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發表搭載 GTX 級獨立 GPU 的遊戲筆電與小愛音箱 mini ,小愛音箱 mini 較有望引進台灣
除了小米 MIX 2S 以外,小米也在此場發表會宣布小米遊戲本(電競筆電)與小愛音箱 mini ,雖然台灣小米不排除引進任何產品的可能性,不過透露小愛音箱有可能有機會引進台灣,但依照當下的應用狀況,或許會循小米盒子模式,搭配其它的語音助理(例如 Google Assistant )登台。 小米遊戲本採用無標誌極簡設計,厚度為 20.9mm ,鍵盤採用四分區型 RGB 發光(非獨立鍵光),並具備 5 個巨集按鍵,螢幕轉軸並非位於機身最後方,還有一小段空間。 核心規格則採用 15.6 吋螢幕,搭配 Intel 第七代 Core i7 標準電壓版處理器,以及 16GB RAM , 256GB SSD
7 年前
為能夠塞進超薄筆電, NVIDIA 提供降頻版的 GeForce MX150 GPU
由於電競熱潮,不少裝載基礎 GPU 的筆記型電腦也喊出"微電競"這類很"ㄎㄧㄤ"的口號,例如搭載 GeForce MX150 系列的筆記型電腦就常常被以這樣的名義行銷,不過對一些非核心玩家來說確實也因為具備獨立 GPU 後終於能游玩基本的網遊也是誘因;為了 10W 設計超薄設計的產品,根據報導, GeForce MX150 最近悄悄多了新的版本,藉由犧牲些許性能換取更低的熱設計。 標準的 GeForce MX150 為 1D10 ,而針對低功耗設計的版本為 1D12 ,相較標準版 1469MHz 基本時脈、 Boost 時脈為 1,532MHz 與 1,502MHz 的記憶體時脈設定, 1D1
7 年前
是CES 2018 : Razer 發表有點狂的 Project Linda 另類電競筆電,把 Razer Phone 當核心還有觸控螢幕這篇文章的首圖
CES 2018 : Razer 發表有點狂的 Project Linda 另類電競筆電,把 Razer Phone 當核心還有觸控螢幕
雖然不少廠商推出把智慧手機結合螢幕、鍵盤模組後當成文書筆電使用的產品,不過這樣的概念由 Razer 去構思就會得到截然不同的結果; Razer 去年在 CES 展示了基於 Blade Pro 的三螢幕筆電 Project Valerie (結果在展場遭竊...囧 ),今年的概念也依舊是筆電設計,稱為 Project Linda ,外觀看起來就像一台 Blade Stealth ,唯獨觸控板的部分好像有點怪怪的...嚴格來說 Project Linda 可以視為一台 Android 筆電,但又不僅只是一台 Android 筆電,它是作為日前所推出的 Razer Phone 的電競用 Dockin
7 年前
是CES 2018 : Intel Core + AMD GPU 的 Core G 系列處理器正式發表,鎖定中高階電競筆電這篇文章的首圖
CES 2018 : Intel Core + AMD GPU 的 Core G 系列處理器正式發表,鎖定中高階電競筆電
Intel 先前所發表備受矚目的 Intel Core 處理器結合 AMD RX Vega GPU 的 Intel 第八代處理器選在 CES 正式發表,同時 Intel 也將這系列產品定於全新的 G 系列,作為主打省電的 U 系列以及追求高效能的 H 系列以外的新系列,而 G 系列的定位則是鎖定具遊戲級性能 GPU 的輕薄設計產品。 目前首發五款處理器型號分別為 65W 的 i5-8306G 、 i7-8705G 、 i7-8706G 與 100W 的 i7-8809G 、 i7-8709G 。搭載 Intel Core G 系列的首批產品預計在第一季問世,將由 Dell 、 HP 與 Int
7 年前
是Intel 第八代 Core 處理器三代架構同堂,強調以整體使用體驗而非硬性以架構歸代這篇文章的第2圖
Intel 高效能筆電處理器也將六核化, Intel i7-8720HQ 規格曝光
或許或多或少受到 AMD Ryzen 影響, Intel 縮短了七代 Core 與八代 Core 平台的時間,而在推出筆電的低電壓版本(實質上架構仍是 Skylake )、桌上型的 Coffe Lake 外,現在針對筆電的高效能版本 i7-8720HQ 的 CPU-Z 截圖也在網路上曝光,而這次 i7-8720HQ 也跟進桌上型筆電版本,一舉搭載 6 核心、 12 執行緒,基本時脈定在 2.4GHz ,可 Boost 到 3.6GHz ,另外 L3 大小高達 9MB ,至於單核心性能約列在 370 分,多核心則為 2,414 分,已經直逼桌上型的 i7-6700K 。 目前預計搭載 Intel
7 年前
是AMD 、 Intel 為對付 NVIDIA 破冰合作,將截長補短聯手打造筆電用處理器這篇文章的首圖
