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Benchmark 於 3DMark 推出 PCIe 4.0 頻寬測試,為新一代介面性能提供基準
雖然首批支援 PCIe 4.0 世代的 AMD Ryzen 3000 + X570 平台與 Navi GPU 還未上市,不過顯然可預期 PCIe 4.0 將陸陸續續汰換 PCIe 3.0 成為新世代 PC 平台的基準,而一向為前瞻技術提前做好準備的 UL Benchmark ( 前 Future Mark )也宣布在 3DMark 提供 PCI Express 功能測試基準,讓硬體測試者、開發者能藉此評估 PCIe 4.0 介面與 GPU 之間的傳輸性能。 ▲ 此測試利用將傳輸頻寬占滿、藉此量測 PCIe 介面最大性能 UL Benchamrk 在 3DMark 中新增的 PCI Expres
6 年前
是NVIDIA攜手Arm,藉由GPU加速打造更節電、運算效率更高的超級電腦這篇文章的首圖
NVIDIA與Arm合作 用GPU加速打造更節電、運算效率更高的超級電腦 開啟全新市場發展機會
NVIDIA跟Arm架構整合,將能創造更加節能的百萬兆 (exascale)運算等級的超級電腦運算規模,也能讓NVIDIA連結Arm架構這個市場,甚至是RISC-V開源架構,對於NVIDIA而言都是全新發展機會。 基於採用Arm架構設計的超級電腦開始在市場有明顯增長趨勢,NVIDIA稍早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辦的國際超級電腦運算大會 (International Supercomputing Conference,ISC)宣布,將此旗下GPU加速技術可應用在Arm硬體架構平台,同時也將因應調整CUDA-X人工智慧與HPC函式庫,讓更多人工智慧與超算應用可順利在搭配NVIDIA GPU加速的Arm硬體
6 年前
是僅3週完成架設,NVIDIA以DGX SuperPOD建造更快的超級電腦系統這篇文章的首圖
NVIDIA用三週架好超級電腦系統DGX SuperPOD 全世界運算第22快 將用於自駕車系統發展
DGX SuperPOD約可在2分鐘不到時間內,完成ResNet-50神經網路模型框架的學習訓練,若以2015年提出NVIDIA K80 GPU進行加速的話,大概需要花費25天的訓練時間,相較之下,DGX SuperPOD約可將相同訓練需求的學習速度提高1.8萬倍。 除了宣布與Arm合作打造超級電腦消息,NVIDIA也宣布以短短3週時間完成架設,並且將用於加速開發自駕車系統的超級電腦DGX SuperPOD,正式登上全球運算最快電腦排名第22位,而目前日本運算速度最快的超級電腦系統ABCI (AI Bridging Cloud Infrastructure),目前則是採用NVIDIA GPU
6 年前
AMD 客製化方案於遊戲機新領域左打 Intel 、右踹 NVIDIA ,對業界產生甚麼影響?
今年對 AMD 應該可說是另一個高峰,不光只是 Ryzen 處理器與 RDNA 新架構的 Navi GPU 發表,更值得注目的是, AMD 搶下 Google 雲串流遊戲服務 Stadia 的客製化 GPU ,同時又陸續在 E3 前後確認再度與兩大家用遊戲機 Sony 、微軟再續前緣,以客製化方案作為兩者次代遊戲機的平台。 AMD 能左打 Intel 、右踹 NVIDIA 後,獲得遊戲機與初步的大規模商用雲遊戲的青睞,完整的半客製化方案與當前的遊戲生態圈是最大的關鍵, AMD 的半客制方案能夠提供 CPU 與 GPU 的一站服務,同時現在的遊戲市場已經越來越趨向由 PC 架構引領、以及以手機引
6 年前
三星取得 AMD Radeon GPU 與 RDNA 架構授權,將用於包括智慧手機等行動裝置等低功耗產品
先前市場曾傳聞三星打算強化自主架構設計,自行開發 GPU 架構,不過顯然考慮到市場上的專利還有研發等問題,三星顯然還是妥協了, AMD 宣布與三星達成技術授權協議,三星將透過 AMD 的 Radeon GPU 與新一代的 RDNA 架構,打造用於行動裝置以及 AMD 當前並未涉獵的低功耗產品領域。 就 AMD 的立場,此舉除了可藉此獲得來自三星的技術與專利授權金外,同時也將 AMD Radeon 的技術"重新"帶到行動設備上(註:高通的 Adreno GPU 的前身就是 AMD 早期的行動 GPU 部門),使 AMD Radeon 的半客製化方案橫跨新遊戲機( PlayStation 與 Xb
6 年前
Computex 2019 :利用單一大型散熱鰭片為 CPU 與 GPU 解熱的 ITX 機箱 MonsterLabo The First 動眼看
先前透過群眾募資平台推出的靜音機箱 MonsterLabo The First 也藉由海韻的攤位展示他們正式版本的產品,MonsterLabo The First 採用垂直風道配置,利用大的離譜的大型散熱片與兩套熱導管,可幫 TDP 95W 以下的 CPU 加上 GPU 進行被動散熱,或是搭配一個 14 公分主動風扇使 CPU 的散熱層級達 120W TDP 。 要安裝 MonsterLabo The First ,除了把 CPU 安裝到導管上以外,也要把 GPU 上的原廠散熱器卸下,恐怕對於不熟悉 DIY 的玩家會比較有恐懼感,畢竟 GPU 的晶圓通常不像 CPU 加上一層保護的護蓋,手殘一
