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Ericsson 談 5G 發展,融合 LTE 與新技術迎向網路化的社會這篇文章的首圖
Ericsson 談 5G 發展,融合 LTE 與新技術迎向網路化的社會
4G 已經逐漸在全球開始營運,不過電信產業已經逐步進入 5G 的研究,或許多數人會認為電信技術的 G 代表一項嶄新的技術,然而 G 的定義,則是世代,過去以來會與新技術劃上等號,只是恰好需要新技術才能滿足次世代行動網路的基本條件; Ericsson 今日請到亞太技術長 Dr. Magnus Ewerbring 分享 Ericsson 對於 5G 的展望。 Mr. Magnus 認為, 2020 年將會是一個網路化的社會,也是 5G 技術起飛的時間點,未來的社會會進入萬物皆聯網的情況,而 5G 也將承襲目前行動通訊技術將行動網路、通訊技術與雲端三位一體的概念,同時以此為基礎催生新型態的服務與應用
9 年前
是華為在上海 MWC 展示全球首座 6GHz 以下 5G 測試機,峰值速度超越 10Gbits這篇文章的首圖
華為在上海 MWC 展示全球首座 6GHz 以下 5G 測試機,峰值速度超越 10Gbits
華為在上海 MWC 展示了全球首座 6GHz 以下之 5G 技術測試樣機,在峰值速度一舉突破 10Gbps ;華為輪值 CEO 胡厚崑進行主題演講時強調 5G 網路將如同交通與電力一樣深入社會的基礎設施,到了 5G 世代,營運商對於頻譜資源需求將增高,現行的頻段勢必不足,他呼籲各國政府應該更積極的規劃前瞻性頻譜分配政策,希望能針對 5G 頻譜規劃一段介於 50MHz - 6GHz 的頻譜,藉此加速 5G 技術的發展。 你或許會喜歡 黃金傳說又復活啦~機票、iPhone or 潔哥?
10 年前
是鑽石菱格紋與皮革兩種類背蓋任君挑選, LG G4 在台發表這篇文章的首圖
鑽石菱格紋與皮革兩種類背蓋任君挑選, LG G4 在台發表
LG 最新一代旗艦機 G4 正式在台推出,進化到第四世代,除延續前三代的微曲機身設計與機背開關設計,此次也更著重在機身質感上,提供三種菱格紋風格以及四種皮革材質的背蓋供消費者選擇,此外此次也在相機拍攝功能主打更多元的手動調整項目,七種背蓋的建議售價為 20,900 元,僅提供單一 32GB 內建儲存空間版本,六月一日正式開賣。 G4 的設計風格與 G3 相仿,不過邊框部分使用黑色鍍鉻,與 G3 的金屬髮絲紋處理方式不同,此外正面螢幕外框也使用不明顯的類纖維風處理;背蓋雖同為塑料,不過此次的金屬菱格紋背蓋也不再刻意強調仿金屬的處理方式,鈦金與鈦黑透過金屬風與菱格紋交錯呈現獨特的風格,晶白則是施以
10 年前
是高通談 5G 網路,將延續 4G 技術投資達到統一化平台技術這篇文章的首圖
高通談 5G 網路,將延續 4G 技術投資達到統一化平台技術
關於 5G 技術,高通也如同過去一樣進行前期技術投資,然而 5G 會是一個怎樣的技術?除了將具備更高傳輸速度、更低延遲與更好的可靠性, 5G 技術將具備大一統平台以及延續 4G 增強功能技術的新一代行動通訊技術。 而在談 5G 之前,也談談高通在 4G 的技術布局;以高通的 4G 增強功能,有幾項重要的技術,包括 LTE Direct 、 LTE CA 與 LTE-U , LTE Direct 意味著設備與設備能夠不透過基地台、中繼站進行直接的互聯,可使傳輸效率再提升。 其次像是 LTE Broadcast 也是基於 4G 所採用的 IP 網路特性,使一個資料可與多個終端同時播送,可減少流量重
10 年前
是高通:看好行動通訊與 4G 的帶來創新機會,以行動通訊作為引領新技術的基石這篇文章的首圖
高通:看好行動通訊與 4G 的帶來創新機會,以行動通訊作為引領新技術的基石
高通今日以電話會議的形式針對高通近期的業務動態與業務展望進行說明,高通創業至今將於 2015 年滿 30 年,而在 25 年前高通毅然投入通訊行業,是由於當時的工程師與科學家看好行動通訊市場的未來性,從語音通訊開始起家,將原本僅用於航太的行動通訊帶到民用,而後持續將行動通訊用於簡訊到網路,一路走來在研發投入 330 億以上的美金,才成就今日在通訊的領導地位。 在完成近代行動通訊的基礎後,高通以重新定義行動通訊的模式改變整個通訊產業,將原本僅在 PC 領域的運算效能帶到智慧手持設備,從自主處理器核心架構 Scorpion 研發到成為首款 Android 市售機的處理器,並且以高通在通訊領域的專長
10 年前
是Ericsson 與歐盟 METIS 針對 5G 發展概念與方向合作,以使用者體驗為最終目標這篇文章的首圖
網路無所不在的 5G 世代,除了更快的網路速度外將從行動網路結構改變
從 WiMAX 與 LTE 的 3.9G 開始,行動通訊的架構有了本質上的變化,從過去的數據與網路分離的交換式網路架構改為 IP 網路架構,首當其衝的就是無法在 4G 技術使用既有的通話技術,目前仍在等待 VoLTE 標準化取代現行的,然而 IP 網路架構比起交換式網路更具效率,同時也可達成廣播式影音傳送架構。 4G 普及化才不久,現在已經又開始討論 5G 的部分,雖然 5G 還未標準化,不過從各家所探討的方向除了網路速度與延遲要持續進化外,其實還有些大方向的改變,筆者就目前與一些廠商聊到的 5G 趨勢做簡單的介紹。 在基礎的概念上, 5G 要達到速度的再提升是必然的,不過無線技術要再提升傳輸
10 年前
是Ericsson 與歐盟 METIS 針對 5G 發展概念與方向合作,以使用者體驗為最終目標這篇文章的首圖
