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資訊 華碩 ROG g-sync DSC 大螢幕玩遊戲就是 High ,華碩推出支援 DSC 技術的 43 吋電競螢幕 ROG SPG43UQ 華碩宣布今天在台灣推出全新的 43 吋 4K 電競螢幕 ROG Swift PG43UQ ,其最大特色是搭載顯示串流壓縮技術/ DSC ,使其在不需犧牲螢幕品質、也不須連接雙 DisplayPort 的前提下,僅需以單一影像連接埠即可傳輸高解析度、可變更新率與 HDR 的影像。 ROG SPG43UQ 建議售價為 49,900 元。 DSC 隸屬 DisplayPort 1.4 規範之下的壓縮通用標準,透過 DSC 技術進行傳輸,可在單一連接埠提供 144Hz 更新與 4K 解析度效果,同時亦支援可變更新率,而支援 DSC 的 ROG Swift PG43UQ 即可藉此簡化連接、同時達到高品質 Chevelle.fu 5 年前
開箱評測 華碩 電競滑鼠 ROG 神秘透黑外型、可客製化銘板, ROG Pugio II 羅馬短劍重鍛再生 華碩 ROG 在 2017 年推出第一代 ROG Pugio 電競滑鼠,以羅馬短劍為名,承襲 ROG 電競滑鼠的免烙鐵更換微動開關設計,並具備可左右手操作的對稱設計、與可更換側邊鍵的機構,時隔兩年半,華碩推出 ROG Pugio II ,除了外型則大幅變動與具備 Chakram 的客製化銘板,還具備有線、藍牙語 2.4GHz 無線的三模設計。 ▲未啟動的 ROG Pugio II 相當低調 雖然 ROG Pugio II 仍可在整體造型保有 ROG Pugio 的設計風格,不過除了左右鍵、鼠腹上蓋改為燻黑半透明外殼之外,不同於原本修飾出銳角的側邊線條, ROG Pugio II 則有著更為圓潤 Chevelle.fu 5 年前
遊戲天堂 AMD 華碩 散熱器 rog strix RX 5700 華碩 ROG Strix RX 5700 系列顯卡過熱問題出爐,肇因於 AMD 建議的螺絲安裝壓力不足 華碩在去年推出的 ROG Strix 系列的 AMD Radeon RX 5700XT 與 Radeon RX 5700 傳出有溫度偏高甚至過熱的問題,尤其在與採用相似散熱器結構的競品比較下似乎未能發揮散熱器的實力,在歷經內部調查後卻發現原因意外的單純:散熱器的固定螺絲安裝壓力不足。 造成螺絲下壓力不足的原因則是由於 AMD 提供的官方建議螺絲安裝壓力為 30-40PSI ,華碩聲稱雖發現應該可承受更高的安裝壓力,但由於顧及 7nm 晶圓可能較為脆弱,故仍遵照官方建議的壓力進行安裝,最終華碩在經過測試後,將使用全新的螺絲,把安裝壓力提高度 50-60PSI ,使其散熱器的效果能夠發揮應有的水準 Chevelle.fu 5 年前
開箱評測 華碩 機殼 機箱 TUF TUF Gaming ARGB 外表粗曠硬派、內部規劃細膩的平價 ATX 機殼,華碩 TUF GT301 塔型機殼動手玩 隨著華碩將原本強調耐用性的 TUF 品牌重新定位,作為定位在入門但仍舊可靠的電競品牌之後, TUF 除了板卡產品以外,也推出不少自行設計或是聯名的周邊產品,而隨著近年電競市場越來越重視品牌忠誠, TUF 不僅與知名機殼品牌推出聯名機殼,華碩也推出掛上 TUF Gaming 的產品,此次測試的 TUF GT301 ,即是 TUF 品牌的塔型 ATX 機殼。 ▲ TUF GT301 尺寸在 ATX 機殼不算特大 由於 ATX 市場需求旺盛的關係,支援 ATX 尺寸的機殼仍是現在市場的最大宗,價格落差也相當大,從最便宜不到千元到萬元等,都能找到不同材質、不同空間規劃的機殼,而 TUF GT301 的 Chevelle.fu 5 年前
開箱評測 AMD 華碩 技嘉 radeon amd navi RDNA Full HD 高畫質超值顯卡, AMD Radeon RX 5500 XT 動手玩 雖然剛介紹完 AMD 對 Full HD 極致畫質玩家的殺手鐧 Radeon RX 5600 XT ,不過近萬元的價格對於預算導向的玩家可能還是略高了些,不過對龐大的 AMD 粉絲也還有更實惠的選擇,即是當前 Navi 架構的入場券 Radeon RX 5500 XT ,此次拿到兩款同質產品,包括技嘉 Radeon RX 5500 XT GAMING OC 8G 與華碩 Dual Radeon RX 5500XT EVO OC 。 ▲兩款 GPU 的風扇設定截然不同 Radeon RX 5500 XT 採用 AMD 新一代架構 RDNA 與台積電 7nm 製程,具備 22 個 CU ,共 1, Chevelle.fu 5 年前
