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做為x86義和團象徵的Atom處理器 崛起期

2021.08.26 05:54PM

Intel的「原子小金剛」依舊無愧其「x86義和團」的象徵。Intel內部長達10年的x86義和團之亂,則隨著2018年終止Xeon Phi產品線,而暫時劃下句點。

硬科技:Intel邁向人工智慧晶片的一小步:Knights Mill
硬科技: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Intel Larrabee篇
硬科技: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暴走期(2010-2018)

Atom出自於Intel在美國德州奧斯丁的研發團隊之手。但這團隊在這之前最有名的「豐功偉業」,在於創造「單核心晶片面積高達幾乎是前代Prescott的2倍的213mm²,耗電量上看166W」的Tejas。這徹底失控的專案在2004年被腰斬後,就轉向研發截然不同的Bonnell (德州某個小山丘,暗示了其產品定位) 微架構,也就是Atom的由來。

為悼念Intel NetBurst的失敗而刻下的墓誌銘 (下)

以LPIA (Low Power Intel Architecture) 為名、在2008年問世的Intel Atom處理器,是個顛覆過往Intel產品設計理念的奇特產物。Intel企圖打破高效能x86處理器研發時程費時費力、開案到上市,動輒4、5年的「優良傳統」。不僅要小、要省電、要便宜,高度模組化設計,大半沿用Intel現有電路資料庫,更需要易於和消費性電子或網通平台系統單晶片整合,縮短從初期產品概念到上市的產品開發週期,以更能迅速靈活反應市場需要,並構成未來超級多核心 (MIC, Many Integrated Core​) x86處理器的技術基礎。

Intel在2008年先以代號「Menlow」的Centrino Atom品牌發表行動聯網裝置 (MID) 和超級行動電腦 (UMPC) 專用的「Silverthorne」核心,再推出雙核心的「Diamondville」開闢低價小桌機 (Nettop) 和筆電市場。

風靡一時的華碩EeePC,也從超低電壓Celeron轉向更便宜的Atom,而不同廠牌的小筆電(Netbook) 更紛紛順勢以Atom作為產品的心臟,直到2013年,華碩和宏碁等廠商決定不再生產Netbook為止,結束了一場造成大量呆滯庫存的慘劇。

照片中提到了3 MEGA、ASUS、PIO,跟英特爾有關,包含了宏基EEPC、華碩 Eee PC 900、華碩 Eee PC 901、華碩 Eee PC 1001PX、華碩 Eee PC 4G

在這裡就不得不跟科科們釐清一件事:「x86義和團」揭竿起義的源頭並不是Intel,而是AMD,只不過AMD只是嘴上講講,結果帶頭第一個頭戴紅巾帶著刀劍叉矛衝出家門「剿匪」者,卻是長期最大競爭對手Intel,竟然還把手上的ARM處理器XScale賣給了Marvell,其對「x86指令集刀槍不入」的虔誠信仰之堅定,不禁讓人為之動容。

帶領AMD締造K8奇蹟的技術長Fred Weber,在2005年微軟WinHEC (Windows Hardware Engineering Conference,研討內容主要是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相容硬體的研發與設計技術) 公開表示:實現x86指令集相容性的「額外稅賦」已經不是高到不可忍受,看在個人電腦已經累積龐大軟體資源的份上,x86足以「滿足各式各樣的需求」,業界應該「x86 Everywhere」(IBM正好在2004年推動「Power Everywhere,結果大家也知道了」)。

硬科技: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AMD x86 Everywhere篇
硬科技:「簡報王」和他們的產地IBM Power Everywhere篇

那這些「各式各樣的需求」還有哪些部份是x86尚未染指的「淨土」呢?就目標朝向行動運算而生的低耗電系統單晶片了。AMD也在2006年6月將MIPS處理器部門,出售給和AMD頗有淵源的Raza微電子公司,並邀請其參加開放AMD處理器插槽的「Torrenza計畫」,作為未來輔助運算器的選項之一,後來「成果」如何,科科們也都很清楚。

照片中提到了Extending x86、Rugged、Small Form,跟白色航空公司有關,包含了標籤、英特爾、產品設計、x86、Advanced Micro Devices公司

Intel從2008年推出Atom核心後,從小桌機 (Nettop)、小筆電 (Netbook)、超級行動電腦 (UMPC)、行動聯網裝置(MID)、平板電腦、家庭伺服器、高效能運算、智慧型手機、甚至一路進軍到大多數科科可能從未聽聞的機上盒 (Set-Top-Box) 與纜線數據機 (Cable Modem) ,重現昔日義和團單挑八國聯軍的大無畏氣魄。

Intel Inside的原子小金剛,通通無役不與,處處無所不在,但幾乎無往而不失敗。如果不是Intel家大業大,換成其他公司這樣胡搞一通 (光手機就補貼廠商上百億美元),早就倒閉破產不知道多少次了。科科。
 

13 則回應

  • atom只要記憶體足夠,還算堪用,偏偏小筆電都1G RAM還不給加,當然gg
    2021-10-06
  • 旅館附的小條牙膏真的無法再擠,所以Atom失敗了。
    2021-10-06
  • Atom本身就是一個悲劇!誰買誰後悔!
    2021-10-06
  • 早期的只有單核心就算用ssd跑win7 還有點吃力,后期的x5, x7 跑win10 上網看片硬解已經算不錯
    2021-10-06
  • 「高規格」的老古董,升級RAM跟SSD,螢幕解析度高,金屬外殼⋯⋯除了atom CPU 外都還不錯。

    換過許多 Linux 跟 Unix,開機都快,桌面都順,但是一開瀏覽器就開始風扇狂飆拼命卡,就算只看 YouTube 也比現在的平板頓,更別談音量驚人的風扇聲跟廢熱⋯⋯

    不能開瀏覽器的它,可能就只能上 BBS 或是連連 telnet ssh 了。

    真的就是電子垃圾啊。
    2021-10-06
  • 連好幾年前的安桌CPU都比它好@@
    2021-10-06
  • Atom後來都拿去做NAS了
    2021-10-06
  • Atom在UMPC也是輝煌過的,atom330還算一代名CPU,不過是用XP的時代,在win7時代只要用減肥版的windows也是可以用的程度,MS越開發越肥讓atom跟不上
    2021-10-06
  • 呢篇文章應該係用google翻譯的,所以有啲內容睇到我一頭霧水.
    2021-10-06
  • 之前買atom的雙系統平板 android/windows 一台就都有了 還不錯玩
    2021-10-06
  • 對於Atom跑Windows的效能真是不敢恭維,就是一整個修身養性的過程
    是說有個優點:它可以讓人們放慢腳步… 😂😂😂😂
    2021-10-06
  • Rubbish Atom Cpu 💩
    2021-10-06
  • 但至今阿痛依然是低效能代表
    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