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要跟餓鬼阿滔一樣爆氣了嗎!?)
Google買下Motorola,大概是最近這半年來的超級併購案了,然而從一度手機產業第一走到今日,為何Motorola還能讓Google掏出大筆鈔票購買,Google捨HTC、Samsung、Sony Ericsson、中興、華為,其中必有Google的理由。
不過理由絕對不會是家有一寶如有一老(拖)
相關新聞:
Google 以125億美金買下 Motorola 行動部門
Supercharging Android: Google to Acquire Motorola Mobility
Google / Motorola Deal Doesn’t Guarantee a “Nexus Droid”
歷史事件:
有人8/4就猜中了:《手機》Google專利應戰速成方法,直接併Moto
跳轉繼續
Google從搜尋引擎龍頭,到成為蘋果的合作夥伴,到與蘋果翻臉開始推出作業系統,Google在Android的成功決非偶然。Google在2005年買下由Andy Robin創辦的Android公司,時間點也是在蘋果正式推出iPhone的兩年前,可見Google早就有野心進軍行動裝置的作業系統。
不過細看最早的Android,與後來正式推出的Android相較下根本是完全不同的設計,從一開始宛如黑莓翻版,到現在有些許理念與iPhone相近,其實已經與最開始的極簡理念不同;現在的Android為了迎合市場口味,並且在某些概念與iPhone相似下又要進行差異化,整體的介面已經走向華麗而複雜。
但是迎合市場需求的結果,就是如現在所看到的Android遍地開花的景象;不過由於大受歡迎,也促成Google Android走向災難的開始。要是今天Android是個乏人問津的系統,也許就不會遭受這麼多的專利條款威脅,但偏偏Android成功了,而且是非常的成功;但是Google畢竟不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公司,作為抵禦這些專利的護盾,Google明顯是相當少。
從採用Android的合作夥伴接連受到微軟、蘋果、甲骨文等公司以專利之名提出控訴,但是Google卻履遭挫敗,不難看出Google在技術專利上的困局。好笑的是,這些提出控訴的公司,都擁有相當長的產業歷史。這是個現實的世界,專利越多,不僅是防禦能力越強,戰鬥力也越高;不少已經步入衰退的老牌企業之所以能維生,甚至再生,很多都是靠長年日積月累的專利。
至於Motorola的魅力在哪?可以先從Motorola的歷史看起,在被前任小白球CEO玩爛之前,Motorola曾是推出全世界第一隻行動電話的廠商,也曾全球最大的手機製造商,在通訊業界擁有相當悠久的歷史。除了切割出去的衛星、電視、車用電子、生醫、半導體事業部門(現Freescale),公司於今年再度分為行動部門以及解決方案部門,後者將在今年11月成為Nokia Siemens的一部份。
Google打算併下這家前身早在1928年就創立的老公司,在專利方面的數量就不用多說了,目前Motorola在北美少說有有17,000以上的組合專利,以及7,000個申請中的專利,好歹他們的手機也一度在市場叱吒風雲過;而另外一個關鍵,就是Motorola一度瀕臨崩解,而新CEO大力支持Android系統!Motorola甚至也是Google在Android 2.0以及Android平板的Alpha合作夥伴。
如果要筆者形容,Motorola就宛如豬哥亮一樣,實力足夠,但是前些年發生了一些不得不"出國深造"的理由,現在再次付出,而Google就像幕後幫他操刀的范可欽,幫他重新布局。只是Google不像范可欽幫豬哥亮量身打造後就再次回到幕後,Google直接把Motorola納入版圖,提供Motorola目前最欠缺的金錢,而Motorola則是獻出他的一切。
Google之所以不選HTC以及三星,是有跡可循的。畢竟Google是美系公司,選擇同樣來自美國的夥伴,會比起東方夥伴更有信賴感。HTC雖是Google最早的Android夥伴,但在專利的能力難以與Motorola抗衡;而三星背後的勢力加上韓國人什麼都寧可自己來的個性,恐怕要併購也不是那麼簡單。至於Sony Ericsson,背後又有Sony強大的控制力,與不是那麼容易收購;中興、華為這種國家企業色彩濃厚的企業又更不用說了。
至於買下Motorola還有什麼好處?Motorola除了手機以外,也是全球相當大的數位機上盒供應商,若Google還有心於Google TV發展,Motorota的軟硬實力都將是一大助力。
