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velle.fu

共20172則
甚麼都懂一點、甚麼都不精
是再創 APS-C 片幅級距速度巔峰, Canon 7D Mark II 正式在台發表這篇文章的首圖
再創 APS-C 片幅級距速度巔峰, Canon 7D Mark II 正式在台發表
歷經五年的時間, Canon 的 APS-C 機皇 EOS 7D Mark II 終於問世,繼承當時 EOS 7D 強調多樣來自 EOS 1D 的電子性能下放,達到當時 APS-C 級距巔峰級電子系統,至今仍是不少攝影師熱愛的機種;在全片幅已經平價化的現在, EOS 7D Mark II 則同樣具有超高規格的電子性能,以達到追焦、連續拍攝的極致作為產品設定,藉此與平價全片幅機種差異化。 EOS 7D 預計在 10 月 30 正式推出,共推出三種不同的搭配,單機身為 51,900 元,搭配 18-135mm IS STM 為 61,900 元,搭配 15-85mm IS USM 為 70,900
10 年前
是Hi-Res 隨身鑑賞的至福, Sony MDR-1A 、 MDR-1ADAC 耳機動手玩(上)這篇文章的首圖
Hi-Res 隨身鑑賞的至福, Sony MDR-1A 、 MDR-1ADAC 耳機動手玩(上)
Sony 在兩年前以重新定義 Sony 的聲音推出了 MDR-1 系列耳機,藉以為新數位流時代屬於 Sony 的聲音下全新的註解,同時也為日後的 Hi-Res 高品質數位聆聽鋪路;事隔兩年, Sony 再度與全新旗艦耳機一同發表了 MDR-1 系列的大改款耳機 MDR-1A ,乍看下在外型設計並無太大變化,然而細節與技術卻是再度提升。 同時隨著此次改款, MDR-1A 還有一款姊妹耳機,但非如前代的藍牙或是降噪款式,而是一款內建 DAC 數位解碼與耳機擴大的特殊耳機 MDR-1ADAC ,除了在基礎技術與 MDR-1A 相同,同時也解決普遍智慧手機、平板音效處理能力不佳的問題,此次也同時借到這
10 年前
是PCMark for Android 正式上架,強調能呈現 Android 設備真實使用感覺這篇文章的首圖
PCMark for Android 正式上架,強調能呈現 Android 設備真實使用感覺
PCMark for Android 正式在 Google Play 上架了, PCMark 是 Futuremark 在 PC 推出許久的軟體,這套軟體可說是與 3DMark 相輔相成的一套軟體,不同於 3DMark 評測設備極限效能, PCMark 則是以模擬使用者行為的方式試圖以量化的方式反應設備的日常使用體驗,至於在 Android 仍繼承其測試日常體驗的特色,不過由於 PCMark 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測試軟體名稱,故雖測試設備非典型的 PC 但仍保留原本名稱。 PCMark for Android 目前釋出模擬一般商務使用者行為的 Work Benchmark ,以包括網頁瀏覽、影片播
10 年前
是本田汽車發表安全駕駛輔助技術 Honda SENSING ,將率先搭載在新一代旗艦房車 Legend 上這篇文章的首圖
本田汽車發表安全駕駛輔助技術 Honda SENSING ,將率先搭載在新一代旗艦房車 Legend 上
圖片來源: Car.Watch 本田汽車 Honda 日前在日本發表全新的安全駕駛輔助技術 Honda SENSING ,這套技術是基於視覺辨識結合微波雷達進行偵測,從介紹上來看它的影像辨識系統可分辨約 60 公分大小以上的物體,同時結合微波雷達分辨前方是否有行人,在偵測到危險時可介入方向盤與煞車,同時也具備交通號誌的分辨機能;此套系統預計將先行搭載在今年內會正式發比的新款旗艦房車 Legend 上。 新聞來源: Honda , Car.Watch(1)、(2) 藉由攝影機與微波雷達, Honda SENSING 搭載的新一代 CMBS 碰撞緩解制動系統除可針對車輛進行辨識,同時也是日本首套具
10 年前
是三根天線已經落伍了,華碩推出 4x4 MIMO 的 RT-AC87U 雙頻無線分享器這篇文章的首圖
三根天線已經落伍了,華碩推出 4x4 MIMO 的 RT-AC87U 雙頻無線分享器
華碩發表首款具 AC2400 雙頻的 RT-AC87U 4x4 MIMO 家用雙頻無線分享器,結合華碩 AiRadar 技術可在 5GHz 頻段提供高達 1734Mbps 的傳輸速度,同時針對 2.4GHz 以 TurboQAM 技術提升效能,使 2.4GHz 802.11n 的效能可達 600Mbit/s 。 RT-AC87U 搭載 Broadcom 晶片,搭配 5GHz 獨立 Quantenna 晶片,其雙核心架構足以處理 802.11ac 的高頻寬,並可讓使用者透過 802.11ac WiFi 與 SuperSpeed USB 3.0 設備互傳檔案時具有比 1.2GHz 單核心處理器分享
10 年前
