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x86 Itanium 指令集架構 IA-64 硬科技:豆知識 64位元的x86和IA-64(Itanium)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源自於日文的「豆知識」是一種生活中少見的知識,一種另類的知識。可有可無,知道就好,不知道也無所謂。 從2018年1月至今,不學無術的筆者在癮科技發表了超過200篇的硬科技文章,只要一論64位元的x86指令集和Intel原本欽定的64位元真命天子IA-64指令集和Itanium處理器,留言區就常常出現讓筆者滿臉黑直線的「高見」,彷彿後者完全從歷史中銷聲匿跡一樣。 講的不客氣一點,不了解Intel在1990年代的64位元戰略規劃,你就無法徹底了解為何AMD的x86-64會讓Intel陣腳大亂,從心不甘情不願的擴充IA-32e/EM64T、一路直到將其正名為Intel 64讓IA-64逐漸消失的發展 痴漢水球 2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HP risc 指令集架構 PA-RISC 快取記憶體 硬科技:RISC諸神的黃昏系列 HP的PA-RISC (中) PA-RISC既然被公認是一個「保守的RISC指令集架構 (Conservative RISC)」,那麼科科們也就不得不了解一下這個RISC指令集究竟「保守」在哪裡。 我們先回顧Spectrum (光譜) 初版的開發時程: 1981年:HP開始組織人力研究全新的指令集架構,統計並分析IBM 370大型主機 (Mainframe) 的應用程式行為模式,也「理所當然」的選擇走向RISC指令集架構。 1982年初:HP實驗室完成指令集架構定義與相對應的虛擬記憶體系統。 1983年4月:開始實做第一個TTL (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電晶體邏輯) 實驗樣品。 1984年 痴漢水球 2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HP 伺服器 Itanium risc 指令集架構 旗艦處理器 PA-RISC 硬科技:RISC諸神的黃昏系列 HP的PA-RISC (上) 對於像筆者一樣有點年歲或有著資訊技術背景的科科們,一說到那些曾在伺服器市場叱吒風雲、最後一個一個被x86雙雄 (Intel, AMD) 逐出戰場的「RISC諸神」們,第一時間會想到的,不外乎至今仍碩果僅存且歷久彌新的IBM PowerPC、長期作為計算機結構「聖經級教科書」教學範例且曾經處處無所不在的SGI MIPS、在血腥異常的效能競技場經常橫掃千軍的傳奇王者DEC Alpha、以及仰仗著Solaris作業系統和龐大軟體資源而興盛一時卻漸漸繁華落盡的Sun/Fujitsu SPARC,但同樣出自於伺服器大廠HP的PA-RISC,似乎就很難帶來同樣令人感到那股似曾相似的「強烈存在感」。 由2位 痴漢水球 2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bm x86 硬科技 指令集架構 PowerPC 615 硬科技:幻之處理器系列IBM PowerPC 615(1994年) 時代背景:在1990年代初期,就開始不乏RISC處理器廠商企圖染指以x86處理器為主的個人電腦市場。其中最具代表性者,莫過於在1991年由AIM聯盟 (Apple IBM Motorola) 創立的PowerPC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With Enhanced RISC – Performance Computing,簡稱PPC),可視為IBM Power指令集架構的精簡版。IBM更在1994年發表瘋狂的PowerPC 615:不僅腳位與Intel Pentium相容,更直接內建號稱效能可與Pentium匹敵的x86核心。 源起於普遍被視為歷史上第一 痴漢水球 3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處理器 alpha risc 指令集架構 VAX CISC 硬科技:RISC諸神的黃昏系列 DEC的Alpha (上) 在計算機工業的歷史,一說到「眾人皆知的處理器效能王者」,很難不第一時間想到充滿傳奇色彩、而且對後世影響深遠的DEC Alpha處理器,在1990年代曾叱吒風雲一時,尤其在AMD的x86處理器發展史,更處處可見Alpha研發團隊留下的遺產。 在諸多RISC諸神之中,有別於IBM的Power、Sun的SPARC、HP的PA-RISC和SGI時代的MIPS,Alpha也是唯一「一剛誕生就非常厲害」者。更誇張的是,1992年發布的Alpha指令集架構,打從一開始就是如假包換的64位元架構,包括64位元的平面記憶體定址、64位元長度的整數資料暫存器與64位元浮點資料暫存器。 因問世較晚,而且DEC又以追 痴漢水球 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