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放棄開發 HoloLens 3 可能改與三星合作打造全新混合實境頭戴裝置 元宇宙仍是微軟重點發展項目
雖然無法確認微軟放棄HoloLens 2的具體原因,但可以確認的是微軟依然會強化元宇宙市場布局,因此未來依然有可能在持續以軟體形式打造元宇宙應用項目之餘,持續藉由硬體裝置強化元宇宙應用體驗。 在2019年的MWC展會活動上揭曉HoloLens 2之後,微軟目前似乎已經取消原訂推出的HoloLens 3,後續可能轉向與三星合作打造一款全新混合實境頭戴裝置。 Business Insider網站取得微軟內部消息指稱,微軟早在幾個月之前就已經取消原訂打造HoloLens 3的計畫,同時預計與三星展開合作,預計推出一款全新混合實境頭戴裝置。 不過,微軟發言人Frank Shaw在後續回應中,則強調微軟
3 年前
三星 Galaxy Tab 8 旗艦平板系列細節曝光 全數搭載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1 處理器、S Pen 手寫筆
三星三款平板裝置均搭載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1處理器,同時也都支援S Pen手寫筆與micro SD記憶卡擴充儲存容量,盒裝則取消提供USB-C充電器,僅提供雙頭USB-C連接線。 除了將在2月9日舉辦的Unpacked活動揭曉年度旗艦手機Galaxy S22系列,三星也預期將公布新款平板裝置Galaxy Tab S8系列,將比照旗艦手機產品區分為Galaxy Tab S8、Galaxy Tab S8+與Galaxy Tab S8 Ultra,而@evleaks稍早也在其個人Twitter釋出多張疑似三星官方宣傳素材,透露Galaxy Tab S8系列平板裝置具體
3 年前
三星 Galaxy S22 Ultra 機身可收納 S Pen 但厚度將比 Galaxy Note 20 Ultra 明顯一些
在硬體規格方面,由於受到疫情影響供應鏈等因素,導致部分Galaxy S22系列手機規格所配置記憶體縮減,但售價卻相對提高,因此可能呈現新機漲價情況。 在三星準備在2月9日的Unpacked 2022揭曉年度旗艦手機Galaxy S22系列之際,網路上已經開始出現疑似三星官方宣傳素材內容,其中顯示Galaxy S22 Ultra幾乎沿用Galaxy Note 20 Ultra造型設計,同時也確認可將S Pen收納在手機底部左側孔位內。 其他部分,則包含Galaxy S22 Ultra將採用6.8吋、解析度為QHD+的Dynamic AMOLED 2X顯示面板,分別對應最高達1750 nits峰值
3 年前
三星 Galaxy S22 未正式發表搶先爆料!發表會前特色彙整
對於許多熱愛科技的朋友來說,2022 年的到來也意味著新一波的產品更迭潮即將到來,光是年初的 CES 2022 美國消費電子大展,就已經成為各類科技品牌搶先發佈今年新品的戰場,不過對於現代人不可或缺的智慧型手機來說,真正的開戰時刻才正要開始。像是受到大家關注的三星新一代 Galaxy S 新旗艦,也在日前正式發表了今年度 Galaxy Unpacked 發表會的預告,將在 2 月 9 日(台灣時間 23:00)正式「揭密」今年新機的真貌! 不過依照過去的慣例,早在幾個月前,三星新一代的 Galaxy S22 系列新機,就已經有許多「馬路消息」在網路上流傳,差不多也能拼湊出手機的整體輪廓。雖說還
3 年前
三星推出 Exynos 2200 介紹短片,提及 Xclipse GPU 支援光線追蹤、 VRS 等功能
雖然三星 Galaxy S22 預期在多數販售國家甚至南韓仍為 Snapdragon 8 Gen 1 版本,不過三星相當重視與 AMD 合作的首款自研行動運算平台 Exynos 2200 ,近日也推出一段介紹短片公開 Exynos 2200 的特色功能,一開始就先以基於 AMD RDNA 2 架構的 Xclipse GPU 的特色功能開始介紹,並強調支援硬體光線追蹤與 VRS 可變著色速率等特色。 ▲雖然即時光線追蹤目前在 PC 以逐漸成為一線遊戲的特色,然而在手遊則才開要進入導入期 當然無論是硬體光線追蹤或是 VRS 皆為 AMD RDNA 2 架構的特色,雖然 AMD 並非為首個在桌上型平
3 年前
三星將在 2 月 9 日舉辦 Galaxy Unpacked ,強調 Galaxy S22 將為手機設立史詩級的標準
三星正式在官方網站公告於 2022 年的 2 月 9 日舉辦 Galaxy Unpacked 活動,強調將推出有史以來最受矚目的 Galaxy S 手機,並將為智慧手機設立史詩級的標準,最新的預告片也以" Break the rules of light "作為標語,似乎也暗示 Galaxy S22 在夜拍將達到新境界。 此次活動將在台灣時間 2 月 9 日晚間 11 點舉辦,屆時將透過三星官方 YouTube 進行直播。 ▲三星強調將為智慧手機樹立新標準 除了 Galaxy S22 以外,先前也傳聞三星將於活動一併發表新一代高階平板 Galaxy Tab S8 ,然而從近年的情況也不排除三星
