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公布達410MP的35mm片幅CMOS元件,具24K影片解析度鎖定高解析監控、醫療與工業應用
相較智慧手機使用的小尺寸感光元件已經達到100MP甚至200MP,面積更大的專業感光元件的畫素反而沒有瘋狂的激增,不過超高解析度對於特定的產業領域確實能發揮作用,諸如精密檢測、高倍率裁切等;Canon宣布推出一款達410MP(4.1億畫素)的35mm片幅感光元件,即是鎖定需要超高解析度的監控、醫療與工業應用領域。 ▲這款410MP的感光元件使用背照式堆疊CMOS結構,具備高速讀出的特性 Canon的410MP元件具備24,592x16,704的解析度,等同可拍攝24K等級影片(如果成像引擎支援的話),除了具備極高的畫素密度與高解析以外,也能在有效範圍進行放大後維持高解析度畫面,能夠結合新一代的
5 個月前
Pixel 9 Pro傳主鏡頭將以50MP強制畫素合併為12.5MP
Google預計在8月中旬公布Pixel 9系列手機,而91Mobiles號稱取得Pixel 9 Pro相機模組的可信消息,表示Pixel 9 Pro的主鏡頭將採用類似Sony Xperia 1 V的模式,將50MP鏡頭強制畫素合併為12.5MP。 ▲Sony Xperia 1 V的主元件採用畫素強制合併,傳Pixel 9 Pro的主鏡頭也將強制進行畫素合併 根據91Mobiles取得的資料,Pixel 9 Pro將搭載12.5MP主鏡頭元件,由於畫素非整數的關係,據信是以原生50MP的元件畫素合併而來,並搭配等效25.4mm f1.7的光學鏡片,同時還支援EIS+OIS的混合防手振技術。不過
11 個月前
iPhone 15 Pro Max 採用 48MP 主鏡頭、四次反射長焦鏡頭的意義在哪,與 Android 旗艦機的應用方式有甚麼不同
蘋果在 2023 年秋季公布的 iPhone 15 系列首次將主鏡頭提升到 48MP ,同時 iPhone 15 Pro Max 還在長焦鏡頭導入四次反射光學設計的 120mm 長焦鏡頭,若單看高畫素主鏡頭、反射式長焦鏡頭等關鍵字,似乎這兩項特色在 Android 旗艦機已行之有年,多數 Android 的頂級機型的鏡頭構成也都不乏這兩項元素,甚至三星還在 Galaxy S23 Ultra 使用 200MP 的主鏡頭,不過畢竟作為潮流後進者,蘋果向來是先做完市場研究後才導入技術,同時也會設法差異化,接下來筆者就以自己的理解解釋蘋果使用這兩項鏡頭模組的方式與意義。 為了彌補更高倍長焦不得不在主鏡
1 年前
2023蘋果iPhone發表會: iPhone 15 搭載 A16 Bionic 處理器、換上動態島螢幕、 USB Type-C 、 48MP 主鏡頭,售價29,990 元起
蘋果 Apple 在 2023 年 9 月 13 日的秋季發表會公布 iPhone 15 系列,延續 iPhone 14 系列使標準機型與 Pro 機型的尺寸同步策略,提供 6.1 吋的 iPhone 15 與 6.7 吋 iPhone 15 Plus ,意味著 6 吋以下合手尺寸的 mini 系列日後應該會成為絕響或成為下一代 iPhone SE 的備選; iPhone 15 雖設計延續 iPhone 14 ,但螢幕改用動態島設計,此外主鏡頭升級為 48MP 畫素合併與畫素裁切變焦的新鏡頭模組,同時最小的一大步即是 iPhone 15 與 iPhone 15 Plus 如同傳聞一樣換上 US
1 年前
DPReview 探討為何專業數位相機的影像突破不及智慧手機迅速引起熱烈討論
DPReview 是許多相機愛好者的必看內容網站,日前差點因為亞馬遜的清算計畫收攤,不過最終又獲得續存;而 Dpreview 近期發表了一篇內容,探討為何專業相機的影像技術突破不及智慧手機,尤其在過去十年以來,智慧手機的影像品質已從「不堪入目」進化到超越多數人認知的「夠好」,反而數位單眼相機的影像品質好像沒有那麼顯著的提升,最後討論到手機攝影與專業的品質差異將走入如哲學般的問題。 根據 DPReview 的分析,專業相機的大型感光元件相較手機感光元件的技術發展看似沒有在十年內有太大的突破,原因並非大型感光元件技術沒有進步,而是兩者的技術需求與技術困難點完全不同。 ▲由於手機感光元件小,如背照式
1 年前
