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硬科技 處理器 作業系統 虛擬機器 記憶體虛擬化 硬科技:x86虛擬化由內到外還是繼續難搞(中) 前情提要。處理器由內到外,無論是記憶體虛擬化,外部的I/O虛擬化、中斷處理虛擬化、外部I/O裝置虛擬化甚至GPU虛擬化,其重點只有1條:透過硬體輔助,直接分配硬體資源給不同的虛擬機,避免VMM要跑一堆所謂的「Shadow XXX」模擬層,請各位科科不要被一堆技術行銷名詞淹沒了。 記憶體虛擬化:標籤式TLB、第二層分頁表、隔離記憶體位址 x86的記憶體虛擬化技術大致上是在2007年到2008年問世,也就是AMD的原生四核「Barcelona」和Intel的「Nehalem」時期,重心在於加速「虛擬位址到實體位址間的對映」。 近代高效能處理器為了加速從虛擬到實體之間的記憶體位址轉換,都會設置TLB 痴漢水球 5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處理器 x86 Intel VT-x 硬科技:x86虛擬化由內到外還是繼續難搞(上) 藉由Intel VT-x與AMD-V新增特權層級,讓x86指令集勉強符合「波佩克與戈德堡虛擬化需求」,但災難尚未結束,x86指令集2種不同的記憶體保護方式,提供了不同的保護層級,替早期純軟體虛擬化方案帶來了天大的麻煩。 80386之前的「節區」記憶體管理 在80386提供分頁表(Paging)虛擬記憶體之前, 記憶體保護是採用「節區(Segmentation)」定址記憶體管理模式,作業系統需不時改變節區暫存器的內容,以存取實際上散亂在記憶體各處的資料,基本上屬於「記憶體容量像黃金一樣珍貴,必須錙銖必較」的歷史產物,在今天也沒什麼好批評的。 80386之後,近代x86作業系統基於效能考量以及「程 痴漢水球 5 年前
科技應用 intel 處理器 Loihi Pohoiki Springs Intel推出「Pohoiki Springs」設計 768組Loihi處理器模擬小型哺乳類動物大腦運算 Intel「Pohoiki Springs」設計系統中,將能藉由模擬等同小型哺乳類動物大腦規模,對應更大、更複雜的類神經運算型態工作負載使用需求,同時也預期能藉由可擴展特定對應未來更大運算規模,並且確保資料運算處理彈性。 去年7月以64組Loihi處理器建構代號「Pohoiki Beach」設計系統,藉此打造可模仿人腦運作的800萬組類神經元之後,Intel稍早宣布透過768組Loihi處理器構成代號「Pohoiki Springs」的全新設計系統,將可對應1億組類神經元運算能力。 而「Pohoiki Springs」設計系統將可放置在等同5台標準伺服器大小的機殼內,並且預計透過雲端協同運作方 Mash Yang 5 年前
科技應用 HP CPU Acer intel lenovo 筆電 處理器 第 10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 總有一台筆電滿足你:第 10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讓筆電集輕薄、效能、續航力於一身 近年有許多重量僅一公斤左右的筆電問世,也算是開啟了一片新的筆電戰場,其中第 10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更是讓筆電兼具輕薄及效能的功臣之一。除了效能比前代產品更強悍之外,第 10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搭載全新的 Intel Iris Plus 顯示晶片,能夠提供更豐富的影音娛樂體驗,更可以藉由 Thunderbolt 3 與 Wi-Fi 6 簡便又迅速傳輸資料,顛覆你對筆電的想像。 數位創作更簡捷:Thunderbolt 3 一線傳輸電力、資料、影像輸出 對於需要大量修剪影片或照片的數位創作者來說,只使用一台螢幕通常都是不夠的,要是又只有 14 或 15 吋螢幕的筆電的話 癮特務 5 年前
科技應用 一圖看懂 CPU intel 處理器 Thunderbolt 3 內顯 Wi-Fi 6 一圖看懂 第 10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優勢:多線合一、超快傳輸、持久續航、極致影音 Intel 於 2008 年首度推出 Core 系列處理器,歷經十多年來的產品推進,近期推出了第 10 代的 Intel Core 系列處理器:支援 Thunderbolt 3 外接功能,滿足多樣的外接需求、還搭載了速度超快的 Wi-Fi 6 無線網路、效能大升級的 Iris Plus 顯示晶片,加上超省電的各種節能技術,讓你輕輕鬆鬆享受多效能合一的筆電生活。 