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評測 電競筆電 rog strix Zen 3 Ryzen 9 RTX 30 RTX 3080 Ryzen 5000 AMD Ryzen 5000 、 NVIDIA RTX 30 頂配規格加上光軸鍵盤, ROG Strix SCAR 17 G733Q 動手玩 今年對於 AMD 在筆記型電腦市場可說是更為豐收的一年,繼去年成功以高效能與卓越的續航力突破以往被 Intel 佔據的薄型機種市場,今年在電競筆電更出現高階 APU 搭配 NVIDIA RTX 30 旗艦級顯示卡的機種,使得整體戰力足以與 Intel 分庭抗禮,此次要測試的是隸屬華碩 ROG Strix 系列當中的 ROG Strix SCAR 17 G733Q ,即是具備 AMD Ryzen 9 5900HX 搭配 RTX 3080 的頂規機種。 ▲雖然 AMD 在行動 GPU 還未能向 NVIDIA 扳回一城,不過 CPU 效能出色之於也終於可選配頂規的 NVIDIA GPU 去年基於 Z Chevelle.fu 2 年前
開箱評測 AMD X570 Ryzen 5000 Ryzen 7 RTX 3060 Ti Zen 3 架構革新之力, AMD Ryzen 7 5800X 與 X570 、 NVIDIA RTX 3060 Ti 系統動手玩 AMD 自去年宣布推出 Zen 3 架構的 Ryzen 5000 系列後,除了原本就強勢的多核效能外,單核心效能亦急起直追,整體表現與同級的 Intel 平台都能正面抗衡,不過也因為處理器炙手可熱一顆難求, AMD 方面也,在近期才終於輾轉與同業借到一顆 Ryzen 7 5800X 進行測試,搭配主流的 X570 晶片與 NVIDIA RTX 3060 Ti 。 ▲此次的組合為 Ryzen 7 5800X 搭配 X570 與 RTX 3060 Ti 的 A + N 紅綠配 AMD 的 Ryzen 處理器採用的 Zen 架構可說是史 AMD 再度翻盤的關鍵,但直至 2019 年發表 Zen2 架 Chevelle.fu 2 年前
開箱評測 intel atom AI x86 amd ryzen 物聯網 邊際運算 DFI 友通 Femto-ITX DFI 工業用 Femto-ITX 嵌入式主版 GHF51 、 ALF51 動手玩,分別訴求最小 Ryzen 主機版與寬溫高可靠應用 對新一代玩家, DFI 友通可能是個陌生的台灣品牌,不過歷經台灣 DIY PC 最輝煌時代的老玩家,應該難忘當年 DFI 友通各種獨特的主機板設計與巧思,而當年輝煌一時的 DFI 伴隨著電腦產業轉型,現在的友通仍舊持續在電腦產業耕耘,但重心早已轉至產業應用,其中就是工業單板電腦設計。此次也很難得與友通借到他們近期兩款特殊的 Femto-ITX 工業級主機板 GHF51 、 ALF51 開箱,其中 GHF51 更是當前最小型化的 AMD Ryzen 主機板。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系列主機板並非消費級產品,僅是提供特定領域採買使用,以一般消費者難以取得,但若是產業與工業相關應用廠商,則仍可透過友通官 Chevelle.fu 2 年前
開箱評測 wd gigabyte Corsair WD 硬碟 gtx 1060 amd ryzen amd ryzen 5 重返處理器榮耀的開端, AMD Ryzen 5 1400 搭配技嘉 ITX 平台動手玩 在今年 Ryzen 處理器的推出, AMD 終於有讓人憶起當時率先完成 AMD64 指令集而以 Athlon 系列處理器意氣風發的年代, Ryzen 的 AM4 插槽搭配使用的全新晶片組的規格也終於有跟上時代的感覺;雖然現在距離 Ryzen 處理器上市已經有一陣子的時間,不過自 Ryzen 推出到現在,台灣也才正式有 AM4 的 ITX 主機板可用。 雖然多數硬體測試為了使硬體達到最佳化成績,多以裸測方式達到最佳成績,不過為了達到趨近一般使用者的情境,故此次直接將 PCIe SSD 作為主要硬碟,並將機箱測蓋關上,希望達到比較接近正常使用下的硬體水準。 這次所使用的組合是 AMD Ryzen Chevelle.fu 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