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傳2024年第一季已全面停產GTX 16系列,無硬體光追的GTX世代落幕
NVIDIA具備光線追蹤與Teosor Core的GeForce RTX系列顯示卡已經邁入第三世代的Ada Lovelace架構,不過因應市場需求,目前仍能在市場購買GeForce GTX 16系列顯示卡;然而中國消息指稱,NVIDIA已經在2024年第一季停產GTX 16系列顯示卡,並預期市場的庫存應該會在1至3個月內消耗完畢。隨著GTX 16系列停產,也意味著NVIDIA消費級GPU將全面邁向RTX世代,不支援光線追蹤與Tensor Core的GTX世代宣告落幕。 ▲GTX 1650仍占據Steam 2024年2月硬體調查的顯示卡第二位 即便是現在市場上仍能購得的GTX 16產品線也不多,
1 年前
NVIDIA RTX 3050 開賣,台幣 7,990 元起、基礎性能超越 GTX 1650
NVIDIA 最入門版 RTX 30 系列成員 RTX 3050 將在今日正式開賣, NVIDIA 台灣官方頁面的建議售價為 7,990 元起,目前台灣通路的報價的最入門版本(為 18 公分內的短卡設計)暫時也維持這樣的價格,不過目前似乎還無法購買,不過普遍散熱器介於 24 公分前後的主流版本多落在 1 萬前後,最高價的版本為華碩 ROG Strix ,將近 1.3 萬,但也有著 30 公分長的散熱器設計。 ▲ RTX 3050 的基本性能超越 GTX 1650 以外,具備即時光線追蹤與 DLSS 更是賣點 RTX 3050 的產品定位是作為 GTX 1650 的後繼產品,但相較 GTX 16
3 年前
AMD 將 Radeon RX 5500XT 降頻並搭 3GB RAM 改為 Radeon RX 5300 ,鎖定 GTX 1650 超頻版
雖然 AMD 與 Intel 都正強化 CPU 的內建 GPU 性能,不過 AMD 的 Ryzen 4000 APU 也才剛推出不久, Intel 的 Yiger Lake 目前又僅會宣布筆記型電腦版本,加上內建 GPU 需共享系統記憶體,入門 GPU 市場仍有可圖,而 AMD 的 RX500 系列" Polaris "產品目前也邁入產品末期, AMD 終於宣布了一款入門級 RDNA 獨立 GPU , AMD Radeon RX 5300 ,搶攻入門 GPU 市場。 ▲ AMD 表示 RX 5300 可完勝 GTX 1650 OC 版 Radeon RX 5300 嚴格來說就是 Radeon
4 年前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小改款升級,採高性能記憶體、 GTX 1650 Ti 與提供 120Hz 螢幕
作為 Intel Ice Lake 先鋒軍的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在推出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宣布進行小改版,也難怪前年初北美開出 Mercury White 內顯版本僅 1,000 美金的優惠價,雖然處理器依舊維持使用 Intel Core i7-1065G7 ,但記憶體自當前的 LPDDR4 提升道 LPDDR4X ,同時 GPU 亦自 GTX 1650 提升到 GTX 1650 Max-Q ,顯示器亦提供 FullHD 120Hz 高更新率版本,目前已經在北美開賣,建議售價為 1,799 美金起,至於原本的 Mercury White 調降為 1,299 美金、 GT
5 年前
傳 NVIDIA 將推出基於 GTX 1650 的 MX 450 筆電 GPU
NVIDIA 的 GeForce MX 系列 GPU 一直是許多低電壓處理器筆電用於強化圖形性能的好搭檔,畢竟 Intel 在先前的整合型 GPU 性能不佳,縱使是 MX 150 都有更好的性能表現,但隨著 AMD Ryzen 4000 、 Intel Icelake 平台的 GPU 性能越來越強大, NVIDIA 似乎也著手規劃更強的 GeForce MX 產品線;傳聞 3DMark 上出現一款代號 NVIDIA GeForce MX450 的 GPU 產品,其核心架構即是與 GTX 1650 相同的 TU117 。 Next Nvidia MX card with TU117 > 5
5 年前
NVIDIA 為入門級的 GTX 1650 更新 GDDR6 版本,公版卡長度也稍微變大張一些
雖然頂級 PC 玩家仍引領期盼 NVIDIA 今年能夠更新 GeForce RTX 產品線,推出具備第二世代光線追蹤的" Ampere " GeForce RTX 30 系列顯示卡,但畢竟新架構以往都是由高階產品依序下放,加上當前的 GTX 16 系列顯示卡正處在消費者容易購買的甜蜜點價格,以及武漢肺炎也加強不少玩家索性自主居家玩遊戲減少與人接觸的機會, GTX 16 當前仍有不錯的表現,而 NVIDIA 最近也更新官網上的入門級 GTX 1650 產品資訊,增加搭配 GDDR6 記憶體的版本。 ▲ GDDR6 版的 GTX 1650 可能為了確保性能與 GDDR5 版一致而調降時脈 可預期的
5 年前
傳聞 NVIDIA 將在十月底發表 GTX 1650 Ti ,做為卡位 AMD 平價顯卡的應對策略
日前 NVIDIA 在發表 GTX 16 系列產品時,產品線當中提供 GTX 1650 、 GTX 1660 與 GTX 1660 Ti ,以命名原則唯獨少了 GTX 1650 Ti ,不禁令人好奇到底是由於價格差異化或是甚麼原因導致 GTX 1650 並無 Ti 版本,不過日前有傳聞 NVIDIA 為了因應 AMD 可能要推出的 Navi 14 等級入門 GPU 、 AMD Radeon RX 5600 系列,將在 10 月 22 日發表 GTX 1650 Ti 。 作為定位在 GTX 1650 與 GTX 1660 之間的 GTX 1650 Ti 預期將提供兩者之間的價格與性能表現,同時使
5 年前
Razer 新款 Blade Stealth 13 不僅換上 Ice Lake 平台, 獨顯版配有 NVIDIA GTX 1650 顯示卡
在今年 Computex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就已經列在 Intel 首批搭載 Ice Lake 平台的裝置上,而全新一代的 Blade Stealth 13 在 IFA 正式公布,且除了採用 Ice Lake 平台外還有驚喜,就是搭載獨立顯示卡的版本從前一代的 MX150 等級提升到 Turing 圖靈架構的 GTX 1650 ,這也意味著新一代的 Blade Stealth 13 不再需要仰賴外接 GPU ,本身獨顯版就有充裕的遊戲級性能。 ▲基礎版雖未搭載獨顯,但 CPU 設定在 25W TDP ,比獨顯版的 15W TDP 更高 此次 Razer Blad
5 年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