質感。而這些材料就能夠拿來作為商品原型開發時選擇表面材質的參考,且不需要找尋真正的材料就能檢驗質感與效果是否符合預期。 Mofrel 2.5D 列印機使用的是一種稱為電磁波成型的技術,透過在電腦上繪製想要呈現的質感,將 A3 或是 A4 大小的紙張或是 PET 基板放入 Mofrel Chevelle.fu 7 年前
產業消息 再新增七類場所,擴大管制購物用塑膠袋於明年上路 (示意圖/來源為Pixabay) 當塑膠製品進入垃圾掩埋場或是海中,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才有可能被完全分解,也因其難以分解,不只為地球累積龐大的垃圾,若動物誤食也會對牠們帶來很大的傷害。 為了進一步減少塑膠袋的使用,環保署於今在行政院院會報告,除了現行管制的量販店、連鎖便利商店等七類場所之外,將再新增包括醫療器材行、書局、藥局、麵包店、飲料店等七類場所約八萬家商店,不得再免費提供購物用塑膠袋,預計每年可再減少15億個購物用塑膠袋,該措施也將於明年起上路。 (示意圖/來源為Pixabay) 而除了推動購物用塑膠袋減量之外,環保署也將自明年起管制洗面乳及沐浴乳等個人清潔用品中添加塑膠微粒,以減 Knowing 7 年前
新一代塑膠剋星4 Ni ?! 塑膠製品在生活上的應用隨處可見, 光是塑膠袋全球每年就使用了大約一兆個塑膠袋! 由於塑膠的分解速度非常之緩慢, 所以也是地球污染的一大來源。 而最近科學家意外發現了新一代塑膠剋星 -蠟蟲! [embedded content] Photo credit: PhotoDreamWorldArt via pixabay. CC0 蠟蟲(waxworm)是蠟螟的幼蟲,主要吃花粉、蜜蜂脫下的皮以及蜂蠟,因而得名「蠟蟲」。蠟蟲能夠分解塑膠是由生物學家 Federica Bertocchini 意外發現!Bertocchini也是個業餘養蜂人,當他觀測蜂巢時,發現蜂巢受到蠟蟲的攻擊,因此把蠟蟲挑出來放進 LiFe 生活化學 7 年前
細菌細菌幫幫忙~幫我消化塑膠吧! 儘管環保團體一再呼籲,寶特瓶的消耗量仍然居高不下。 不易分解的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材質,對環境是不小的負擔。 近年來除了將寶特瓶做成布料,稍微舒緩環境問題, 科學家更發現一種可以分解寶特瓶的細菌, 就讓這個微小的生物來幫我們吧! [embedded content] Head in the Clouds Plastic Bottle Pavilion 藝術家 / Photo credit: Inhabitatvia Flickr. CC BY-NC-ND 2.0 日本學者吉田昭介在大阪府堺市一處寶特瓶回收場發現到一種細菌,經由實驗證實能夠利用 PET作為生存所需的營養源,因此將此細 LiFe 生活化學 7 年前
國際 塑膠污染好難解?這種蟲帶來了新的研究方向 (示意圖/來源為Pixabay) 當塑膠製品進入垃圾掩埋場或是海中,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才有可能被完全分解,也因其難以分解,不只為地球累積龐大的垃圾,若動物誤食也會對牠們帶來很大的傷害,儘管各國紛紛對塑膠訂定使用規則,有些業者也開始製作「可分解」塑膠製品以緩解環境危機,仍難以趕上塑膠所帶來的污染速度。 也因此,全球有許多研究試圖找出能夠解決塑膠污染的方法,而近日一個西班牙的科學家Federica Bertocchini意外發現「蠟蛾」的幼蟲能夠吞食塑膠,於是與劍橋大學的團隊一同進行了相關實驗。 綜合媒體報導,Federica Bertocchini日前在清理蜂窩上的蠟蟲時,將牠們放進塑膠袋 Knowing 8 年前
環保新風潮!有機塑膠袋不只能分解還可吃下肚 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高漲,除了市面上常見的環保餐具之外,更有業者發明了「可食用」的餐具以取代塑膠餐具,也掀起了「可食用」與環保用品結合的風潮。 先前有印度公司就發明了以小米、麵粉等天然食材製作而成的「可食用」餐具,不僅標榜零化學,甚至推出各種口味,讓民眾在使用完餐具後,還可以直接將筷子、湯匙吃下去。發明家表示,該食用餐具中不含防腐劑,一般而言差不多可保存三年,而若不食用,該餐具也能在數天內自行分解。 塑膠垃圾除了餐具之外,塑膠袋也是污染環境的主要原因,雖然印度有幾個城市已禁用塑膠袋,但無論是貪圖方便或是仍有無法負擔其他替代品的民眾的關係,塑膠袋的使用率仍相當高。 對此,印度EnviGreen初創 Knowing 8 年前
國際 海洋充斥垃圾,又見生物體內出現塑膠 (示意圖) 「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昨日在臉書上PO文指出,上個月24日從宜蘭利澤沙灘一帶救回一隻擱淺在海邊的小玳瑁,但經醫療團隊治療照料數天,仍不幸死亡。 經獸醫師解剖檢驗後目前以肉眼可判斷出牠有嚴重的脫水、腹膜炎及消化道阻塞的現象,此外,他們也在牠的腸胃道中發現不明的陸生植物纖維,以及橡皮筋、塑膠片、飲料拉環等非玳瑁正常會吃的東西。 研究人員也感嘆,雖然難以確認小玳瑁為何要吃這些東西的原因,但極大的可能是人為因素影響,而這樣的故事天天在發生,人們是否能多為環境做些什麼? 據《台灣動物新聞網》,上個月初貢寮也先後發現了兩隻死亡海龜,其中一隻玳瑁年僅約五歲,雖然難以辨認出確切死因,但體內都有塑 Knowing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