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天堂 巷口遊戲攤 sega 1986年懷舊遊戲 [巷口遊戲攤]太空哈利:軌道射擊遊戲的濫觴(SEGA Mark III篇) 太空哈利不但導入當時最先進的Super Scaler繪圖技術,讓3D畫面效果有著突飛猛進的進步,也引發軌道射擊遊戲的熱潮,是款相當具有歷史意義的作品。 家用主機無法扛起的重擔 《太空哈利》的名稱直接音譯自Space Harrier,Harrier這個字的原意為鷂(似鷹而小的鳥類),為什麼會採用音譯的原因,至今已不可考。 本作最初推出於大型電玩平台,以SEGA先前推出的機車競速遊戲《超級機車賽》的硬體為基礎,利用Super Scaler繪圖技術來創造擬似3D的視覺效果。這個技術由鈴木裕領軍的AM2開發小組研發,程式會以3D座標計算個物件所在的位置,然後在繪圖的時候將點陣圖透過放大、縮小、堆疊等方 國寶大師李文恩 8 年前
遊戲天堂 巷口遊戲攤 sega 1986年懷舊遊戲 [巷口遊戲攤] 幻想空間:SEGA初代吉祥物的悲劇故事 如果將SEGA的吉祥物論資排輩放在一起比較,筆者先前介紹過的Alex Kidd排行老二,音速小子要往後排到第三,元老的寶座則要留給《幻想空間》的主角Opa-Opa。 登上競爭對手主機的SEGA初代吉祥物 《幻想空間》是SEGA於1986年3月28日發售的大型電玩射擊遊戲,主角Opa-Opa有著雞蛋一般的外型,並由紅藍綠黃4色構成,配色相當鮮明,雖然是飛行器,卻有著大大的翅膀,而且在落地時還會伸出雙腳步行,由於其造形相當可愛,普遍被視為第一位SEGA的吉祥物。 本次要介紹的SEGA Mark III移植版於同年6月15日推出,雖然這台主機的普及率無法與Famicom相提並論,但是因為發售日期晚了 國寶大師李文恩 8 年前
遊戲天堂 巷口遊戲攤 famicom irem [巷口遊戲攤] 成龍踢館2:硬派寫實的私法正義 《成龍踢館2》與初代遊戲有著極大的差異,遊戲場景不但採用寫實風格,也增加了過場動畫的演出,營造出有如電影般的冷酷氛圍。 踏上報仇之路的Thomas 根據遊戲說明書的劇情提要,主角Johnny Thomas生活在某個腐敗的城市,因為藥物實驗的關係,Thomas陸續失去了母親、姊姊以及父親。在這個意外事件之後,Thomas為了對抗藥商,他離開了腐敗的警政系統,加入了私人特務機構,追查這些不法勾當。 《成龍踢館2》的背景劇情充滿美式電影的英雄主義,與其相信政府、警察會主持公道,不如靠自己的力量打擊犯罪,與初代作品《成龍踢館》那種廉價的英雄救美相比,2代的劇情帥氣多了。 除了劇情設定更加硬派之外,遊戲 國寶大師李文恩 8 年前
遊戲天堂 巷口遊戲攤 任天堂 famicom irem 1985年懷舊遊戲 [巷口遊戲攤] 成龍踢館:成龍、李小龍、快打旋風,混在一起做撒尿牛丸啦 由於《成龍踢館》也是在合卡常見的遊戲,所以知名度應該也不會太低,雖然這款作品本身沒有太大的亮點,但是在題材選擇與開發者身上,反而藏著許多有趣的豆知識。 融合2部電影題材 《成龍踢館》是1984年由Irem推出的大型電玩遊戲,並於半年後由任天堂移植至Famicom。美國版原名為《Kung-Fu Master》,照字面上翻譯就是功夫大師,與遊戲內容相當貼近,但是其日文版本的原名卻是《Spartan X》,反而讓人摸不著頭緒。 其實《Spartan X》這個名稱也是成龍電影作品《快餐車》在日本上映時使用的名字,而兩者之間的巧合之處,不僅是標題名稱一樣,有趣的是男主角的名字都是Thomas,而等待英雄 國寶大師李文恩 8 年前
遊戲天堂 巷口遊戲攤 famicom konami [巷口遊戲攤] 宇宙巡航艦II GOFER的野望:威力驚人的縮水移植(Famicom篇) 在看完了PC-Engine版的《宇宙巡航艦II》介紹後,我們再回頭看看Famicom版,會發現它雖然與大型電玩版相去甚遠,但透過VRC IV晶片的協助,展現了超越初代作品的驚人品質。 開外掛,搭載強化晶片 在大型電玩版《宇宙巡航艦II》上市後約9個月的時間,Konami就將遊戲移植至Famicom,然而受限於硬體機能的限制,它與PC-Engine版的畫面與聲音表現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將Famicom版與大型電玩版兩相比較,會發現雖然彼此的遊戲畫面天差地遠,但還是有些神似之處,依稀看得出是同款作品。這種因為家用主機的硬體機能比不上大型電玩,而造成遊戲內容有所不同,在當時是相當常見的情況,比較不同 國寶大師李文恩 8 年前
