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父辛頓和霍普菲爾德 以發明類神經網路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有「AI教父」之稱的辛頓今天與美國科學家霍普菲爾德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因為對類神經網路的奠基性發現與發明,使機器學習獲得巨大進展而獲此殊榮。 根據諾貝爾獎網站,霍普菲爾德(John J. Hopfield)與辛頓(Geoffrey E. Hinton)使用物理學來訓練類神經網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他們運用物理學工具,開發出為當今強大機器學習奠定基礎的方法。 霍普菲爾德在1982年創造出聯想神經網路,現在通稱為霍普菲爾德網路(Hopfield network),可以儲存和重建圖像以及資料中其他類型的模式。 英國出生的加拿大學者辛頓是電腦科學家及認知心理
9 個月前
是防止癌細胞的「賄賂」惡行,造就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的抗癌新方式這篇文章的首圖
阻止癌細胞「賄賂」免疫系統 本庶佑贏得諾貝爾醫學獎
免疫系統和特殊分子的結合,會讓免疫系統停止攻擊癌細胞,會讓癌細胞不斷複製擴大。美國學者艾利森(James Allison)與日本學者本庶佑找到了阻止分子結合的方式,好讓免疫系統繼續工作細胞中,進而消滅癌細胞。這個偉大的發明除了奪得了諾貝爾醫學獎,可能還開創了價值數十億的醫藥商機。 10月1日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揭曉,由美國學者艾利森(James Allison)與日本學者本庶佑獲得,原因是他們發現利用免疫系統對抗癌症的新抗癌法,未來如果這個方法成熟,癌症患者將不用以化療、手術切除等對身體負擔較大的方式來對抗癌細胞。 什麼是免疫療法? 講免疫療法之前,先講什麼是癌細胞。正常的細胞會受到基因的調控,有
6 年前
是2014年搞笑諾貝爾獎公布得獎名單這篇文章的首圖
2014年搞笑諾貝爾獎公布得獎名單
中心思想是「先有起笑,才有思考」的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awards)已經舉辦了很多屆,每次都給科學界帶來一些亮笑點。上圖是2009年的得獎人發表可以PK一秒變格格的「便利胸罩防護面罩」,並且由研究人員共同展示。 今年在美國時間9/18日公布物理學獎,頒發給日本北里大學馬渕清資教授,研究題目是:為何香蕉皮會讓人滑一跤。 研究內容針對香蕉皮內的膠狀物質與鞋子、地板測量其間的摩擦系數,讓我們對香蕉又更進一步的了解。 其他像是神精科學類,由北京、西安與多倫多大學的研究:當看到耶穌的臉印在吐司上,大腦會發生什麼變化? 營養獎:從嬰兒便便分離出來的益生菌製作發酵香腸 北極科學獎:測試馴鹿看到偽
10 年前
諾貝爾得主「咱肝苦,環境就歡喜」
得過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的荷蘭科學家克魯琛(Paul Crutzen)說:「金融市場融化瓦解的時後,正是環境可以喘息復原的好時機」。並主張是熊市(Bear Market,空頭市場)可能能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而且人們會更謹慎的使用得來不易的能源資源。 這樣說來,純粹只佔在環境的立場想,而不管金融風暴帶來的經濟衰退,甚至經濟癱瘓,可以讓很多人痛批克魯琛的不切實際,而「咱肝苦,環境就歡喜」的發言,倒可能真的讓沒錢紓困也沒1400萬可花的貧民,為了省油錢而棄車改騎腳踏車。 他還支持利用熱汽球或火箭之類的道具,在大氣層施放二氧化硫等硫化物,達到火山噴發的效果,雖然會引起酸雨,但也可以幫地球降溫。
16 年前
友站推薦
【2021諾貝爾經濟學獎】美國學者扭轉「最低工資提高會降低就業率」誤解,「關連性研究」推進社會科學實用性
關鍵評論 - 丁肇九
俄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拍賣獎章援助烏克蘭,決標價破億美元創紀錄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研究細胞運用氧氣獲肯定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簡介
INSIDE - 中央社
諾貝爾獎名單3日起陸續公布:中研院士翁啟惠化學獎呼聲高,澤倫斯基被看好獲和平獎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2022諾貝爾化學獎】美國、丹麥學者以「點擊化學」研究共享殊榮,夏普勒斯成第5位二度獲獎科學家
關鍵評論 - 黃皓筠
被譽為「固態物理的教宗」,半世紀以來理論物理界最閃耀的名星菲利普.安德森
關鍵評論 - 物理雙月刊PSROC
2021 諾貝爾醫學獎 由二美國學者共同獲獎
INSIDE - 中央社
時隔半世紀女性物理學家終獲諾貝爾獎,美加法科學家「徹底改變雷射物理學」
INSIDE - 極客公園
諾貝爾獎得主:人類別想太空移民了,面對地球氣候變遷才是解決之道
INSIDE - Heemi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