筆者個人猜測,被Google併下的Motorola很可能會效法蘋果縮減產品戰線,把更多時間投入具備示範意義的機種中。因為被Google併購後,最大的價值已經不再是市場的市占率,而是背後的專利,以及讓Google可以更專心於示範機的開發,不需像過去處處受到供應鍊與代工廠的刁難(N1 LED面板缺貨以及NS採並未導入新應用處理器。)。不過這還是要看被併購後的Moto還會保持獨立,或是變成Google的一個事業群而定。
但是按照Tech Crunch的報導,由於Google表示不打算干預Motorola的營運,而今年的Nexus示範機種仍會在聖誕節附近發表,但不保證一定是Motorola;不過這是今年的情形,難保明年後Google可能強化插手Motorola的政策,屆時還有好戲可看。但假設未來Nexus手機全部納入Motorola,恐怕會引起合作夥伴的恐慌。
不過看這樣子,最傷心的將不是HTC、三星或是其他Android設備製造商,恐怕是為了現金投靠微軟的Nokia吧?畢竟微軟雖在手機系統專利補了Android設備商好幾刀,但是事實擺在眼前,除非Nokia的大老們真的有扭轉微軟Windows Phone市場現狀的法寶,不然相較因此在昨天股票漲了63%的Motorola,應該相當眼紅吧。
15 則回應
1. Google併購主要目的是專利,因此,hTC, Samsung等公司都絕對不會是Target。他們專利戰中還要靠Google救,買他們一點價值都沒有。還有,以MMI現在要死不死的樣子,應該也只有他們會接受收購。
2. 做軟體的公司,是不會想經營硬體的。做設計的公司,是不會想做製造的。收購MMI是補品也是毒藥,Google很清楚,否則Larry不會找大家來開會再三說明MMI會獨立運作,Google絕對不會Favor MMI。但,多少人會信?
3. 就算信了,問題是MMI會賠錢,股東絕對會施壓,沒道理買一個賠錢貨在家裡賠股東的錢。Google的目的本來就是專利,所以遲早他們要不就是獨惠MMI把獲利救起來,不然就是把MMI釋出,趁還賺錢時Spin off或是找另外一個公司接手。
4. 前面選項問題太大了,Google不會甘冒得罪其他夥伴的風險力挺MMI。有興趣看一下接下來其他廠商開始推出Mango手機的狀態就會知道了,加上MS開始遊說廠商Google背叛了他們。所以,勢必後者是最好的選項,既可以鞏固既有Eco System,又可以丟掉燙手山芋。只是簽下併購協議時可能會有特殊條款規定多久內Google不可拋售MMI。
5. 想得太簡單了,供應鏈不是買一個廠商就馬上有現成的可用,裡面東西太過複雜了。Google不會想去碰這個棘手難題,自己做Nexus只會更難做,MMI本身根本不具有很強Key Component的Bargaining Power。反倒是讓這些廠商自己端菜餚出來,選一個自己喜歡吃的還簡單多了,甚至還可以挑剔一下叫他們花腦筋回去改配方再回來。這個策略也可以制衡這些策略夥伴,讓大家都看得到糖,甘願投下資本替Google開發和賣手機。
6. MS也是同樣道理,他們寧可拿錢去救Nokia也不會買下他們。為什麼?要推一個Eco System不是自己推得起來的,而且MS一樣也只是個軟體商。Nokia現在力量已經不足以對抗Apple和一海票Android手機製造商。MS需要的是有廠商願意推WP手機,吸引其他製造商加入行列。如果MS直接買下Nokia,不會有製造商會有意願加入WP行列,這就跟Google握有MMI會是一樣的困境。這個事件給MS一個大機會,他們應該會趁這個時間趕快去說服其他廠商開發WP手機,藉此加速壯大WP的Eco System。這接下來就要看Google怎麼應對了...
7. Apple: I don't care. I only care about if I can beat Google in the patent war... Doesn't look good though...
其實還有誰比較會"經營" 這個要素歐....
很多創業者都敗在"行銷"經營"這兩塊
那種月球誰先登陸,旗誰先插上去就贏就是原創的想法早過時了......是web1.0 經濟海嘯還沒到的事
現在就算你第一個登陸火星,只要沒轉播給大家知道,一樣是屁......
那種月球誰先登陸,旗誰先插上去就贏就是原創的想法早過時了......是web1.0 經濟海嘯還沒到的事
現在就算你第一個登陸火星,只要沒轉播給大家知道,一樣是屁......
的確阿,但是有人很會宣傳自己,跟自己真的是第一根本是兩回事吧......