3 年前
三星 Galaxy Home Mini 2 新款智慧喇叭可能跟 Galaxy S22 系列一起亮相 但可能僅在南韓市場銷售
從近期藍牙技術聯盟認證文件顯示,Galaxy Home Mini 2將以SM-V230型號推出,並且採用藍牙5.2連接模式。在先前消息中,更傳出Galaxy Home Mini 2將搭載顯示螢幕設計,並且改進先前Galaxy Home Mini使用上的問題。 過去曾推出小尺寸智慧喇叭Galaxy Home Mini,並且在南韓市場成為Galaxy S20系列手機預購贈品後,三星似乎也計畫在接下來的Unpacked 2022活動上公布新款Galaxy Home Mini 2,同時預期也將成為Galaxy S22系列的預購贈品。 目前還無法確認Galaxy Home Mini 2是否也會成為在市場
3 年前
彭博社指稱 NVIDIA 已準備放棄收購 Arm ,軟銀則著手將 Arm 上市
自 NVIDIA 在 2020 年宣布將以 400 收購 Arm 以來雖然震驚業界但始終不被看好,畢竟 Arm 作為一家廣向業界提供 IP 但本身不涉及半導體製造的企業有獨特的地位與重要性,又牽涉到是英國重要企業,加上為了進軍中國成立的中國安謀又引發前總裁持有公司章挾持公司事件,根據彭博社消息指出, NVIDIA 恐怕做好放棄收購 Arm 準備,當前 Arm 的持有者軟體銀行也著手做好將 Arm 上市的準備。 ▲ Arm 的獨特性造成難以被單一半導體公司收購 Arm 不同於 AMD 或是 Intel 具備處理器設計與製造的業務,本身專注在架構研發與授權,多家半導體廠商如蘋果、高通、聯發科與 N
3 年前
三星電子總裁盧泰文預告 Galaxy S22 將在 2 月發表的同時,也間接暗示 Galaxy Note 產品線實存名亡
三星今日由三星電子總裁暨行動通訊事業部負責人盧泰文博士發表一篇為接下來 Galaxy Unpacked 發表會的暖身文章,若從內文前後推敲,三星已經將 Galaxy Z 摺疊機視為重點發展方向,雖在文中仍如先前重申三星依舊重視消費者對於 Galaxy Note 的喜愛,但特別強調重點在於 S Pen 的書寫體驗,以及文末提及將 Galaxy 的體驗整合到新一代 Galaxy S ,幾乎可斷言三星未來不會再推出 Galaxy Note 產品線,而是將 S Pen 技術融入其它產品線中,等同 Galaxy Note 名稱已死、關鍵技術 S Pen 將為其它 Galaxy 機種所用。 若從三星 Ga
3 年前
三星總裁預告 Galaxy S22 即將亮相 包含 Ultra 機種與 S Pen 應用設計
先前已經有不少傳聞指稱三星即將推出新機,將包含Galaxy S22、Galaxy S22+,以及Galaxy S22 Ultra,其中Galaxy S22 Ultra更預期採用貼近Galaxy Note般設計,並且提供可將S Pen收入機身的設計。 三星總裁暨行動通訊事業部負責人盧泰文稍早發文預告即將推出新一代Galaxy S系列機種,同時也透露新機依然包含Ultra規格機種,另外更將包含S Pen應用設計。 盧泰文表示,智慧型手機的演進即可促成新型態的數位產業,並且滿足當前遠距工作、學習、娛樂與健身等需求,而三星接下來依然會以手機產品發展為重心,並且以手機為核心推動科技成長,並且帶來更好生活
3 年前
友站推薦
半導體在越南:三星供應商Hana Micron宣佈投資10億美元,美國計畫將越南打造成晶片中心
關鍵評論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2024 CES 現場】電視、冰箱、手機都要來點 AI!三星宣布踏入新 AI 驅動時代
INSIDE - Jocelyn
英國《經濟學人》:台灣極力維持半導體優勢,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矽盾」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售價可能破 6 萬!三星將發表首款 Snapdragon Elite X 筆電
INSIDE - Sisley
黃崇仁:台灣是全球「AI硬體首都」不擔心中國威脅,力積電明年推AI運算晶片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台灣三星贊助連德安「挑戰你所不能」 三度破個人賽道最佳
運動視界 - 運動視界編輯
突破美國技術封鎖?華為新機Mate60用7奈米晶片引熱議,專家:已達技術極限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三星 2022 Q4】營業利潤創 8 年來新低!看淡 2023 上半年表現
INSIDE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三星有望成輝達 HBM 供應商,股價勁揚逾 5%
INSIDE - 鉅亨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