遊戲天堂 巷口遊戲攤 konami pc-engine 1992年懷舊遊戲 [巷口遊戲攤] 宇宙巡航艦II GOFER的野望:畫面、系統全面升級(PC-Engine篇) PC-Engine的玩家等了6年才盼望到《宇宙巡航艦》的移植,過了1年之後就推出續作的移植版,並採用CD-ROM光碟做為儲存媒體,讓玩家再次看到PC-Engine主機的實力。 提供多種武器選擇 在初代《宇宙巡航艦》之後推出的續作可以分為2個不同的系列,在1987年登場的《宇宙巡航艦2》以MSX電腦為平台,而1988年推出的《宇宙巡航艦II》則為大型電玩平台,2者的名稱雖然很接近,區別僅為使用阿拉伯數字與羅馬數字,但遊戲內容卻完全不同。然而從更後面推出的作品都採用羅馬數字來看,宇宙巡航艦II才是系列中的正統之作。 與初代作品相比,《宇宙巡航艦II》採用了相同的武器升級系統,但是加入了許多不同型態 國寶大師李文恩 8 年前
遊戲天堂 巷口遊戲攤 konami konami code pc-engine [巷口遊戲攤]宇宙巡航艦: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 宇宙巡航艦在遊戲史上樹立了橫向捲軸射擊遊戲的典範,也是第一款具備「Konami密技」的遊戲,在大型電玩版推出之後,也陸續移植到許多家用主機,筆者這次就挑選遊戲畫面與大型電玩版比較接近的PC-Engine版進行介紹。 自由的升級系統 Konami在1981年時,於大型電玩平台推出了橫向捲軸射擊遊戲Scramble,遊戲畫面會強制往右邊捲動,玩家需要一面閃避凸起的山壁,一面用機槍及炸彈攻擊敵艦,可以說是宇宙巡航艦的雛型。 宇宙巡航艦在1985年於大型電玩平台推出,在1年後移植至Famicom,並陸續移植至MSX等許多家用電腦,PC-Engine版則到1991年末才推出。雖然這個移植版讓玩家苦苦等了 國寶大師李文恩 8 年前
科學新知 巷口遊戲攤 pony famicom 1985年懷舊遊戲 [巷口遊戲攤] 月面撞球:打場不一樣的奇幻撞球吧 這又是款許多人應該都會在「合卡」中看過的遊戲,或許玩家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好好的撞球,會取這個奇怪的名字。其實只要看到遊戲包裝,這個問題就豁然開朗。 你看過它的包裝嗎 ? 筆者在小時候也是透過合卡認識月面撞球,其日版名稱為Lunar Ball,從字面上翻譯為月亮、球,不過遊戲的內容就是撞球,頂多是球桌外的區域有些像是月球表面的坑洞,因此也對遊戲名稱的由來相當好奇。 直到後來看到遊戲的包裝後,才瞭解遊戲名稱代表的含意,包裝上的圖按就是1支長長的撞球桿,將太陽系中的行星當作撞球來打,包裝背面則寫著「未來派感覺的球類遊戲登場!!」,不得不說這樣的設定還蠻有趣的。 有趣的是,美版的遊戲將名稱改為Luna 國寶大師李文恩 8 年前
遊戲天堂 巷口遊戲攤 famicom konami 1985年懷舊遊戲 [巷口遊戲攤] 一二功夫:格鬥遊戲的先行者 在格鬥遊戲的發展過程中,快打旋風II可以說是個重要的里程盃,在那之前雖然不乏以格鬥為題材的遊戲,卻沒有任何一款作品可以引爆如此壯觀的風潮,不過在「史前時代」中,仍然有許多值得品嘗的作品。 罕見的「非移植」作品 講到格鬥遊戲的源頭,不可不提的3款遊戲就是決戰富士山、空手道以及一二功夫,這些遊戲墊定了格鬥遊戲的基本展現型式,其中應該以這次要介紹的一二功夫最廣為人知。 通常來說,一般遊戲的家用版會以大型電玩版為基礎進行移植,即便受限於硬體機能差異,而造成家用版的畫面、聲音表現效果縮水,但還是看得出兩者是同款遊戲。但有趣的是,一二功夫雖然在很短的時間內推出大型電玩與家用等不同版本,但是它們卻很罕見的是 國寶大師李文恩 8 年前
遊戲天堂 巷口遊戲攤 任天堂 famicom 1985年懷舊遊戲 [巷口遊戲攤] 氣球大戰:飛翔於夜空的浪漫之旅 長久以來飛翔一直是人類的願望之一,各國神話也不乏各種飛天的情節,例如嫦娥奔月、飛天魔毯、伊卡洛斯等等,然而遊戲界中也有2位勇者,靠著綁在頭上的氣球,展開了飛翔於夜空的浪漫(自殺)之旅。 1句話,1個經典 2016年迷你紅白機上市時,任天堂公司也順勢舉行了發售紀念訪談,第二回的訪談主題就是氣球大戰,來賓則為氣球大戰當年開發者之一的坂本賀勇。他提到氣球大戰的緣起,是因為任天堂開發第一部的部長橫井軍平對他說,「製作1款有飄浮感的對戰遊戲如何」,因此坂本賀勇便開始著手設計,於是氣球大戰就這樣誕生了。 氣球大戰與當時常見的2D動作遊戲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主角頭上綁了2顆氣球,能藉由拍動雙手提升高度,並緩緩 國寶大師李文恩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