Thunderbolt 3:一線完成多元傳輸 以往輕薄筆電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就是電腦本身雖然很輕巧,但是在我們接上鍵盤、滑鼠、外接硬碟、螢幕還有充電線之後,這台拖著一堆傳輸線的筆電還能叫作輕薄筆電嗎? Thunderbolt 3 可以使 癮特務 5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處理器 作業系統 虛擬化 x86 虛擬化技術 虛擬主機 虛擬機 硬科技:為何x86的虛擬化這麼難搞(下) 前情提要。現在想必各位科科對於處理器虛擬化的看法不外乎「讓作業系統變成應用程式,虛擬機管理者取代作業系統的角色,不就好了,反正還有例外處理機制可以當最後一道防線嘛」,但感謝x86指令集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發展史,使其特別難搞,因為有些使用者模式的x86指令,也是有機會「撈過界」對底層上下其手。 我們就來瞧瞧問世於1974年,用來驗證計算機架構能否有效虛擬化的方式「波佩克與戈德堡虛擬化需求」(Popek and Goldberg virtualization requirements) 是如何定義的。 效率(Efficiency):機器指令中不會更動系統狀態者,應直接使用底層硬體執行,不受干預。 痴漢水球 5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處理器 作業系統 api x86 指令集 硬科技:為何x86的虛擬化這麼難搞(中) 前情提要。各位科科想必已經了解,多工作業系統是一種常見的虛擬化應用,只要執行「動搖國本」的特權指令,或可能破壞系統強固性的應用程式,都將統一經由系統呼叫介面,在作業系統的監控下取得服務,不會也不能直接存取底層硬體資源,以免隨便動一動,整台電腦的軟體通通一起壯烈殉情。 在這裡各位科科也可以趁機學到2個專有名詞,並釐清某些相當然耳的既成概念,這也是虛擬化應用的一部分。 ABI和API傻傻分不清楚 同樣採用x86指令集架構的Windows和Linux,卻無法相互執行其應用程式? 同樣是Windows作業系統,無法在32位元OS上執行x64版本應用程式?(這裡就先不提WoW了) 32位元Windows 痴漢水球 5 年前
蘋果新聞 Mac intel ARM 處理器 蘋果 蘋果前主管認為新款Mac可能換上Arm架構處理器 軟體相容性考驗最大 目前蘋果並未說明是否未來會針對Mac裝置更換處理器設計,但包含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釋出研究分析報告等說法,則是認為蘋果最快會在2021年正式推出採用Arm架構處理器的新款Mac機種。 先前已有不少消息指稱蘋果計畫將Mac裝置目前採用Intel處理器改為Arm架構規格,卻始終未獲得蘋果方面回應或證實,但若是由過去曾經負責蘋果Mac裝置主管Jean-Louis Gassée來談論此事,或許會增加不少說服力? 依照Jean-Louis Gassée在Monday Note網站發表看法,雖然過去不少人認為Arm架構處理器始終無法與Intel提出x86運算架構效能比擬,但從近年智慧型手機採用Arm架構處 Mash Yang 5 年前
科技應用 intel 處理器 Intel第12代Core i系列桌機處理器將導入大小核設計 最高16核心 Intel以10nm製程打造、代號「Alder Lake-S」的處理器,預計會成為第12代Core i系列桌機版處理器,最高將可對應16核心,其中將以「8組大核心+8組小核心」形式構成,但也會有僅有6組大核、未搭配小核的設計,整體最高熱設計功耗將會控制在150W以下。 年初在CES 2020展示以10nm製程打造、代號「Tiger Lake」,預期成為第11代Core i系列的新款筆電處理器之後,今年將會推出以14nm製程打造、代號「Comet Lake-S」的第10代Core i系列桌機版處理器,接下來計畫推出的新款桌機處理器則包含同樣以14nm製程打造的「Rocket Lake-S」,以及 Mash Yang 5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處理器 作業系統 電腦 虛擬化 硬體 硬科技:為何x86的虛擬化這麼難搞(上) 筆者常常不小心用注音輸入法打成「淫笑卡」的音效卡,沒事就被寫成「噓你話」的虛擬化(Virtaulization),是一個涵蓋範圍甚廣甚至無所不在的技術名詞,從個人電腦玩家琅琅上口的硬體虛擬化,一路到程式設計師耳孰能詳的應用程式介面(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都是虛擬化的應用範圍。 先了解一下維基百科對於虛擬化的定義: 在計算機技術中,虛擬化或虛擬技術(Virtualization)是一種資源管理技術,是將電腦的各種實體資源(CPU、記憶體、磁碟空間、網路適配器等),予以抽象、轉換後呈現出來並可供分割、組合為一個或多個電腦組態環境。由此,打破 痴漢水球 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