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評測 SSD wd nvme 為發燒玩家、專業內容創作而生, WD Black NVMe SSD 動手玩 在 WD 集團收購以快閃記憶體產品聞名的 SanDisk 後,也由傳統硬碟品牌跨足從隨身碟、記憶卡、固態硬碟等多元的儲存解決方案的集團,同時也針對整個集團旗下產品進行再定位,目前傳統儲存類的硬碟與固態硬碟也漸漸集中到 WD 品牌下。 以 WD 過往的產品歷史,黑標指的是同一世代追求極致性能的產品系列,而這次測試的 WD Black NVMe SSD 亦可說是無論傳統硬碟或是固態硬碟類等, WD 集團當前最高性能的硬碟類產品。 若還有印象的話, WD 曾推出 WD Black PCIe SSD ,但或許是推出的時間點,當許多廠商的 M.2 SSD 陸續轉向使用 NVMe 介面後,當時的 Blac Chevelle.fu 6 年前
新品資訊 SSD wd Sandisk 針對攝影師耐用、高速存取需求的外接行動硬碟, SanDisk 推出最大達 2TB 的 Extreme Portable SSD 雖然現在外接式 SSD 行動硬碟已經相當普及,不過多數的設計並未考慮到強固耐候,對在戶外拍攝的行動攝影師仍需要多一層的保護;而 SnaDisk 推出新一代 SanDisk Extreme Portable SSD ,具備 IP55 等級的防護,並且容量最大可達 2TB ,並採用新一代的 USB Type-C 介面。 SanDisk Extreme Portable SSD 提供四種容量, 250GB 容量的建議售價為新臺幣 3,280 元、500GB 容量為新臺幣 5,280 元、 1TB 容量為新臺幣 10,980 元,而 2TB 容量則為新臺幣 26,980 元。 SanDisk Extr Chevelle.fu 6 年前
新品資訊 wd western digital nvme m.2 ssd 新控制器設計與加入 SLC 快取架構帶來突破性效能, WD Black NVMe SSD 在台上市 日前 WD 所發表的新一代 Black NVMe SSD 也正式宣布在台上市,此款新一代的 NVMe SSD 大舉突破先前 WD PCIe SSD 的性能,真正滿足消費者對於 WD Black 級距的期待, 1TB 版本可達 3,400MBps 讀取 / 2,800MBps 寫入,目前提供三款規格, 250GB 為 3,799 元, 500GB 為 7,099 元, 1TB 為 12,799 元。 WD Black NVMe SSD 採用 M.2 封裝,為 PCIe Gen 3 x 4 ,並使用垂直整合式 SSD 平台,以及全新設計的 NVMe 架構與控制器,以 WD 多層面緩衝設計,採用 T Chevelle.fu 6 年前
產業消息 SSD wd 固態硬碟 nvme m.2 ssd 這才是真正黑標該有的表現, WD 發表讀取達 3,400MBps 的 WD Black 3D NVMe SSD 雖然 WD 已經推出過掛上黑標的 PCIe SSD ,不過相較同期市場上頂級的 PCIe SSD ,讀 2,050MBps 、寫 800MBps 的表現有點差強人意,尤其在寫入方面顯得有點普通,然而 WD 稍早發表全新的 WD Black 3D NVMe SSD 終於展現了掛上黑標應有的表現,頂規的 1TB 版本可達到 3,400MBps 讀、 2,800MBps 寫的表現,寫入速度整整多了 2,000MBps 。此系列將提供 250GB 、 500GB 與 1TB 三種版本,北美價格分別為 119 美金、 229 美金與 449 美金。 WD Black 3D NVMe SSD 系列採用 3 Chevelle.fu 7 年前
產業消息 wd 硬碟 希捷 HGST Backblaze硬碟故障率報告:HGST最可靠、Seagate 4TB故障率29.08% 專門提供數據儲存服務的Backblaze近期公布了硬碟可靠率報告,報告中共計統計了93000多顆硬碟,並排除了低於45個的單一硬碟型號。從報告中可以得知,2017年第四季故障率最高的是4TB版本的Seagate硬碟,故障率高達29.08%,型號是ST4000DM005。其中比較可靠的是HGST的8TB以及Toshiba的5TB硬碟,這2款在過去一年中都未曾出現故障,年故障率是0。但也是因為產品較新且總量較少的原因。整體而言,除了Seagate外,多數硬碟廠牌都有一定的妥善率,唯獨Seagate的部分型號妥善率有待加強。 ▲2017年第四季的硬碟故障率報告,4TB的ST4000DM005故障率高 Tandee 7 年前