開箱評測 ASUS 華碩 遊戲筆電 ROG Zephyrus 華碩ROG Zephyrus G14遊戲筆電動眼看:換上AMD Ryzen APU 效能更強但更低調 ASUS ROG Zephyrus G14機身厚度為1.79公分,本身重量為1.6公斤,實際螢幕尺寸則是14吋規格,ROG標誌改為低調的小尺寸銘牌設計,效能上由Ryzen 4000 H系列APU搭配NVIDIA GeForce RTX 2060獨立顯示卡,大致上可對應市面多數遊戲執行需求,14吋螢幕則可對應QHD 60Hz、Full HD 120Hz兩種顯示模式,並且採用PANTONE廣色域顯示表現認證,同時也支援Adaptive Sync同步顯示技術。 相較過往AMD在筆電機種應用競爭處於弱勢,但今年推出的Ryzen 4000系列APU顯然更吸引OEM業者應用在旗下主要電競機種,例如 Mash Yang 5 年前
開箱評測 ASUS 筆電 華碩 商務筆電 B9450 ExpertBook 華碩ExpertBook B9450動眼看:輕薄之餘更提供完整商務使用需求 商務機種ExpertBook B9450透過鎂鋰合金材質打造更輕薄機身,上蓋也採用ErgoLift設計,讓使用者開啟上蓋時也會將筆電本身撐起,藉此對應更舒適的鍵盤敲打角度,並採用軍規防護設計,在機身內部加入減震墊,藉此減緩筆電摔落時的力道衝擊,或是放入背包攜帶時減少擠壓影響幅度。 生活 筆電 此次在CES 2020期間同步更新的商務筆電ExpertBook B9450,實際上就是先前推出的ASUSPRO B9440後繼機種,主要針對行動辦公使用族群打造,不僅採用輕薄、高續航力,以及簡約外觀設計,同時也針對商務需求加入抗摔軍規設計,並且提供充足的I/O連接埠。 商務筆電ExpertBoo Mash Yang 5 年前
開箱評測 筆電 華碩 VivoBook 2020年款VivoBook系列動眼看:同樣以撞色、表達自我風格打造 華碩VivoBook此次分別推出採全金屬材質製作的VivoBook S系列,另外也針對不同價位需求推出僅採用金屬上蓋設計的VivoBook系列,以及全機採塑膠材質設計的VivoBook Classic系列,整體外型則維持過往華碩在VivoBook加入代表年輕、表達自我意念,並且透過簡單俐落、具有個性,以及撞色方式凸顯自我的設計風格。 華碩在今年CES 2020期間揭曉的新款VivoBook系列,同樣鎖定年輕學生族群,或是大眾市場使用需求打造,分別區分全金屬材質製作的VivoBook S系列,以及僅採用金屬上蓋設計的VivoBook系列,另外也推出全機採塑膠材質設計的VivoBook C Mash Yang 5 年前
雲端服務 ASUS 華碩 ChromeBook 商務 Ice Lake B9450 不到一公斤但可工作 10 小時的商務機,華碩 ExpertBook B9450 動眼看(加映首批通過 Project Athena 的 Chromebook Flip 動眼看) 華碩在幾年前曾推出設計令人相當驚艷的商務機種 ASUSPRO B9440 ,以相當輕薄但具備充裕的續航力為賣點,較可惜的是 I/O 位置配置在較怪異的轉軸下方、並僅有兩個 USB Type-C ,同時兩邊的 USB Type-C 功能不相同,今年華碩在 CES 的重頭戲則是繼承 B9440 精神但全面進化的 ExpertBook B9450 ,鎖定"商務遊牧民族"的行動商務客群,在更為輕巧但強固的機身設計提供更完整的 I/O ,同時即便是僅 870 克的版本仍可提供約 10 小時的連續文書續航力,對重視續航力的消費者還可選擇更大電量、續航力可達 20 小時的大電量版。 ▲ B9450 採用鎂 Chevelle.fu 5 年前
新品資訊 LED 筆電 華碩 Zephyrus CES 2020:華碩Zephyrus 14G筆電發表 上蓋能以LED燈改變顯示圖像 ASUS Zephyrus 14G上蓋外側搭載名為「AniME LED Matrix」的1200組LED燈模組,並且可透過軟體自定顯示排列圖像,甚至可以對應顯示動圖內容。 展覽 筆電 隨著AMD Ryzen 4000系列APU解禁,華碩也正式公布旗下新款Zephyrus G14與Zephyrus G15,兩者均採用AMD新款APU,並且可選擇搭配NVIDIA GeForce RTX 2060獨立顯示卡。 較特別的地方,在於Zephyrus 14G上蓋外側均搭載名為「AniME LED Matrix」的1200組LED燈模組,並且可透過軟體自定顯示排列圖像,甚至可以對應顯示動圖內容。至於機身部分 Mash Yang 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