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住在新北市超過15年的住民,過往上班都要花費近一個半小時從新莊通勤到大安區,近期搬到距離公司較近的中和地區,騎機車上班20分鐘以內就能搞定。不過搬到中和之後才見識到惡名昭彰福和橋的設計,狹窄的機車道加上鑽車縫的機車,還有夜間看不清楚的腳踏車,都是這座橋常發生車禍的原因之一。除了福和橋外,台北橋、中興橋、華江橋、新北大橋、重陽橋都有不同的問題,但部分橋梁機車常發生車禍的共同原因就是:窄。
多次修改仍常發生大小車禍
中永和地區往台北有多座橋梁,其中永福橋與福和橋是往台北市東南方的主要橋梁。以車流量較大的福和橋來說,近幾年來有過數次的車道修改,但仍不時發生大小車禍。今年5月才發生計程車下橋後違規右轉,先擦撞直行機車,再衝撞橋下待轉區造成5輛機車毀損4人受傷的意外。
除了要注意車輛違規右轉之外,機車最大的敵人還是機車族自己,因為福和橋台北往永和方向僅有2線機車道,且車道十分狹窄只容許兩輛車剛剛好並排超車。由於橋上車道並未禁止超車,因此有不少機車騎士在這狹窄的車道中來回穿梭也容易造成意外。
車道過窄是危險因子
由於機車道容許腳踏車行駛,相信不少通勤的朋友常常會在福和橋上看到慢速行駛的腳踏車佔據一個車道。由於腳踏車速度慢與機車速差大,且部分車輛缺少反光或是照明,夜間機車常常接近後才緊急煞車。橋上部分騎士保持的距離又不足,可能造成追撞的意外。橋上行駛的腳踏車可能讓後方車道阻塞外,超車也可能造成機車擦撞,但目前腳踏車可以從機車道上橋,機車族只能多長點眼自保。
雙北不少橋梁的機車道只容許2輛機車並行,機車道設計更是奇形怪狀,有如中興橋機車引道要轉個90度直角彎、蜿蜒曲折的新北大橋,還有改建前的重陽橋大迴轉彎道。都顯現了橋梁設計時缺乏機車友善設計,或者說這些橋樑的設計根本沒有在乎過機車族感受。狹窄的車道、蜿蜒的道路、大角度的轉向、路面大面積的不鏽鋼伸縮縫,都是容易造成車禍的原因。
▲大部分機車騎士往往是自己好好騎自己的,但還是會因為其他人超車擦撞或後車剎車不及發生追撞。
300萬輛的機車行駛問題
雖然部分橋樑改建後,像是重陽橋機車道大幅改善了先前的狀況,但這也是經過大量機車族鮮血才累積出來的果實。還有更多橋梁的機車道都有類似的安全性問題,以每天通勤的福和橋來說,每隔幾天就會看到機車擦撞或是車禍,但目前為止騎在橋上還是得萬分小心,否則出事的可能就是自己。
從行政院環保署的資料得知,台北市登記在案共有約92萬輛機車,新北市則有全台灣最多的機車總數,全市約有219萬輛機車,總計雙北地區共有300萬輛機車,每到上下班時間數以萬計的汽機車行駛在街道上,該如何最佳化交通號誌、橋梁設計,讓交通問題得以紓解,目前台北市與新北市共同的問題是機車數量過多、橋梁設計不當,但多年來似乎改善有限。相信大家也有過上下橋或是各種行駛的問題,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個呢?
181 則回應
解決方式就是如此簡單
原本四縣道 三條汽車一條機車
下橋改成兩條汽車兩條機車 不塞車才有鬼 腦殘才訂出這東西
倒貼我再考慮
「方便」
不會到的還是不會到,
等很久的還是等很久,
那原本就不搭的還是不會搭。
汽車直上直下三四線道
機車永遠都是那一條臭水溝
然後還有人說這是為了安全?
不過到底為什麼浪費時間在路上塞車,還要安慰自己很先進?
禁行機車就解決了r
這的確是落後國家才會出現的問題,而且還是思想上的落後
不要小看他們
你要談交通、要談塞車問題、要談大眾運輸,就是要全車種一起談
只談機車乾脆不要講算了
同樣只載運一人,
汽車要多使用四到五倍體積,
卻往往被無視,
機車被分流、禁行許多道路,
只好擠在一起,卻時常被檢討數量太多,
其實也是蠻無奈的。
自小客車不會塞車,塞車都是機車害的
......................蛤?
大眾運輸是要減少私人交通工具尤其汽車,不是專為機車好嗎,你真是奇葩耶
其實,全世界的騎士都是這樣騎車的,問題是中華民國政府,才不是機車。
你說對了,問題確實不是機車本身...
民選的力量不發揮,生活交通是不會改善的。
你說另一半呢?
學進步國家,機車以外的車種收進城稅阿
而是禁機動性高佔用道路空間小的機車勒
不取消假車種分流根本沒解
華國歧視機車把歸類為快車的機車
驅趕到最右側
獨創機慢車道
應該去參考全世界的交通政策再來酸吧,台灣真的全球屬一屬二的自由過度跟落後國家一樣亂
非常難,但還是要努力,全世界很少有土地小的國家會家家戶戶汽車機車全買的
但通常不可能(包括我自己)
但真的照限速和安全距離能避掉滿多突發狀況。這我自己也有感,很多車禍都是前或後沒安全距離造成...不然早能反應@@
要是再講不聽,
官爺可是會罵人靠北兼垃圾喔!
真想載那些官員來跑一趟。
很多人依然對機車有落後觀念歧視觀點,這問題就難解啊!
不知道的話現在讓你看看
廢除各大橋梁禁行機車就解決了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