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新知 積體電路 台灣科技 積體光路 雷射元件 半導體雷射 台灣團隊研發出更輕薄節能和平價的雷射元件 未來可望取代現有半導體雷射 簡單來說,積體光路是積體電路的下一步,傳遞的訊號會更快,現在台灣研究團隊已經搶先一步發展了。 台灣團隊結合太陽能材料鈣鈦礦與光纖,研發出更輕薄、節能、平價的雷射元件,今年2月登上國際頂尖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未來有望取代現有半導體雷射,可說是積體光路領域重大突破。 科技部今天舉行研究成果記者會。在科技部支持下,東華大學物理系教授馬遠榮、副教授賴建智、海洋大學光電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羅家堯與洛杉磯加大(UCLA )電機系教授劉佳明組成跨領域研究團隊,找到關鍵技術,把太陽能材料鈣鈦礦做成雷射。 科技部自然司司長羅夢凡表示,鈣鈦礦是一種過去比較常使用在製作太陽能板的 中央社 1 個月前
產業消息 數位科技與產品 積體電路 積體電路發明56周年紀念 — 謝謝德州儀器的 Jack Kilby [圖片來源:TI]Jack Kilby 成功發明的首個積體電路是將一個電晶體、數個電阻器和一個電容器嵌置在一片不到 15.24 公分長的鍺片上製成的。無論用哪種標準衡量,這種裝置都只能用粗糙來形容,但示波器螢幕卻顯示這塊積體電路確實能夠運作。Jack Kilby 時常調侃說,如果他知道自己發明的首個可實際使用的積體電路在接下來的40 年一直被人們所運用,他一定會「設計得更美一點」。 一代又一代電機工程師完成了他的這一願望,而未來的接班人還將繼續將他的原始設計變得更加完美。但是,回到 1958 年,究竟是怎樣的技術元件幫助 Jack Kilby 將其粗略的設計從設想變成現實呢?早在九年前,貝爾實 apex.co 6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