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花了大量時間交叉評測,只想證實無論筆記型或桌上型 Core i 對上 Ryzen (在實際使用)並沒有輸

2020.08.18 06:05PM
照片中提到了INTEL H-SERIES PLATFORM DESIGNED FOR GAMING、$699、System Price Point,包含了柴油機、牌、儀表、柴油染料

雖然將在 9 月發表的 Tiger Lake 對 Intel 在消費市場無非是一劑強心針,但同時 AMD Ryzen 系列持續壯大對當下的 Intel  也是相當頭痛的問題,自去年起 Intel 不斷強調" The Real World Performance ",今年也持續積極與媒體溝通競爭對手的比較基準並非符合實際情境。

照片中提到了COMMON AND REALISTIC PC USAGES、SURF THE、WEB,跟橫濱橡膠公司有關,包含了展示廣告、數碼展示廣告、公共關係、牌、多媒體

▲ Intel 強調 SYSmark 的測試項是集結多數消費者常用軟體進行測試

照片中提到了WHAT ABOUT OTHER BENCHMARKS THAT USE REAL APPLICATIONS?、SYSMARK 25、PCMARK'10,跟Chromebook有關,包含了多媒體、計算機程序、介紹、電腦、多媒體

▲雖然 PCMark 測試看似公允,不過許多基準軟體是使用一般消費者不會使用的開源軟體

照片中提到了MOBILEMARK* - PERFORMANCE QUALIFIED BATTERY LIFE、Profile、Scenarlos and application used,包含了之字形、計算機程序、多媒體、屏幕截圖、電腦

▲ Intel 認為以一般人常用軟體進行測試的結果才有意義

Intel 指出, AMD 的測試方式是以跑分軟體為基準,不過這些跑分軟體與一般消費者實際使用情境仍有相當大的落差,確實 AMD 在特定跑分測試取得搶眼的分數,帳面上亦有超越 Intel 同級產品的表現,但到了真實環境的情況, AMD 實際的表現就不如其宣稱的來的亮眼。

照片中提到了H-SERIES SYSTEMS TESTED、Lenovo R7000-2020、Lenovo Y7000-2020,跟英特爾、英特爾有關,包含了生活中斷、字形、數碼展示廣告、顯示裝置、屏幕截圖

▲ Intel 以三款使用相同框架與基本配置、不同 CPU 的高效能型筆電進行測試

照片中提到了WHAT MATTERS: REAL WORLD GAMEPLAY、Cinebench、Gameplay Average FPS,包含了忽略女性獲取貨幣、字形、牌、儀表、貨幣

▲特定測試確實 AMD 表現亮眼,但實際遊戲卻非如此

照片中提到了Better Performance、Across popular game titles、AMD RYZEN7 4800H,包含了屏幕截圖、計算機程序、電腦、屏幕截圖、儀表

▲ Intel 強調在實際遊戲的表現 Ryzen 並未如宣稱一樣超越 Core i

照片中提到了FREQUENCY YIELDS BETTER GAME PERFORMANCE SCALING THAN CORE COUNT ACROSS GENRES、Game Scaling vs Frequency、Game Scaling vs Core Count,包含了屏幕截圖、角度、屏幕截圖、線、儀表

▲在遊戲,超過 6 核以上的核心數提昇仍不及拉高時脈來的顯著

Intel 指出,在遊戲平台方面, AMD 強調其 Ryzen 4800H 的表現超越 Intel Core i7-10750H ,而在 Cinebench 與 3DMark 的物理測試項確實以多核心輾壓價位更高的 Core i7 ,但在實際遊戲測試部分,卻在多數遊戲的平均 fps 表現落後於價位相近的 i5-10300H ,若以遊戲玩家實際體驗, Intel 仍占優勢;從 Intel 的數據資料分析,撇開架構差異,多核心固然在當代遊戲開始發揮效果,但超過 6 核心後在遊戲的幫助就越來越不明顯,然而高時脈仍對遊戲有相當直接且縣性的提升。

照片中提到了U-SERIES SYSTEMS TESTED、НP Envy x360 15z、НP Envy x360 15t,跟英特爾、英特爾有關,包含了生活中斷、字形、數碼展示廣告、牌、儀表

▲低電壓則著重電池模式的體驗

▲低電壓筆電用戶的日常應用

照片中提到了BENCHMARK PERFORMANCE CHANGES ON BATTERY、Performance Change Between AC Power and Battery、SYSmark 25,包含了Revista蟒蛇、源代碼電影海報、雜誌、文本、蟒蛇

▲比較電池與接電的效能差異

照片中提到了RELATIVE PERFORMANCE ON AC AND BATTERY、On AC Power、On Battery,包含了嘉實多動力1、戰場4、牌、儀表、嘉實多

照片中提到了10TH GEN CORE GAINS SIGNIFICANTLY ON RUG PERFORMANCE、On AC Power、DC,包含了戴維斯酷派的誕生、顯示裝置、字形、酷的誕生、儀表

▲ AMD 平台在電池模式下的效能有明顯下降

照片中提到了PERFORMANCE QUALIFIED BATTERY LIFE - MOBILEMARK 2018、Battery Life (Hours)、Performance (MM18 Score),包含了都會、能源、儀表、牌、線