是百年德國工藝的革新之眼, Leica X ( Typ113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首圖
百年德國工藝的革新之眼, Leica X ( Typ113 )動手玩
35mm 片幅相機的 35mm 焦段,是一般公認最實用的焦段,介於小廣角與標準焦段之間,彷彿向是人眼一樣,所拍即所見的特色,是許多專業攝影師首選的定焦鏡焦段;徠卡的 Leica X 系列定焦相機雖未採用 35mm 片幅元件而是較小尺寸的 APS-C 元件,不過仍選擇等效 35mm 焦段作為其鏡頭設定。 歷經兩代的改變,全新一代的 Leica X ( typ113 )不僅採用全新的命名方式,也由內而外的改變整款相機,同樣的等效 35mm 定焦與高質感的外觀,全新的命名、全新的造型、全新的操作介面、全新的電子系統以及全新的光學結構,帶來全新的 Leica X 。 跳轉開始介紹這款 Leica X
10 年前
是捨沼澤木改為標準框體,價格少了近 1/3 的 Ultrasone ED5 Unlimited 在日本發表這篇文章的首圖
捨沼澤木改為標準框體,價格少了近 1/3 的 Ultrasone ED5 Unlimited 在日本發表
圖片來源: Timelord Ultrasone 在約一年前推出限量 555 隻、售價高達 5,000 美金的限量版耳機 ED5 ,由於框體側蓋採用比一般木頭更稀有的沼澤木(基本上就是木化石的一種),也讓價格直接突破天際;而 Ultrasone 在今年日本中野秋季耳機祭前夕宣布 ED5 停產,並在耳機祭期間發表平價版的 ED5 Unlimited ,除了從化石木改為與其他 ED 系列耳機相同的鍍釕材質,價格則降到 32 萬日幣。 ED 5 Unlimited 與 ED5 同樣採用 Ultrasone 新一代的 S-Logic EX 技術與 ULE 技術,除了框體材質改變外,仍採用羔羊皮的頭帶與
10 年前
是由五代 Sony 耳型職人創立的 Just ear 客製化耳機品牌將移回 Sony 家庭影音產品部門這篇文章的首圖
由 Sony 第五代耳膜職人松尾伴大操刀,客製耳機品牌 Just Ear 登場
照片來源: Phil-web 雖然當年 Sony 發表第一世代 XBA 平衡電樞單體時, Sony 技術擔當同時也是第二代耳膜職人投野耕治曾說 Sony 暫無進軍客製耳機市場的計畫,不過在日前於日本東京中野舉辦的秋季耳機祭, Sony 第五代耳膜職人松尾伴大自創 Just Ear 客製耳機品牌,而這個品牌則是隸屬在由 Sony 集團旗下的專業設計分公司 Sony Engineering 下,等同是在 Sony 技術背書下創立的品牌。 松尾伴大也參與過數款 Sony 近期的重要耳機的開發,例如監聽級旗艦耳機 MDR-Z1000 、 MDR-EX1000 、 MDR-EX800 、 MDR-MA9
10 年前
是專為三星 Galaxy Note 設計,萬寶龍首款數位手寫工具在台推出 e-StarWalker這篇文章的首圖
專為三星 Galaxy Note 設計,萬寶龍首款數位手寫工具在台推出 e-StarWalker
萬寶龍 Monte Blanc 在三星推出 Galaxy Note 4 時也專為這款手機推出幾款周邊,包括 Meisterstück 大師傑作粒面軟皮系列手機保護皮套以及萬寶龍 Extreme 風尚系列保護皮套,同時還推出萬寶龍史上首款數位書寫工具 e-Starwalker 與 Pix ,這兩款數位書寫工具皆可用於 Galaxy Note 系列的 S Pen 感壓觸控,同時也保留轉換為傳統書寫工具的機能。 專為 Note 4 設計的 Meisterstück 大師傑作粒面軟皮系列手機保護皮套以及萬寶龍 Extreme 風尚系列保護皮套具備數位 ID 晶片,與 Galaxy Note 4 組裝後
10 年前
是從動力到結構的汽車產業綠能革命,福特 Go Further 品牌高峰會宣示將引進更多綠能技術車款這篇文章的首圖
從動力到結構的汽車產業綠能革命,福特 Go Further 品牌高峰會宣示將引進更多綠能技術車款
雖然原本是打算去這場活動看看能否看到一些汽車駕駛輔助技術,不過今年福特品牌高峰會把重點放在綠能技術上,不過還好身旁有資深的車線編輯朋友稍微聊了一下新世代汽車的節能技術,倒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穫。這幾年的汽車產業在綠能趨勢下,也開始進行技術上的革新,不只是房車,就連昂貴的超跑也不得不設法帶有綠能的色彩。 各家車廠對綠能技術的詮釋方式各有所異,不過無論使用甚麼技術,降低廢氣排放、增加燃油效率、提高同樣油量的續航能力,都是目前整個汽車產業的技術;而且不只是採用新能源或是混合動力的各種新驅動技術,就連傳統的內燃機技術也在改變,其中結合過去被認為僅用於性能車款的渦輪增壓,反而在節能時代成為省油趨勢。 雖然在
10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