Intel 8 核 CPU 與 AMD GPU 的處理器合作計畫 Palo Alta P22 在兩年前就開始進行
Intel 在第八代 Core產品線最大的爆點,莫過於與 AMD 破冰攜手打造的筆電型高效能處理器 Kaby Lake G ,而消息指出這項計畫實際上已經著手進行達 2 年之久,而先前的代號則稱為 Palo Alta P22 ,也就是近一兩年傳出採用 Intel CPU 結合 AMD GPU 的處理器消息也早透露端倪。 而這款應用處理器也將會是 Intel 在筆電產品的新高峰,因為光是在處理器方面,就將使用到 8 核心,除此之外從資料中整合 HBM 記憶體,也不難推測這款處理器將整合 AMD Vega 架構的 GPU ,也一補過去 Intel 處理器內顯貧弱的問題,更重要的一點是藉由 EMIB
7 年前
是全亞洲最大的電競派對上線啦! WirForce 2018 千名 BYOC 玩家狂歡四天三夜這篇文章的首圖
全亞洲最大的電競派對上線啦! WirForce 2018 千名 BYOC 玩家狂歡四天三夜
亞洲最大規模的電競派對 2018 WirForce 今天開始正式起跑,場地延續去年在台北花博舉辦,同時 BYOC 區域擴大到 1,056 個席次,並打造三大舞台、八大對戰區,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也允諾今年不會再發生像去年跳電的情形,同時中華電信也全力支援光世代寬頻網路,就要讓玩家在這四天三夜的電競盛會中盡情的揮灑青春。 今年主要以主舞台、 BYOC 舞台與野台三大舞台,以及潛水區、綜合遊戲區、英雄聯盟區、涉及遊戲區、暴雪遊戲區、 Steam 區、野史遊戲區與無限制區八大對戰區構成,而今年也預計在 25 日周五晚間 22:00:23:30 正式舉辦開幕演出,將邀請包括梯依恩x鼓手小安、DJ 問號
7 年前
是台北市長力挺電競產業,拍攝 WirForce 2017 前導短片這篇文章的首圖
台北市長力挺電競產業,拍攝 WirForce 2017 前導短片
由 4Gamers 舉辦的亞洲最大電競派對 WirForce 2017 即將在下周四於台北花博爭豔館登場,而最新的一段預告片由"柯 P "台北市長柯文哲單當主角,化身為 BYOC 玩家攜帶自己的電競配備到 BYOC 區與玩家同樂,也未日前台北市府宣布力挺電競做出最強力的宣傳。大會現場更由 NVIDIA 、中華電信、 Intel 、技嘉科技 AORUS 、 華碩 ROG 玩家共和國 、 Twitch 、 Cygames, Inc.與 MSI 微星科技參與,除了展示最新技術與產品外,也會推出限定優惠活動。 NVIDIA 將以 GTX 10 系列比電與桌機搭配大作"天命 2 "壓陣,同時日前發表的星
7 年前
是AMD 、 Intel 為對付 NVIDIA 破冰合作,將截長補短聯手打造筆電用處理器這篇文章的首圖
AMD 、 Intel 為對付 NVIDIA 破冰合作,將截長補短聯手打造筆電用處理器
對於 Intel來說,雖然現在在 PC 的 CPU 市場它依舊是老大,不過談到 GPU ,恐怕就是長久以來的痛,即便近年內建 GPU 性能有所提升,但比不上提升性能後產生處理器功耗與發熱的增加,也常被 GPU 品牌拿來作為對照組,當然對於一般文書型機種內建 GPU除非廢到離譜,否則只要畫面輸出正常都是沒問題的,但現在 PC 市場、尤其筆電的寵兒是電競機種,而沒有獨立顯示的筆電也談不上電競筆電,在電競筆電 GPU 的領域,雖然 AMD 也還存在,但幾乎是 NVIDIA 的天下;現在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或許也可說搞不好是蘋果牽線), AMD與 Intel 終於要自 1980 年以後再度合作,旨在打
7 年前
是微星GT75VR Titan內建SteelSeries機械RGB背光鍵盤這篇文章的首圖
微星GT75VR Titan內建SteelSeries機械RGB背光鍵盤
微星宣布推出全新電競筆電 GT75VR Titan ,除主打出自未來戰機的外型設計外,更強調首度搭載與 SteelSeries 共同開發的 RGB 機械式全彩背光鍵盤,強調與全尺寸機械鍵盤手感相同,行程為 3mm ,並具備 1.5mm 最短觸發行程,並於置腕區略為抬高使操作更舒適,而無論是採用單一 GTX1080 或是使用 GTX1070 SLI 的版本,建議售價都為 129,800 元台幣。 GT75VR Titan 使用支援 G-Sync 的 17.3 吋 120Hz 4K UHD IPS 螢幕,達 100% RGB 與 95% NTSC 色域,核心搭載 Intel i7-7820HK 處
7 年前
友站推薦
AMD 發表 Ryzen 5000 系列處理器,瞄準遊戲、創作筆電市場
INSIDE - Heemi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