抄襲就是模仿原創,無論到 Web 幾點幾都是一樣的,想要用自己很會宣傳騙人自己是第一個火星的,甚至不准別人說自己先到火星,這就叫做惡霸,而幫惡霸的腔作威作福,叫做小混混。
至於為什麼有人不敢面對某公司抄襲的事實,甚至不惜扭曲原創的定義來合理化自己的歪理,這我就懶得討論了。
@Fayever
當 iPhone 剛出我在 01 蘋果版說了根本就是抄微軟的平板觸控概念之類的話 (微軟平板從2002年上市) 被____打得滿頭包 (你看看當年那精美的眾 Slate 型平板與 UMPC 百花齊放的盛況;對照 iPad 與 iPhone 今日的盛況,假如你知道大概是2004年左右廠商才在討論要把手機放進去這整個由微軟提出的單一生態系裡,你會發出會心一笑) ,同時再看看 iPad 上市前兩個月發表的 HP Slate 500 跟 iPad 的大小規格操與縱模式有多麼神似,你就會知道誰抄誰這種事只是狂熱粉絲會去執著的事情,一般人老早內心已經知道「天下烏鴉一般黑,大家 (包括蘋果) 都只是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而已」這個道理。
不要說平板了,連 Apple TV 跟 Mac Mini 也都看的到準系統跟 HTPC 的影子,就遠見而言,其實已經退休的比爾大叔還是很精準的,但就實踐遠見而言,賈老的確是比比爾有一套。
微軟從02年到07年在觸控平板上面做了什麼?
又是自己孤陋寡聞當不存在的最佳示範,另外這之間沒做事也不代表其他人不是冷飯熱炒而是抄襲吧 (其實你看當時 HTC 早 iPhone 一點發表的強調觸控機,也顯示微軟跟協力廠商一直有往加強觸控操作的方向下功夫),你的邏輯有待加強。
在這期間有 UMPC、MID、摺紙計畫(觸控加強)、OneNote、還有之前的電子筆記本......其實做的事情可多了,只是亞洲金融風暴拖慢了發展的速度,反而被耍孤僻的蘋果撿了個便宜 (其實你看第一代 iPhone 的發表會,很明顯是在連接自己與他牌產品的關係,為的是甚麼? 直接收割期其他先入廠商宣傳的效果,實際上是個非常高招的借力使力)
微軟在發展平板專注在如何將手寫跟資料間連結,「使手寫跟資料有連通性但又不轉換,使資訊完整被表達但是電腦又可以處理」等等,在這些跟「資訊輸入」相關的議題,微軟下的功夫可頗多了,相較之下,蘋果先下的功夫在「操縱相關」上,兩者對平板的研發路線其實有些先後的差別,這也是大眾的注意力被轉移之後,其他廠商追很久的原因,因為之前已經投入大量銀彈在另一個方面,結果生出來的東西已經不是市場要的了,一切只好砍掉重練。
這也是我堅持觀望的原因,因為一向微軟在資料輸入的議題上處理得比較好,而我需要的平版主功能是圖文混合記事本,所以現在暫且按兵不動,等 Win8 上市強迫其他兩家處理資料輸入議題再入手。
事實上一台能超越 PC 的平板,不只應該比 PC 易於操縱,也應該在資料的輸入、整理比 PC (或者是鍵盤裝置)有效率才對,而後者是微軟在 02~07 一直在下功夫的地方,所以我更期待的是未來對資料輸入的方便性的進展,而不再只是「虛擬鍵盤」(順帶一提 iOS5 的分割鍵盤很明顯參考了摺紙計畫)、「單字手寫辨識」兩種方案,而是更自由的「圖文整合」、「單句/事後辨識」甚至有加強版的「電子墨水」以及其他更具創意的資料輸入方案。
至於誰抄誰,老實說蘋果一直是「龜笑鱉無尾」,你假如要看抄襲就好好翻歷史,歷史不懂就好好夢想要怎麼樣的未來,不要只會「活在當下」人家給你甚麼都不思考只會說是、是、是。
皮卡丘在我心中現在還是很可愛的...