Sony 東京總部工程師解釋 Xperia 1 V 相機技術理念,旨在思索用戶追求的拍攝效果但仍傾聽消費者想法
在台灣 Xperia 1 V 發表會後, Sony 安排來自東京的高橋英悟與森田徹進行產品深度介紹與媒體訪談,高橋英悟與森田徹兩位都曾參與 Sony Alpha 相機開發,其中森田徹在 2019 年 Sony 發表第一代 Xperia 1 時亦來台接受媒體深度訪談並闡述 Xperia 相機功能的設計概念; Xperia 1 V 的相機理念仍延續 Xperia 1 以來以結合 Alpha 與 Sony 專業影像技術為目的,由 Sony 團隊設想消費者使用行為進行系統調整,但也強調將會持續傾聽與參考 Xperia 用戶意見。 AI 用於輔助拍攝的過程,避免過度干涉拍攝結果 ▲左為高橋英悟,右為森田
2 年前
Xperia 1 V 番外篇,簡單介紹雙層式 Exmor T 感光元件的特色與 Xperia 1 V 如何活用它
Xperia 1 V 其中一項重要特色,即是在廣角主鏡頭使用全新的 Exmor T 感光元件, Xperia 1 V 也是第一款使用冠上 Exmor T 元件的 Xperia 手機,然而從官方的敘述可能會有人感到困惑,因為這張 Exmor T 是一張原生 52MP 、有效 48MP 但卻是 12MP 輸出的元件;到底 Exmor T 厲害在哪, Sony 又如何活用這款感光元件的技術,以及到底為何畫素會看起來如此紊亂,筆者將透過此篇進行簡單的介紹。 Xperia 1 V 的 Exmor T 為集團第一款使用雙層結構的感光元件 首先關於此次 Xperia 1 V 為何沒有使用 1 吋感光元件,官
2 年前
三星旗艦機級 2 億畫素 ISOCELL HP2 感光元件,強調可與 108MP 元件共用光學有望用於 Galaxy S23 Ultra
三星在 2021 年公布首款 2 億畫素/ 200MP 感光元件 ISOCELL HP1 ,直至 2022 年才陸續有中國系品牌導入手機,不過三星仍堅持將高畫素做為感光元件技術賣點的發展方向,在 2023 年 1 月公布新一代 2 億畫素元件 ISOCELL HP2 ,除了主打用於旗艦級機種以外,更強調尺寸使用與主流 108MP 元件相同的 1/1.3 吋,能夠沿用現行針對 108MP 元件的機構與光學設計,並強調 ISOCELL HP2 已經開始量產,似乎暗示 Galaxy S23 Ultra 有望採用該張元件。 ISOCELL HP2 採用三星的 Tetra Pixel 技術,能夠進行畫素
2 年前
Google 希冀透過硬體、軟體與機器學習使 Pixel 7 、 Pixel 7 Pro 具備專業相機級的拍照體驗
在 Google 2022 年秋季的 Made By Google 硬體發表會, Google 特別將 Pixel 7 與 Pixel 7 Pro 的相機功能特地獨立一個章節介紹; Google 開宗明義強調, Pixel 的相機技術將是以硬體、軟體與 AI 三方結合的軟體定義相機,借助三者的結合,使 Pixel 7 的相機達到專業相機的水準,同時還有部分技術是專屬於搭載新長焦與超廣角的 Pixel 7 ,此次 Google 將重點放在以變焦為首的拍照應用上。 ▲雖然帳面畫素規格 Pixel 7 Pro 與 Pixel 6 相同,但細節藏在規格表內 ▲ Pixel 7 Pro 的超廣角採用具備
2 年前
Sony A7S III 的 12.1MP 畫素跟你想像的不一樣,拆機證實本質由 48MP 元件進行像素四合一而來
Sony 推出 A7S III 時主打全新開發的 12.1MP 元件,不過根據國外拆機並使用掃描設備後確認,實際上這張感光元件並非原生 12.1MP ,而是從代號 IMX510 的元件直接進行 2x2 像素合併而來。 根據 The Landingfiled 的說法, Sony 將這張採用 RGGB 2x2 拜耳陣列的 48MP 元件強制進行畫素 4 合 1 演算,產生 12.1MP 的影像輸出。聽起來似乎有點匪夷所思,為何透過畫素合併不是透過原生大畫素的方式開發 12.1MP 的感光元件,可能的原因包括開發成本與畫素合併的另一種優點。 ▲ A7S III 本質並非原生大畫素的 12.1MP 元
3 年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