▲乍看下 Intel 平台居然輸了過往自豪的續航力

照片中提到了AC VS. DC PACKAGE POWER - PCMARK 10 APPLICATIONS、Core i7 Package Power、Ryzen 7 Package Power,包含了卡諾應用、字形、儀表、區域、線

照片中提到了AC VS. DC FREQUENCY-PCMARK 10 APPLICATIONS、Core i7 Frequency、Ryzen 7 Frequency,包含了立體聲比勒費爾德、盧扎德、產品、儀表、字形

▲但 AMD 平台在電池模式下的能源轉換效率並不出色

照片中提到了ENABLING THE ECOSYSTEM、Intel continuously enables、developers through toolkits to,包含了系統中的錯誤、字形、數碼展示廣告、牌、系統

▲ Intel 自 Ice Lake 導入 AI 加速技術

把比較轉換到 U 系列的省電平台, Intel 認為此平台的用戶重視的是外出攜帶使用,多以文書、上網與簡單的影音處理為主,著重電池續航與實際使用表現;而 AMD 的 Ryze 4000U 系列平台確實較過往有相當出色的表現,但若拔掉變壓器改使用電池驅動後, AMD 平台卻出現相當詭譎的情況。

把雙方的電池模式設定在平衡效能進行比較,雖然 Ryzen 4000 U 系列在續航力部分擊敗過往以續航力自豪的 Intel U 系列平台,不過若端看能源效率, Ryzen 4000 U 系列平台的功耗效能比卻相當低落;進行深度分析後, AMD 的 Ryzen 4000 U 系列在電池模式下將時脈設定在相當保守的低時脈,也導致空有多核心卻無法在執行日常應用有出色的性能。

此外, Intel 也強調自 Ice Lake 起, Intel 開始導入 AI 硬體加速架構,雖然這是一條長遠的路( NVIDIA DLSS 2.0 表示:),不過 Intel 已經陸續與像是 CyberLink 、 Adobe 等軟體公司合作,強化 AI 在影、音軟體的應用,放眼未來,可使處理器在日常生活應用有更好、更省電的體驗。

照片中提到了Vs. AMD Ryzen 9 3900XT、> $400、AMDRyn ooxt,包含了軟件、字形、牌、儀表、屏幕截圖

▲ 400 美金等級桌上型 CPU 平台比較

當然, Intel 也簡單對比桌上型平台多核 VS 高時脈的差異,表示在 400 美金層級,縱使 AMD 的 Ryzen 9 3900XT (台灣報價近 1.59 萬)有高達 12 核心,但與同價格 8 核心的 i7-10700K (台灣報價 1.19 萬)比起來,搭配相同 GPU 、記憶體與 SSD 的前提下,遊戲的體驗仍較出色。

總結來說, Intel 花了許多時間進行對比,就是想證實 AMD 雖然確實在帳面數據有趕上 Intel ,但 Intel 並未在實際體驗落後,對遊戲玩家或是文書使用者,仍較同級產品有更好的體驗,但也由於是日常體驗,也難以透過測試軟體呈現。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AMD 的提升是事實, Intel 卡在 14nm 太久也是事實,到底要選擇 AMD Yes ,或是繼續 Intel Long Live ,就看使用者怎麼抉擇。

18 則回應

  • 對,Intel自己說仍然是最好
    2020-08-21
  • 呵呵AMD Yes
    2020-08-21
  • 好廢的事情
    2020-08-21
  • 會證明沒輸就是雙方水準相當了,那幹嘛買貴的Intel
    2020-08-21
  • 說那麼多,那些軟體商為你牙膏廠一直優化了那麼多年。一個三代就讓你哭著喊:人家的cpu打遊戲還是最棒了。那四代怎麼辦?還有腳位一直換......賣cpu還強迫買板子呢
    2020-08-21
  • 效能沒輸 但價錢輸了
    2020-08-21
  • 看軟體開發商有沒有針對cpu或顯卡寫程式修改效能吧
    2020-08-20
  • AMD ryzen 3 3300x超頻,遊戲表現可以打到i7,這差價還能把買RTX2060 SUPER的預算提高到能買RTX2070 SUPER,不要說2060跟2070玩遊戲實際沒差
    2020-08-20
  • 開始講體驗啦,軟體各自最佳化再來比
    2020-08-20
  • 沒輸呀 但你太熱太貴我幹嘛一定選你
    2020-08-20
  • 等TGL出來再說
    2020-08-20
  • 花錢(找人評測)買來的證據可信嗎?如果真的好,使用者會感覺出來的。
    2020-08-20
  • 效能沒有輸,只是消費者不爽你…貴桑桑還擠牙膏
    2020-08-19
  • 小朋友吵架ㄛ 要嘴也是嘴驅動
    2020-08-19
  • 價格慘輸忘了說
    2020-08-19
  • 做那麼多測試,消費者的選擇才是結果。
    2020-08-19
  • 圖表王表示 : 用圖表贏你~🤓
    2020-08-19
  • 既然如此,為何有價差?
    既然如此,為何還要花較高的成本生產高階的CPU?
    20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