@Fayever
當 iPhone 剛出我在 01 蘋果版說了根本就是抄微軟的平板觸控概念之類的話 (微軟平板從2002年上市) 被____打得滿頭包 (你看看當年那精美的眾 Slate 型平板與 UMPC 百花齊放的盛況;對照 iPad 與 iPhone 今日的盛況,假如你知道大概是2004年左右廠商才在討論要把手機放進去這整個由微軟提出的單一生態系裡,你會發出會心一笑) ,同時再看看 iPad 上市前兩個月發表的 HP Slate 500 跟 iPad 的大小規格操與縱模式有多麼神似,你就會知道誰抄誰這種事只是狂熱粉絲會去執著的事情,一般人老早內心已經知道「天下烏鴉一般黑,大家 (包括蘋果) 都只是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而已」這個道理。
不要說平板了,連 Apple TV 跟 Mac Mini 也都看的到準系統跟 HTPC 的影子,就遠見而言,其實已經退休的比爾大叔還是很精準的,但就實踐遠見而言,賈老的確是比比爾有一套。
微軟從02年到07年在觸控平板上面做了什麼?
什麼也沒有。不但沒有任何影響力,也無法成就一個產業。
甚至在iPhone出現時,都沒聽到微軟有任何意圖抵抗的行動和話語(也許有但孤陋寡聞,還請提供)。
然後放棄WM6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了。
如果微軟真的成就了什麼,現在不會是蘋果獨霸觸控產品市場。
若果說「Apple TV 跟 Mac Mini 也都看的到準系統跟 HTPC 的影子」,那93年的Macintoch TV跟2000年的最美的電腦:G4 Cube會哭泣的...
谷鴿:顆顆~你以為當初沒跟你們競爭北電,是我腦袋破洞嗎?我早就走在你們前面了~
樓上這樣講會讓我想到AOPEN有一台MINI PC,都做好要出貨了結果被MAC MINI捅了一刀...
不過OS最淦的應該是全錄吧...夾不死和蓋子去過全錄以後就生出自家的圖形OS來...(這是一般說法,如果改成這兩家早就開發圖形介面很久,只是看過全錄的機器才定調,那就又變成發表時間的問題了
非常好,股溝這算是下了步好棋,接下來就看蘋果怎麼因應了。
不過不得不說,文中關於股溝的敘述還真是隱晦;什麼「有些許理念與iPhone相近」...「某些概念與iPhone相似下又要進行差異化」...
擺明就是看到iPhone那套有搞頭然後抄襲,不然怎麼會被當落水狗打?
然後拿成功與否那套來當護身符,好像藉由行銷手法取得成功就可以不顧背後盜取他人智慧財產的問題了,真是有一套。
然後這一段也是很妙:「Google在2005年買下由Andy Robin創辦的Android公司,時間點也是在蘋果正式推出iPhone的兩年前,可見Google早就有野心進軍行動裝置的作業系統。」
我記得老賈在iPhone發表前有說過,這玩意兒他們至少開發了三年,一開始是以平板為主,後來才覺得先發手機比較適合,才會有iPhone的出現。
那股溝買下Android是在iPhone「發表」的兩年前,而不是「開發」的兩年前,很難不讓人想到作者是玩文字遊戲,試圖規避抄襲的疑慮,營造「Google早就有野心進軍行動裝置的作業系統。」的氛圍。
大夥總不會認為iPhone這種東西是原形機從天上掉下來砸到老賈的頭,老賈再照抄一兩年就能搞出來的東西吧?
這麼巧,股溝在iPhone「發表前」兩年買下Android,在iPhone「發表後」一年丟出Android手機與作業系統,又這麼巧「有些許理念與iPhone相近」,然後也這麼巧的開了Android 商店...
這麼多的巧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http://bbs.cool3c.com/article/49863
自己也把一些買下MOTO之後的布局貼到科科來文去
是站在比較不壟斷還認為GOOGLE真的會共享的立場
不過其實那種共享某種程度來說也是一種圈養啦......
希望花這麼多$值得,咕狗+1
其實我覺得這併購案應該是更早就有在提的,因為XOOM其實不是Moto打造的,完全都是Google指導的產物,因此搞不好當時就已經在密謀了也說不定XDDDD
Nokia表示: 幹 為啥要把自己這麼早賣掉.........◢▆▅▄▃崩╰(〒皿〒)╯潰▃▄▅▇◣
Nokia表示: 幹 為啥要把自己這麼早賣掉.........◢▆▅▄▃崩╰(〒皿〒)╯潰▃▄▅▇◣
鄉民表示:你為什麼要那麼急呢? 科科~
從Google要發展平板,什麼廠商不找而找上Moto進而發表XOOM,我就有在想Google這一步感覺走的挺險的,但是看到今天的併購案後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都是谷歌的陰謀
MOTO強力推出Miletone等Android手機,在最高峰的時候推出了XOOM,財務數字都漂亮了之後,就是等著Google開口買下,以外商公司的營運模式來看都幾乎是這種方法在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