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鉅變的遊戲世代(五): 不光只是硬體供應商,看 NVIDIA 怎用 Project Shield 展示未來遊戲願景這篇文章的首圖
鉅變的遊戲世代(五): 不光只是硬體供應商,看 NVIDIA 怎用 Project Shield 展示未來遊戲願景
在今年 CES 的 NVIDIA 發表會,讓人感受到 NVIDIA 也漸漸的在轉型,不再是過去那個重視硬體規格並瘋狂提供頂級硬體設計的廠商,從 NVIDIA Grid 到 Terga 4 再到 Project Shield ,反而提供許多不光只是概念性並且幾乎隨手可及的遊戲解決方案。 筆者也以近年的遊戲趨勢為題採訪了 NVIDIA ,他們以 CES 的這場重大發表的方案,詮釋他們勾勒出的未來遊戲新風貌。 以前說到 NVIDIA 與遊戲,多半的人會想到它們是 PC 上最大的獨立 GPU 供應商,更進階一些會說它們亦曾提供家用遊戲機 GPU 解決方案,但現在 NVIDIA 想表達的是,他們將過去的
12 年前
是NVIDIA Tegra 4 "Wayne" 正式發表,聲稱為目前最強行動應用處理器這篇文章的首圖
NVIDIA Tegra 4 "Wayne" 正式發表,聲稱為目前最強行動應用處理器
圖片來源: NVIDIA ( Facebook ) NVIDIA 如先前預期的在 CES 正式發表新一代行動應用處理器 Tegra 4 " Wayne ",架構與先前洩漏的投影片內容一樣,延續 Tegra 3 的 4-Plus-1 設計,擁有四顆 ARM Cortex-A15 核心搭配一顆省電用的第二代伴隨核心(架構依舊未公佈),網頁開啟速度超越 Tegra 3 2.6 倍, GPU 為 72 核 GeForce GPU 架構,號稱效能可超越 Tegra 3 六倍,並且支援 4K 影像。 Tegra 4 還特別標榜擁有針對手持設備拍照需求的 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12 年前
是Tegra 4 Wayne 架構投影片釋出,基於 4+1 設計搭配 72 核 GPU這篇文章的首圖
Tegra 4 Wayne 架構投影片釋出,基於 4+1 設計搭配 72 核 GPU
圖片來源: Chiphell 前幾天 NVIDIA 預言將在 CES 公佈新一代 Tegra 4 應用處理器,包括針對高效能設備的杯麵蝙蝠俠 Wayne ,還有針對手機順便發獨目龍便當的琴葛雷 Gray,而大陸的 Chiphell 網站弄來一張 Wayne 的架構圖,可從中推測一些可能性。 Wayne 採用獨家的 4-Plus-1 的架構,搭配共 72 個核心(渲染管線)的 GPU 以及 28nm 製成,並且開始支援 DDR3L 以及 LPDDR3 ,並可支援 USB 3.0 。 想先回顧一下 Tegra 3 的特色並簡單比較一下的話,可參考:這篇 細節方面,這次的 4-Plus-1 架構已經
12 年前
是北美有線電事業者將透過串流技術提供遊戲機級遊戲內容這篇文章的首圖
北美有線電事業者將透過串流技術提供遊戲機級遊戲內容
今年 NVIDIA Kepler 架構強打的 GPU 虛擬化技術 VGX 將可能從有線電視開始與一般人的生活結合了,根據彭博社的報導,北美有線電事業者將於 2013 年開始測試透過串流技術提供遊戲機等級的遊戲內容,預計在 2014 年正式推出服務。目前市場不乏雲端遊戲供應商如 Gaikai 或是先前的 OnLive ,不過當推動服務的源頭變成有線電事業者的時候,將可能顛覆整個遊戲產業生態。 因為相較於購買遊戲機,家中安裝有線電視的佔有率更高,並隨著高品質的數位影像提供,也連帶著需要提供高頻寬到安裝有線電視的家庭內,這就促成虛擬化串流遊戲興起的關鍵。因為雲端遊戲最大的阻礙,還是在於穩定的網路頻寬
12 年前
是Kepler 架構讓 Maximus 2.0 以及 VGX 提昇專業工作站效率這篇文章的首圖
Kepler 架構讓 Maximus 2.0 以及 VGX 提昇專業工作站效率
去年 NVIDIA 發表過針對專業工作站的 Maximus 技術,今年則在年度盛會 GTC 發表 GPU 虛擬化技術 VGX ,隨著 Kepler 架構的專業卡 Quadro K5000 以及 Tesla K20 即將問世, NVIDIA 舉辦一場小型的媒體聚會講述在 Kepler 加持下的兩項技術為影像工作站以及工作室帶來的好處。 跳轉繼續: Maximus 技術是由 CPU 、 Quadro 卡以及 Tesla 卡三項要素所構成,讓三者各司其職加速整個專業影像軟體的處理程序,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達到近乎即時性的渲染,減少完成繪圖後等待渲染顯像的時間,改善影像繪圖產業的工作流程。 Maximu
