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 cloud adobe Experience Cloud Firefly Adobe 推出自動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 Firefly 結合旗下服務協助創作 Adobe 自動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Firefly,可在Creative Cloud、Experience Cloud、Document Cloud等服務中實現更換圖像物件、背景等功能。 Adobe稍早宣布推出名為「Firefly」的自動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並且將整合進Creative Cloud、Experience Cloud,以及Document Cloud等服務。 「Firefly」具備語意理解與圖像識別能力,並且以多種人工智慧運算模型構成,可在Photoshop、Illustrator等軟體內實現更換圖像物件、背景,或是依照文字描述自動生成影像。 而此款自動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目前仍處於 Mash Yang 8 個小時前
產業消息 nvidia AI Azure H100 aws Hopper NVIDIA H100 GTC 2023 : NVIDIA 與多家合作夥伴公布基於 NVIDIA H100 Tensor Core GPU 的新產品與服務,滿足對生成式 AI 訓練與推論的增長需求 NVIDIA 在 2022 年 GTC 公布新世代的 NVIDIA H100 Tensor Core GPU ,藉由嶄新的架構還有突破性的 Transformer Engine ,能為通用運算與新一代生成式 AI 帶來極大的效能提升,當時多家宣布導入的大型服務商也逐步開始提供基於 NVIDIA H100 Tensor Core GPU 的產品與服務, NVIDIA 在 GTC 2023 也攜手合作夥伴公布多項基於 NVIDIA H100 Tensor Core GPU 的產品與服務。 ▲微軟將開放 H100 實例的非公開預覽版 包括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與多 Chevelle.fu 23 個小時前
產業消息 NVIDIA GTC hpc 超級電腦 醫療 藥物 三井 Tokyo-1 NVIDIA DGX H100 GTC 2023 :三井物產宣布推出全球第一套針對醫藥的生成式 AI 超算系統 Tokyo-1 ,將協助日本製藥產業產業升級 日本三井物產宣布打造基於 NVIDIA DGX 的超算系統 Tokyo-1 , Tokyo-1 將是全球首款針對醫藥的生成式 AI 超算系統,將作為三井物產加速藥物發現與探索的系統,同時希望能強化日本在製藥領域的領先; Tokyo-1 將用於探索藥物的分子動力學模擬與生成式 AI 模型,並提供日本製藥產業與新創使用。 Tokyo-1 預計在 2023 年下半年上線提供服務,由三井物產子公司 Xeureka 負責營運 三井物產認為日本醫藥產業雖然為全球第三大製藥產業,但並未積極導入高效能運算與人工智慧,尤其在 Covid-19 爆發後更深感技術的落後;三井物產希望藉由打造 Tokyo-1 與建立 Chevelle.fu 23 個小時前
產業消息 NVIDIA GTC nvidia Google Cloud 推論加速器 大型語言模型 NVIDIA L4 LLM GTC 2023 : NVIDIA 聯手 Google Cloud 開發大型語言模型與生成式 AI 推論平台, Google Cloud 將為首家 NVIDIA L4 GPU 執行個體供應商 NVIDIA 宣布攜手 Google Cloud 加速推動各行業的生成是人工智慧應用程式,旨在使開發者能取得最新技術,助其快速以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啟動與執行新應用程式,同時 Google Cloud 也將率先成為首家提供 NVIDIA L4 GPU 執行個體的雲服務供應商,使客戶能受益於全新架構設計應用於人工智慧影像技術,相較 CPU 具備 120 倍的人工智慧影像效能,同時提高 99% 能源效率。 Google Cloud 將透過新款 G2 虛擬機器自即日起開放非公開預覽,同時 Google 也預計將 L4 GPU 應用於其下 Vertex AI 機器學習平台。 NVIDIA 預計於 3 月 Chevelle.fu 23 個小時前
科技應用 NVIDIA GTC nvidia AI 大型語言模型 NVIDIA Picasso NVIDIA NeMo LLM GTC 2023 : NVIDIA 成立 NVIDIA AI Foundations ,助企業建構、改良與操作自定義大型語言模型與生成式 AI 模型 NVIDIA 在 GTC 宣布成立 NVIDIA AI Foundations 機構,以基於 LLM 大型語言模型延伸的 NVIDIA NeMo 語言服務、 NVIDIA Pacasso 影像服務與 NVIDIA BioNeMo 生物學三大領域,幫助企業能夠建構、改良與操作自定義大型語言模型與生成式 AI 模型,而與隱私權較無爭議的 NeMo 與 Picasso 能夠利用 NVIDIA DGX Cloud 提供基於雲的服務,便於開發者不須擁有伺服器,可透過瀏覽器連接到公有雲服務直接進行開發。 其中 Adobe、Getty Images、Morningstar、Quantiphi 和 Shutt Chevelle.fu 23 個小時前
