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消息 ARM gpu AI cortex-a cortex-m cortex-r 異構運算 arm mali NPU 為台灣學研 AI 發展奠定基礎,國研院領先全球與 Arm 簽署 AI 運算矽智財學研專案 台灣一項是全球科技技術的重鎮,尤以半導體技術更是獨領風騷,但雖然台灣在半導體製造獨領風騷,不過在半導體設計領域則相對弱勢;而為了呼應資訊與數位產業為國家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政策,國研院半導體中心( TSRI )宣布與半導體智財領導者 Arm 簽署 AI 運算矽智財學研專案( Arm Flexible Access for Reasearch / AFA 學研版),相較一般版本額外強化 AI 領域需求,除了提供業界領先的 IP 架構外,更納入 Arm 最新的 Ethos-N78 NPU 資源。 國研院半導體中心除了是亞洲第一個與 Arm 簽署 AFA 學研版的單位,更是全球首個以非學術機構而是法人 Chevelle.fu 4 年前
產業消息 AMD gpu 嵌入式 radeon Zen 2 Ryzen V2000 AMD 發表嵌入式 Ryzen V2000 平台,較上一代提升一倍核心數並提供 2 倍每瓦效能 AMD 今日宣布推出針對嵌入式應用的 Ryzen V2000 系列,採用 7nm 製程、 Zen 2 架構與 AMD Radeon GPU ,相較前一代同級產品提高一倍的最大核心數量, Ryzen V2000 系列可提供最高 8 核心、 7 GPU 的設計,並具備比上一代提高 2 倍的多執行緒每瓦效能,單執行緒提高 30% ,圖形效能亦提升 40% ,並支援最多 4 路 4K 顯示輸出,同時提供 10 年保證供貨期。 ▲ Ryzen V2000 提供兩種功耗設定、四款產品 Ryzewn V2000 提供 8 核心、 16 執行緒 CPU 搭配 7 核 GPU ,與 6 核心、 12 執行緒 C Chevelle.fu 4 年前
科技應用 intel gpu oneAPI Intel Server GPU 發表 Xe-LP 架構打造 對應高密度雲端遊戲及遊戲串流應用需求 針對資料中心應用需求打造的Intel Server GPU是以Xe-LP架構設計,主要針對雲端遊戲與串流影音服務應用打造,結合Xeon Scalable可擴展處理器、開放原始碼與授權軟體,將能以更低成本建制對應Android雲端遊戲,或是即時OTT (Over-The-Top)串流影音的高密度媒體轉碼應用需求。 oneAPI開發工具包完成版預計在12月釋出 在SC2020正式展開前,Intel宣布將於12月推出oneAPI開發工具包完成版 (gold release of Intel oneAPI Toolkits),同時也宣布推出基於Xe-LP架構設計的Intel Server GPU,將對 Mash Yang 4 年前
產業消息 intel gpu Intel Xe Iris Xe Xe Max Intel 正式發表 Iris Xe MAX 獨顯,遊戲效能與 GeForce MX350 持平、但 AI 、編碼可與 Tiger Lake 的 Xe LP 協作 雖然先前已經有部分筆記型電腦廠商率先宣布部分新型筆記型電腦將搭載 Intel 的獨立 GPU ,不過皆是以" Intel GPU "作為代稱,稍早 Intel 正式公布,原以 DG1 作為代號的獨立 GPU ,以 Iris Xe MAX 作為產品名稱,基本架構與 Tiger Lake 整合的 Xe LP 架構相似,不過除具備獨立 VRAM 外, EU 提高亦提高一倍達到 96EU 。然而 Iris Xe MAX 目前僅提供筆記型電腦版本,預計 2021 年才會推出採用 Xe LP 架構的桌上型低階 GPU 。 目前包括先前率先宣布的宏碁 Swift 3X 、華碩 VivoB Chevelle.fu 4 年前
開箱評測 nvidia gpu RTX 30 NVIDIA Ampere RTX 3070 新世代中堅定位力拼前代皇者效能,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Founder Edition 動手玩 NVIDIA 今年適逢兩年一度的 GPU 架構大更新,以全新的 Ampere 架構帶來第二世代的消費級光線追蹤技術與突破性的性能表現,除了首次在消費級產品推出以 90 為結尾數字的超旗艦 RTX 3090 外,更多主流玩家關注的是作為首波 Ampere 架構當中最親民的 RTX 3070 ,因為這款中堅產品在效能可媲美 Turing 卡皇 RTX 2080 Ti ,價格卻僅 499 美金起。此次也率先由 NVIDIA 提供 RTX 3070 Founder Edition 進行試用。 ▲台灣目前暫無 Founder Edition 消息 RTX 3070 的定位猶如 Turing 的 RTX Chevelle.fu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nvidia gpu 虛擬機 硬科技:GPU虛擬化為何超級難搞(下) 我們在前面大致了解了GPU虛擬化的困難度和幾種可能的手段,現在就來瞧瞧Intel、AMD和NVIDIA他們這幾年的作法。其實講的白一點,NVIDIA在2013年發表GRID K1產品線時,就註定了他們遙遙領先其他競爭者的局面,寫再多都令人感到多餘。 但在繪圖技術遠遠落後GPU雙雄的Intel,卻早在2011年就著手進行vGVT (Mediated Pass Through virtualization for GPU) 的概念驗證,在2013年的Haswell世代與Iris Pro內顯時,官方開始支援Xen Hypervisor的XenGT。 Intel隨即在2014年4月,將其GPU虛擬化技 痴漢水球 4 年前
科技應用 CPU qualcomm gpu 人工智慧 Snapdragon AI Engine 高通認為處理器人工智慧運算效能 應以多方數據評判 而非單一量化結果 就目前Qualcomm看法,認為利用現有人工智慧效能評測工具時,應該還是要先了解評測工具主要量測方式,以及實際數據背後反應效能表現為何,而非僅只是透過數據多寡評判處理器在人工智慧運算表現。 無法透多單一量化結果詮釋真實運算表現 在近年來推行的處理器中,Qualcomm持續藉由Snapdragon AI Engine,搭配CPU、GPU、DSP,甚至藉由後期CPU整合Prime Core設計,透過異構運算方式與人工智慧運算框架發揮更高執行效能,而相較其他處理器額外採用獨立運算元件如NPU等設計,藉此專門對應人工智慧運算需求,並且讓CPU、GPU能運算元件能維持更高執行效能,顯然會有不同運算強項表 Mash Yang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gpu vmware api 硬科技:GPU虛擬化為何超級難搞(中) 也許某些用功的科科,過去曾聽聞過和GPU虛擬化可扯上關係的幾個技術名詞,像SR-IOV、Fixed Pass-Through或Mediated Pass-Through等等,但這些名詞與其背後的觀念,早在2008年甚至更早,就被VMware一鎚定音,至今幾乎毫無任何改變。 VMware在2008年發表的GPU虛擬化技術白皮書 “GPU Virtualization on VMware’s Hosted I/O Architecture”,列出4個評鑑面向。 VMware更進一步的攤開整個GPU虛擬化手段的分類表,構成今日大部分GPU虛擬化的技術基礎,各位科科 痴漢水球 4 年前
產業消息 nvidia gpu AI nvidia tesla 加速器 Jetson Xavier NVIDIA A100 NVIDIA Ampere 藉由 NVIDIA A100 GPU 與 Jetson AGX Xavier , NVIDIA 於 AI 推論測試 MLPerf 再度突破自我紀錄 不同於行動裝置的 AI 測試還未有公認的測試基準,資料中心與超級電腦的 AI 性能在由多家業界領導廠商共同倡議下提供具公正性的測試基準 MLPerf ,包括 Arm,百度,Facebook,Google,哈佛,Intel,聯想,微軟,史丹佛大學,多倫多大學和 NVIDIA 皆是此測試標準的倡議者;而 NVIDIA 今年在 A100 GPU 與 Jetson AGX Xavier 推出後,於 MLPerf 測試再度突破先前紀錄,分別奪下資料中心與邊際運算的 AI 推論測試領先成績。 MLPerf 也持續因應市場需求持續增加與調整測試項目,此次也因應應用需求導入四項新測試,包括自然語言處理、醫學影 Chevelle.fu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CPU gpu vmware x86 硬科技 硬科技:GPU虛擬化為何超級難搞(上) 筆者很久以前用了6篇文章,簡單解釋x86電腦虛擬化的困難之處與解決方案,但留下了1個尚未完成的結尾:相較於「比較單純」的CPU,「GPU虛擬化」更是個值得大書特書的複雜議題,絕對只有站在時代浪頭的科科們才有權獨享。 所以筆者試圖用僅僅3篇的規模,簡單解釋GPU虛擬化究竟有哪些棘手的挑戰。為了避免混淆,相關術語(Terminology)也優先採用VMware和NVIDIA的東西,畢竟十幾年的光陰過去了,在這個領域的領導者,依舊是他們2家。 硬科技:為何x86的虛擬化這麼難搞(上) 硬科技:為何x86的虛擬化這麼難搞(中) 硬科技:為何x86的虛擬化這麼難搞(下) 硬科技:x86虛擬化由內到外還是 痴漢水球 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