12 年前
是基於 WiGig 規範, USB-IF 發表 MA-USB 無線傳輸規範這篇文章的首圖
Computex 2012 :差點就跳過、搭載 Kepler 架構 GTX680M 的 Dell Alienware M17x
因為在會場根本已經陷入嚴重恍神的狀態下,被現場工作人員說一定要拍的這台 Alienware M18x 原來就是真正搭載 Kepler 架構的 GeForce GTX680M 的展示機,相較先前已經發表的 GeForce 600M 的家族產品仍是舊架構改名的產物,這款 GeForce GTX 680M 才是真正全新 Kepler 架構的筆店用 GPU , Alienware M18x 能選擇單卡或是雙卡 SLI ,另外 17 吋機種 M17x 則是僅有 GTX680M 單卡一種選擇。 另外包括微星 GT70 (看來先前買的人可能要悶一下了,之前出貨的版本印象中是 GTX675M ,仍是上一代架構
13 年前
是NVIDIA 神秘實驗室,耗資鉅額只為不良品解剖把脈這篇文章的首圖
NVIDIA 神秘實驗室,耗資鉅額只為不良品解剖把脈
如果想要看到一大堆報廢的 Tegra 或是 GeForce ,全世界大概沒有一個地方會比這裡還多了,位於 NVIDIA 總部中,有一間 Silicon FA Eletronic Lab ,就是專門收留不良的產品,也許是初期打樣被刷下來,或是生產過程出了紕漏,或是在消費者手中出了問題的,多半會送到這個地方來,說是 NVIDIA 晶片的驗屍中心恐怕也不為過吧! 跳轉繼續。 實驗室的導覽,就由這位資深不良晶片分析實驗室負責人的 Mr. Howard Marks 負責,他自嘲全世界唯一可看到大量 Kepler GF104 不良品的地方。畢竟 NVIDIA 是一家無晶圓廠公司,所有的晶片生產都必須不斷與
13 年前
是NVIDIA 新卡皇 GTX 690 回歸單卡雙芯設計這篇文章的首圖
NVIDIA 新卡皇 GTX 690 回歸單卡雙芯設計
NVIDIA 新世代架構 Kepler 先鋒軍 GTX 680 展現相較以往更高的功耗效能比,而今天再次發表效能更強的 GTX 690 , GTX 690 同樣基於 Kepler 架構,但是採用單卡雙芯的設計,總共有高達 3,072 顆的 CUDA 核心,根據新聞稿內容, GTX 690 效能直逼兩張 GTX 680 ,卻又比起兩張 GTX 680 進行 SLI 更省電且安靜。 不過筆者依稀記得,多年前某張單卡雙芯的旗艦顯卡曾發生過橋接晶片過熱間接影響兩顆 GPU 的情況,只是那已經是相當久以前的事情了。不過筆者個人還是比較期待萬元內主流等級的 GeForce 600 推出就是了。 根據新聞稿
13 年前
是微星搶發 IVY Bridge 電競筆電,強調與電競團隊Fnatic多年合作經驗這篇文章的首圖
微星搶發 IVY Bridge 電競筆電,強調與電競團隊Fnatic多年合作經驗
在 IVY Bridge 正式解禁後,就是一連串新筆電的訊息了,微星搶先發表兩款針對電競市場的中高階筆電,皆為 IVY Bridge 平台搭配 GeForce 600M GPU 的組合,並且還找來合作長達五年的電競團隊 Fnatic 的隊長 Patric ,跟媒體分享與微星共同打造電競筆電的感想。 順便一提,微星兩款電競新機與電影"復仇者聯盟"合作,在 5 月 15 號前購買加送一張"復仇者聯盟"電影片。(怎麼不是兩張阿 Orz) 跳轉繼續: Patric 提到,它本身的職業遊戲齡有 10 年,與微星在電競筆電的合作則長達五年,就一個職業玩家的觀點,電競筆電除了提供充裕的效能外,還要能讓他們在
13 年前
是NVIDIA 在臉書貼出新 GeForce 神秘預告...這篇文章的首圖
NVIDIA 在臉書貼出新 GeForce 神秘預告...
圖片來源: NVIDIA(Facebook) 才記得 NVIDIA 發表 GeForce 680GTX 不久,結果這幾天在 NVIDIA 官方臉書上又出現了一張這樣的暗示性圖片,如果是 GeForce 600 系列的中低階產品應該沒必要如此大張旗鼓吧?難道除了 GTX680 之外, NVIDIA 還有更高階的產品正蓄勢待發? 新聞來源: NVIDIA(Facebook)
13 年前
友站推薦
Nvidia 修改了一則「協議須知」,把圈內的用戶惹毛了!
INSIDE - 《合作媒體》PINGWES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