開箱評測 micron wd gtx 1080 rog strix Asus ROG amd ryzen 7 可安裝雙 M.2 的 X370 高規小鋼炮, Asus ROG STRIX X370-I GAMING 動手玩 在 AMD 推出 Ryzen 處理器後,終於在 CPU 市場有所起色,也使得廠商更願意投入資源;而華碩除了在 Ryzen 一推出就提供 ATX 與 Micro-ATX 主機板外,在近期推出一款小鋼炮等級的 Mini-ITX 主機板 ROG STRIX X370-I GAMING ,雖是華碩久違的 AMD 平台 ITX 主機板,但仍展現 ROG STRIX 的 ITX 主機板的重點特色,甚至還有 Intel 平台所沒有的音效子卡設計。 ROG STRIX X370-I GAMING 的布局與 Intel 平台的 ROG STRIX ITX 主機板有著一貫的風格,以黑色的 PCB 搭配銀色的散熱片 Chevelle.fu 7 年前
開箱評測 wd WD 硬碟 My Passport SSD [教學]Mac 容量不夠了嗎?將「照片圖庫」備份至外接硬碟 我當初購買 2016 MacBook Pro 的時候選的是 512GB 的版本(貴啊⋯),而日常 工作的檔案就差不多佔據了 300~500GB,所以這樣的容量對我來說算是稍微吃緊的。因此,我會選 擇將部分資料轉移到外接硬碟上。 而最佔容量,卻也不大常用的檔案就是「照片」了;由於照片三不五時還是需要取用來做簡報、剪剪 影片使用,所以我選 WD My Passport SSD 作為外接硬碟,好處是速度快、方便攜帶,即使在咖啡 廳工作也可以隨時帶著。 以下就教大家怎麼將照片圖庫移至外接硬碟中! 簡單幾步驟教你備份 iPhone 照片 我的照片也佔據了 50~100GB 的容量,平常也很少會開啟,因此 蘋果仁 7 年前
開箱評測 wd western digital usb 3.0 HGST Thunderbolt 3 滿足專業影音工作者性能或可靠性的需求, G-Technology G-RAID with Thunderbolt 3 動手玩 隨著採納 USB Type-C 介面的 Thunderbolt 3 介面的推出,不少中高階筆記型電腦為了簡化 I/O 設計,紛紛導入這項新式的介面,畢竟此介面能滿足供電、數據資料、影像數據等需求,並延續 Thunderbolt 系列可進行菊花鏈串接的特性,同時高於現行 USB 的頻寬,更使得此項介面對專業使用者的外接儲存裝置帶來高頻寬。 這次也測試由 Western Digital 集團旗下的 G-Technology 所推出的 G RAID with Thunderbolt 3 外接式雙硬碟儲存解決方案,這款產品可說是為了進行影片處理與工作流所推出的解決方案,體驗基於 Thunderbolt Chevelle.fu 7 年前
開箱評測 wd western digital Sandisk SSD 硬碟 3D NAND 與 1TB 大容量的誘惑, SanDisk Ultra 與 WD Blue 1TB 3D SSD 動手玩 現在 SSD 已經成為多數電腦玩家首選的主要硬碟,不過隨著新遊戲容量越來越大,對於大容量 SSD 的需求也與日俱增,而 WD集團在今年 Computex公布了全新的平價 3D NAND SSD 產品也在近期於台灣推出,並以旗下雙品牌 WD 與 SanDisk 推出,唯一稍稍不同的地方是僅有 WD 版本提供 M.2 2280 規格,兩個品牌的產品技術與規格都是相當的,都提供 250GB 、 500GB 、 1TB 與 2TB 四種規格;這次也借到 SanDisk Ultra 3D SSD 與 WD Blue 3D SSD 1TB 進行簡單的測試。 無論是 SanDisk Ultra 3D SSD Chevelle.fu 7 年前
開箱評測 wd gigabyte Corsair WD 硬碟 gtx 1060 amd ryzen amd ryzen 5 重返處理器榮耀的開端, AMD Ryzen 5 1400 搭配技嘉 ITX 平台動手玩 在今年 Ryzen 處理器的推出, AMD 終於有讓人憶起當時率先完成 AMD64 指令集而以 Athlon 系列處理器意氣風發的年代, Ryzen 的 AM4 插槽搭配使用的全新晶片組的規格也終於有跟上時代的感覺;雖然現在距離 Ryzen 處理器上市已經有一陣子的時間,不過自 Ryzen 推出到現在,台灣也才正式有 AM4 的 ITX 主機板可用。 雖然多數硬體測試為了使硬體達到最佳化成績,多以裸測方式達到最佳成績,不過為了達到趨近一般使用者的情境,故此次直接將 PCIe SSD 作為主要硬碟,並將機箱測蓋關上,希望達到比較接近正常使用下的硬體水準。 這次所使用的組合是 AMD Ryzen Chevelle.fu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