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當Intel內部的「x86義和團之亂」,從Larrabee專案企圖採用超級多核心x86處理器打造顯示卡、Xeon Phi轉戰高效能運算與人工智慧後而慘遭腰斬、直到從AMD狂挖角、整個繪圖技術砍掉重練而劃下句點,由NVIDIA創造的GPU (Graphic Processing Unit) 一詞,早已成為今日電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將蘊含巨大平行化處理潛力的GPU,應用於通用運算的GPGPU (General Purpose GPU) 更是近年來當紅的顯學。
硬科技: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Intel Larrabee篇
硬科技:Intel Xe到底葫蘆裡賣什麼藥?Intel史上3次獨立顯卡戰役
硬科技: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暴走期(2010-2018)
NVIDIA在2010年的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活動有一篇 “The Evolution of GPUs for General Purpose Computing” 的議程,裡面有不少值得一看的內容。不過在這之前,建議各位科科先回顧一下「GPU到底是什麼」,有助於理解這份簡報內的有字天書。
淺談GPU到底是什麼(上):不同的運算型態
淺談GPU到底是什麼(中):兼具SIMD與MIMD優點的SIMT
淺談GPU到底是什麼(下):走向泛用化的GPGPU
創造OpenGL的SGI,其價位高不可攀的繪圖工作站,是眾多老一輩IT人的共同回憶。Iris 3000是SGI最後一款採用Motorola 68K處理器的產品,其顯示卡由10-12顆時脈8-10MHz的幾何引擎 (Geometry Engine) 所構成。

1990年代開始,不只出現了5000美元的桌上型3D繪圖工作站,個人電腦的3D應用與家用電玩主機的3D化,也同時萌芽,讓3D繪圖晶片廠商曾經出現百家爭鳴的榮景。隨著時間推移,最後現在也只剩下NVIDIA、AMD和力圖振衰起蔽的Intel。

在DirectX 8問世的Shader Model與可程式化能力 (GeForce 3與初代Xbox的NV2A),替GPGPU踏出了歷史性的第一步。微軟DirectX的演進,主導了消費性繪圖晶片的發展,晶片廠商與微軟之間的「關係」,也對決定誰能夠「脫穎而出」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NVIDIA和ATI在DirectX 9世代的拉鋸戰,就是最好的例證,強烈建議各位科科務必閱讀下面的逆轉秀。
硬科技:歷史上著名的逆轉秀 ATI R300篇(上)
硬科技:歷史上著名的逆轉秀 ATI R300篇(下)
硬科技:歷史上著名的逆轉秀NVIDIA NV40篇(上)
硬科技:歷史上著名的逆轉秀NVIDIA NV40篇(下)







硬科技:一窺NVIDIA「真正人工智慧」Volta的執行單元細節
硬科技:HotChips 32的新牙膏NVIDIA A100篇
硬科技:GPU虛擬化為何超級難搞(上)
硬科技:GPU虛擬化為何超級難搞(中)
硬科技:GPU虛擬化為何超級難搞(下)

說到生氣亂發明名詞,花了70億美元併購Mellanox的NVIDIA,前陣子又將Smart NIC (智慧型網路晶片) 重新命名成DPU (Data Processing Unit),不知道哪天也會變成簡報王的主題。絕對不會,應該不會,也許不會,希望不會。科科。
硬科技:在了解Smart NIC和DPU前科科需要知道的軟體定義網路(上)
硬科技:在了解Smart NIC和DPU前科科需要知道的軟體定義網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