想了解一些 4G 專有名詞? Ericsson 推出 4G 電信小辭典服務提供基礎概念查詢
隨著台灣 4G LTE 服務即將開台,多數的使用者也在觀望到底該不該升級 4G 服務,有些人更想知道 4G 的一些技術資訊,不過如果沒接觸過一些電信基礎看到一些名詞恐怕是一知半解,所以 Ericsson 貼心的提供 4G 電信小辭典,把一些在 4G 技術常見的名詞做基礎的介紹,對 4G 技術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 Ericsson 的 4G 電信小辭典網站。 Ericsson 4G 電信小辭典:請點此 當然如果要更基礎一點的技術介紹,也可參閱先前的文章: LTE 好處在哪?又為何 LTE 可以提供更好的傳輸速度? 延伸閱讀 看各種第四台最方便的Android App 不能保證但依然可以嘗試的一鍵
11 年前
是AMD 宣布與明導國際擴大技術合作,強化嵌入式產品開發布局這篇文章的首圖
Ericsson 與兩家夥伴在瑞典建立新實驗室,進行 5G 傳輸合作研究
5G 到底是甚麼?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是更快的上下載速度?抑或是更順暢的連網體驗,不過在 4G 技術開始起飛的現在,有不少廠商已經開始著手下一個世代的行動通訊技術的研究。先前針對 5G 提出不少觀點的 Ericsson 也宣布與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瑞典 ICT 研究機構 Acero 成立 5G 傳輸實驗室,以多種技術的無縫混合傳輸進行測試。 如同 Ericsson 先前提出 5G 應該是以使用者上網的體驗做為終極目標,這個 5G 實驗室的重點就放在對於回傳網路傳輸、路由和服務的最佳化,並且除 5G 技術研究外,也進行包括 5G、 LTE Advanced 、 Wi-Fi 、有線的混合網路實
11 年前
是龔獨人牲:你為什麼要放棄治療之你憑什麼認為別人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這篇文章的首圖
龔獨人牲:你為什麼要放棄治療之你憑什麼認為別人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
最近,某台灣大廠大老宣稱公司打算轉型,並且師法話題不斷的小米手機的商業模式,看到這則消息,忽然眼前一片昏眩,好像有種差點提前中風的前兆...回顧台灣廠商的商業模式,多是追隨著國際的趨勢隨波逐流,什麼成功了就一窩蜂搶著做,要不就是一群自 High 的產業大老跟政府官員拉著國外知名大廠大喊要產業升級、引領世界潮流。 筆者只想說一句話...什麼複製企業與名人成功經驗的最討厭了!小時候被要求看偉人傳記,國高中學生時代暑假翻名人成功經驗,大學沒事翻有興趣的企業歷史,看到後來回過頭去想,即便知道他在怎樣的情境因為什麼方式而成功,好像也沒辦法如法炮製,就像整形成林志玲,也不會變成一樣有娃娃音的超級名模阿!友
11 年前
是想藉 4G 經驗引領 5G 世代,台灣取得主導權的利基到底在哪?這篇文章的首圖
想藉 4G 經驗引領 5G 世代,台灣取得主導權的利基到底在哪?
昨天看到一篇新聞內容,是關於台灣官方對於下一代通訊標準 5G 的期許,其中有談到就結果論台灣的 4G 發展可以成為爭取 5G 的利基,唯一對不起的是台灣爭取到 4G 執照的營運商,並表示會有補償的措施。 發展 4G 所掌握的技術真能成為台灣在 5G 世代能轉被動為主動的利基?這恐怕過於理想主義了。 參考新聞來源: 搶5G商機 政院推五年計畫(經濟日報) 筆者第一份工作的第一個採訪內容,就是當初剛起步的 WiMAX ,當時 Intel 登高一呼宣布大力支持該標準,台灣官方與民間紛紛看好,並在不久後宣布開放 6 家營運商分南北兩區經營;當初也不斷邀請 Intel 入股台灣的營運商。 但幾年過去了,
11 年前
友站推薦
電信新三國12月來臨:台灣之星用戶免換SIM卡,亞太電信階段性更換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中華電信佈局國際,拿下台積美國與熊本廠大案,郭水義:台商在哪,我們就到哪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馬來西亞2024年轉為雙5G模式,助華為有效參與網路建設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兩廳院5G技術應用實務工作坊側記:通訊技術的未來,5G技術的架構發展與應用
關鍵評論 - TNL特稿
兩廳院5G技術應用實務工作坊:5G技術如何幫助劇場,走往數位場館的下一步?
關鍵評論 - TNL特稿
華為號稱:將推出環保、超低耗電 5W  5G 基地台
INSIDE - 聯合新聞網
台積電法說會20日登場聚焦全球布局,學者:晶片短缺、大廠外移,中國手機製造商苦日子要來了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次世代通訊人才不斷線!「玩學5G新視界」接軌國際趨勢,5G人才無極限
關鍵評論 - 廣編企劃
蘋果Q2財報:服務營收再創新高,但iPhone營收低於預期,Q3搶生成式AI商機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