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 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Cyrix(中)

2020.05.27 06:00PM

先不論真實性,Cyrix 6x86號稱「可在第五代的平台,提供第六代的效能」,究竟是怎麼做到的?不外乎「相較於殘廢的Pentium,6x86具備2條功能完整的指令管線」和「非循序指令執行能力」。

當然,貨真價實的第六世代產品Intel Pentium Pro,除了動用節區記憶體定址的16位元程式碼效率不彰,依舊牢牢掌握著各方面的優勢。

6x86的弱點也很明顯:較落伍的製程,封印了其利於提昇時脈的深度管線;因缺乏Intel的技術授權,指令集相容性僅有486的水準,Pentium的新增指令(如知名的CPUID和RDTSC)均無緣躬逢其盛,也造成軟體相容性問題;並未整合先進可程式化中斷控制器,導致難以支援多處理器組態;落後的指令資料共用式第一階快取記憶體,成為潛在的效能瓶頸;以及最重要的,缺乏管線化的浮點運算器,使其浮點效能不彰,限制即將蓬勃發展的3D遊戲應用。

Cyrix在1997年5月30日的6x86MX(PR166-PR266,133MHz-233MHz)和1998年4月14日的M-II(PR300-PR433,225MHz-300MHz),設法修正前代產品的缺陷,像4倍容量的第一階快取記憶體、支援MMX指令集、自行擴充EMMI指令集、改進x86指令集相容、強化動態分支預測與記憶體位址轉換效率等,但浮點運算不佳的宿疾,依舊存在。

講的更白一點,唯一有立竿見影之效的,只有拉高外頻(75MHz、83MHz、95MHz、100MHz)這檔事。

更糟的是,Intel在1997年5月7日發表Pentium II,讓尚無敵手的P6核心搶灘桌機市場(諸多科科應該記得那些「Slot 1大彈夾」),同年4月2日,AMD K6也登場了。

由AMD、Cyrix、以及曾代工6x86的IBM與SGS-Thomson等4家廠商,加上發行微處理器報導的Micro Design Resource所驗證的PR值(Performance Rating),更是變相承認「我的產品時脈跟不上Intel,只能透過這種讓自己產品看起來一樣好的技倆,讓自己的產品可以標上比較高的價格」,而讓「自己的產品在消費者眼中,其實怎麼看都比Intel差」。

同樣引進PR值的AMD,卻又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的確AMD曾在K5/K6搞笑過,但因為後來的AMD K7和K8都是整數浮點兼備的高效能架構,對於同期Intel的產品的確擁有「下剋上」的實力,讓PR值「看起來比較像真的」。

種種因素,使得6x86難以標上比同等級Pentium更高的價格,也難以得到品牌電腦大廠的青睞,只能困在零售市場打游擊戰(反觀Compaq還曾經痴痴的等待AMD K5,甚至不惜延宕採用Pentium的產品)。當Intel的眼光盯上低價零售市場的商機,就意謂Cyrix的死期已經不遠。

1999年6月30日,國家半導體之所以宣佈出售Cyrix給VIA,導火線無非Intel在1998年底發動的高時脈Celeron大攻勢(AMD K6-2亦共襄盛舉,反正K7也快上市了,索性降價搶市場),一口氣把Cyrix在美國零售通路的佔有率,從22%一口氣打到不到5%。至於稍晚同樣被VIA從IDT收購的Centaur,搞不好1年的WinChip銷售量,還不如Cyrix最低潮的一季。

值得一提的是,那時美國「1000美元以下低價電腦市場」,AMD K6-2的佔有率高達五成,超過Intel,不難想像Cyrix被夾殺的程度。今日各位科科耳孰能詳的「x86雙雄」共同壟斷市場的局面,就是在這時確立的。

相關消息

科技應用
EVOX《對話式 AI 白皮書》:掌握 AI 商務溝通新趨勢
癮特務
3 天前
即拍即印普普風概念印章,製造屬於自己的圖像
annti wang
15 年前
開箱評測
被評價為「每步都非常舒服」的恢復型拖鞋 2種熱賣的日常款比較
Gizmodo Japan
12 個小時前
《奇妙之旅》家族競技展開 熱鬪場內容介紹
皮耶哈
15 年前
汽車未來
全新改款 BMW iX 豪華純電旗艦休旅強勢上市!「THE NEW BMW iX」現場直擊,亮點分享一次了解!
癮特務
9 天前
產業消息
聯發科2025Q2手機營收佔52%預期旗艦天璣年內創造30億美金營收 首款2nm晶片維持9月設計定案
Chevelle.fu
13 個小時前
開箱評測
這麼薄卻可6裝置充電、總輸出達130W 這款Anker充電器規格簡直是拼命了
Gizmodo Japan
7 個小時前
文化創意
國家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開放 免費展區即有豐富內容、柴電工廠吸收新知
Chevelle.fu
6 個小時前
產業消息
Figma 重啟 IPO 計畫 估值將達 193 億美金
Mash Yang
11 個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