產業消息 AI adobe Creative Cloud Firefly 生成式AI Adobe 公布生成式 AI 模型集 Firefly ,將整合至 Creative Cloud 、 Document Cloud 、 Experience Cloud 與 Adobe Express 工作流程 近日由文字轉圖像一類的生成式 AI 如雨後春筍, Adobe 當然也輸人不輸陣,公布其生成式 AI 模型集 Firefly ; Adobe 強調 Firefly 模型將賦予不同經驗水準的用戶產生高品質的圖像與優秀的文字效果能力,並將推出首個專注於商用地 Firefly 模型測試板,未來將整合至 Creative Cloud 、 Document Cloud 、 Experience Cloud 與 Adobe Express 工作流程,並計畫開放用戶能夠進行個人化 Firefly 模型訓練。此外若不希望內容被用於模型訓練,創作者可利用「 Do Not Train 」標籤避免內容被使用。 Ado Chevelle.fu 1 天前
科技應用 Google AI cloud 數位助理 Generative AI Google 推出 Vertex AI 導入負責任的生成式 AI 應用平台 Google Cloud 推出 Vertex AI,提供企業級安全及隱私保護的生成式 AI 應用,支援開發者創建適用於各類場景的服務。 Google Cloud推出一系列融入生成式人工智慧產品,讓每位開發者、企業和政府機關都能打造出最適合自己的人工智慧服務。 因應近期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興起,同時改變過往人機互動等使用體驗,Google Cloud宣布推出系列產品,其中導入負責任的自動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讓開發者能在兼顧企業級安全與隱私打造更多服務項目。 其中包含如下: • Generative AI support in Vertex AI:能夠讓資料科學團隊使用Google PaL Mash Yang 4 天前
科技應用 Google cloud Workspace ChatGPT Google Workspace 加入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 協助內容創作與協作效率提升 Google將生成式AI技術應用於Workspace,提升文件內容生成速度,並強調以負責任方式推動AI技術發展。 如同其他業者開始將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在旗下服務,Google也宣布在Workspace導入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同時強調藉由負責任形式持續擴展人工智慧技術發展。 Google表示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的突破,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人們與科技互動方式,目前在Workspace加入的全新功能,將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創造內容,並且與其他人建立聯繫,進而建立更完整的協作效果。 目前開發人員與企業已經可以透過Google Cloud與全新MakerSuite原型開發環境中,同時能使用新版API與產 Mash Yang 7 天前
科技應用 youtube ChatGPT YouTube 正著手打造應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的創作工具 創作者能更容易製作吸引人觀看內容 目前已經越來越多運用人工智慧自動生成圖像、文字內容的服務問世,甚至也有不少影片剪輯服務已經推出自動生成功能,讓使用者輸入文字內容即可自動生成豐富圖像、影片,以及配音、配樂內容的影片,因此也讓YouTube必須推出結合人工智慧技術輔助功能,藉此吸引更多人持續使用YouTube服務。 新任YouTube執行長Neal Mohan透露,目前正著手打造應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的創作工具,將讓創作者能更容易製作吸引人觀看內容。 Neal Mohan並未透露此款創作工具具體細節,但說明將會在未來幾個月內推出。 隨著越來越多結合人工智慧技術的創作工具問世,YouTube顯然也希望加入人工智慧技術,藉此協助創作 Mash Yang 19 天前
科技應用 Snapchat SNAP OpenAI My AI Snap 付費訂閱服務 Snapchat+ 增加生成式人工智慧對話系統「My AI」以 OpenAI 最新技術打造 Snap更表示「My AI」同樣會依照Snapchat服務平台資料使用原則與安全性運作,同樣會禁止語言暴力、涉及不雅內容,或是過度偏激的政治議題等內容,另外也會提供使用者回報異常與提供反饋意見的機制。 Snap宣布在每月以3.99美元訂閱的Snapchat+增加以OpenAI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對話系統「My AI」,但顯然是有了微軟等業者前車之鑑,Snap在宣布推出此項服務的同時,更預先聲明人工智慧產生內容可能會有錯誤或失禮言論情況,讓使用者先有心理準備。 而依照Snap的說法,「My AI」採用OpenAI最新的大型人工智慧語言模型,或許有可能是指OpenAI日前已經向特定開發者提供使用的GP Mash Yang 22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