6 年前
Computex 2019 : NVIDIA 專業應用展示,展出自動駕駛、醫療 AI 與鎖定學生的 Jetson Nano 的微型 AI 機器人
今年 NVIDIA 在專業應用展區展示的多半為今年 GTC 大會呈現的技術,包括 DRIVE 自動駕駛平台、 Project Clara 醫療 AI ,以及鎖定教育與學生族群的 Jetson Nano 開發套件。 作為當前 NVIDIA AI 技術布局的關鍵,就是 DGX-2 伺服器系統,這也是當前地球上最大型的單一 GPU 與 AI 加速架構,作為其核心樞紐的元素有三,包括 NVIDIA Tesla V100 , NVIDIA NVLink 與 NVIDIA NVSwitch ,藉由 NVLink 將 8 塊 Tesla V100 模組串接,再利用 NVSwitch 使兩張 NVLink 上
6 年前
Computex 2019 : Intel 攜手視覺藝術家一窺 2035 年獨立顯示卡的樣貌
在 Intel 的 Odyssey 電競玩家派對活動, Intel 資深副總裁 Gregory Bryant 雖未如預期初步介紹 Intel 當前開發中的獨立顯卡進展,仍僅貼出今年 GDC 大會開發者活動上曝光過的開發中產品原型的圖片,不過 Intel 以" 2035 年的 GPU 樣貌"作為發想,展示多張與視覺創作者合作、以未來顯示卡樣貌為出發點的各種設計。 雖然這些都僅是由視覺創作者所遐想的設計,但也不能排除有些設計是有機會出現在未來 Intel 正式推出的顯示卡之上,不過若就當前的發展,到了 2035 年顯示卡是否還會透過 PCIe 介面連接嗎?或是到時介面會有全面性的變化,例如從當前的
6 年前
是AMD 實地展出 Polaris 10 與 Polaris 11 ,強調功耗效能比壓倒性強於競品這篇文章的首圖
AMD 財報會議證實新 GPU 架構 Navi 將在第三季問世,定位繼承 Polaris 鎖定中階市場
先前市場已經不斷傳聞 AMD 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新一代 GPU 架構 Navi ,而在近期的財報會議上, AMD 執行長 Lisa Su 也證實 Navi 架構的 GPU 預計在 2019 年第三季推出,且產品定位、價格將會鎖定在當前卡皇 Radeon VII 之下,換句話說, Navi 的產品定位是繼承礦卡王者 Polaris 的中階架構。 據先前的資訊推測, AMD 應該還是會在今年 Computex 的主題演講提供一部分 Navi 的相關資訊,也很有可能會如過往一樣由執行長 Lisa Su 手持 Navi 晶圓或是原型卡,但正式的發表很可能會選擇在 8 月德國的 Gamescon ,附帶
6 年前
是紅米採用S855處理器的旗艦手機代號為「Raphael」,內建GPU超頻功能這篇文章的首圖
紅米旗艦手機代號「Raphael」 搭載高通S855處理器 並內建GPU超頻功能
紅米首款搭載高通S855處理器的旗艦手機,將會搭載實驗模式GPU超頻功能與256GB大容量,並採用升降式視訊鏡頭模組。 先前透露準備推出的紅米旗艦新機,相關消息指稱此款手機內部代號為「Raphael」,並且將搭載以實驗模式提供的GPU超頻功能。 根據微博消息指出,紅米首款搭載Qualcomm Snapdragon 855處理器的旗艦手機,將會以「Raphael」作為內部產品代號,並且將會搭載以實驗模式提供使用的GPU超頻功能,預期將會強調大尺寸螢幕、高電量的遊戲遊玩體驗,同時也會搭載256GB儲存容量。 另外,就先前透露內容顯示紅米此款手機將會搭載升降式視訊鏡頭模組,而主鏡頭則將採用包含480
6 年前
友站推薦
全球最在搶!利潤高達 1000% 的硬體產品:Nvidia H100 晶片為何如此搶手?
INSIDE - Daniel
我還是主張OpenAI最好的一步棋,就是趕緊全部賣給微軟出場
關鍵評論 - 程世嘉
NVIDIA 加入量子運算戰局!推出雲端服務「NVIDIA Quantum Cloud」
INSIDE - Sisley
蘋果M3晶片亮相!新款MacBook Pro成首款3奈米製程個人電腦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你知道 2023 環法車隊 Trek 的自行車,是用 NVIDIA GPU 設計的嗎?
INSIDE - Chris
RTX 500、RTX 1000 行動版 GPU 登場:生成式 AI 運算效能提升 14 倍
INSIDE - Mashdigi
美限制高階晶片出口中國,多家中企搶在禁令前下訂單,輝達市場恐遭華為取代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黃仁勳看中國晶片禁令影響:「中國會利用此機會培育本土 GPU 業者」
INSIDE - Sisley
NVIDIA GTC 2024 四大重點一次看!有 AI 代工,還有支援 Vision Pro
INSIDE - Chri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