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賺錢的秘訣:新產品零件沿用一年再一年
在上週蘋果春季發表會中,看到了新產品雙層便當盒Mac Studio以及經濟型iPhone的接任機種iPhone SE 5G,一方面想到iPhone SE 5G新台幣13,900元的價格又搭載iPhone系列最新A15晶片,可說是價格划算功能強大的代表機種。但另一方面想,這個外觀設計已經用了多久,回溯到最久以前已經是2014年的iPhone 6,足足有9年之久,以電子產品發展的角度來看,簡直是不可思議,如果把春季發表會的新品都找一輪蘋果用了哪些舊零件,用愈多就愈賺錢。 2022 iPhone SE 5G:4.7吋設計和Touch ID A15仿生晶片 (2021 iPhone 13):A15目前
3 年前
郭明錤指稱僅 iPhone 14 Pro 系列用上 A16 Bionic 處理器,iPhone 14 系列則沿用 A15 Bionic 處理器
蘋果發表 iPhone 13 系列時,將 Pro 系列與非 Pro 系列的處理器進行小小的區隔,使處理器的 GPU 有所差異,使得兩系列機種除了螢幕規格、相機規格外在性能也不盡相同;根據經常精準爆料蘋果消息的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指稱, 僅有 iPhone 14 Pro 系列機種使用新一代的 A16 Bionic 處理器,而 iPhone 14 與 iPhone 14 Pro 則沿用 A15 Bionic 處理器,另外還有更多細節差異,使兩系列機種有更顯著的差異化。 ▲蘋果可能會逐步擴大 Pro 與非 Pro 機型的規格差異 另外還有傳聞指出,雖然帳面上下一代 iPhone 盡數使用 6GB R
3 年前
聯發科天璣 9000 恐為少數使用 Arm 官方旗艦級 CPU 與 GPU 微架構的頂級手機平台
隨著華為海思受中美貿易戰無法再投入新款手機晶片生產,當前智慧手機業界高階平台就剩下蘋果、高通、聯發科與三星四強相爭,而今年聯發科更早於高通、三星宣布全球首款搭載 Armv9 指令集與基於該指令集的新一代 CPU 微架構、同時搭配新一代 Mali-G710 微架構的天璣 9000 ,雖然終端產品首發最終還是輸給較晚發表的高通 Snapdragon 8 Gen 1 ,不過依照當前業界趨勢,聯發科未來恐成為唯一一家在 CPU 與 GPU 維持 Arm 標準微架構的旗艦級智慧手機晶片供應商。 ▲三星雖放棄自主 CPU 架構,但在 GPU 則轉以 AMD 合作 蘋果在相當早之前,就轉為授權 Arm 指令
3 年前
高通 Snapdragon 8 Gen 1 的 GPU 效能與 A15 Bionic 不相上下,然 CPU 性能進步幅度有限
作為高通年度旗艦的 Snapdragon 8 Gen 1 在近日也由參與夏威夷發表活動的科技媒體公布其參考設計測試機的跑分數據,從結果來說, Snapdragon 8 Gen 1 在 GPU 性能已經與蘋果 A15 Bionic 並駕齊驅,然而 Arm 標準的 Cortex X2 微架構仍無法達到蘋果自主微架構的水準。 由 XDA Developer 測試的結果, Snapdragon 8 Gen 1 的 GPU 效能在安兔兔遠超過高通發表的 20% 提升,達到 33% 的水準;不過 Geekbench 5.0 的核心測試就有點尷尬,單核心表現確實高於高通允諾的成績,但是在多核的表現則低於預期
3 年前
蘋果明年推出的強化版 iPhone SE 可能換上A15 Bionic處理器、加大螢幕尺寸 仍搭載 Touch ID 功能
強化版iPhone SE可能加入大尺寸螢幕規格,並且可能會將硬體規格升級至A15 Bionic處理器,但主相機可能還是會維持單一廣角鏡頭設計,並維持搭載Touch ID指紋辨識功能。 今年雖然並未推出新款iPhone SE,但有消息再度指出蘋果準備在明年推出機種加入大尺寸版本。 過去其實就有消息表示蘋果有意在iPhone SE產品加入大尺寸螢幕規格,並且可能會將硬體規格升級至A15 Bionic處理器,但主相機可能還是會維持單一廣角鏡頭設計。 至於整體介面設計仍維持搭載Touch ID指紋辨識功能,大致會維持先前iPhone 8形式,甚至也可能直接維持既有4.7吋螢幕外型,或是沿用iPhone
3 年前
以深度軟硬整合帶來絕佳的使用體驗, iPhone 13 、 iPhone 13 Pro 短暫動手玩
iPhone 13 系列在上周正式推出,筆者也藉著周末時間減短快速的帶著兩款手機外出拍照與體驗,以筆者個人的立場而言,情感上仍不會考慮 iPhone ,但不得不佩服蘋果在軟硬體整合以及以使用者為本的概念,縱使在部分規格看似不及 Android 的特定旗艦機種,卻可提供簡單易懂的使用體驗,以一個長期的 Android 使用者身分仍不得不佩服蘋果。 先前已經以外觀與帳面規格簡單比較 iPhone 13 與 iPhone 13 Pro ,故此篇就不再做重複性的介紹,會以實際拿在手中操作的感想為主,另外,由於筆者除了未曾長時間使用過 iPhone 外,亦是以 Windows PC 為工作環境,後面也會
3 年前
iPhone 13 今日開賣,直營店四種規格動眼看
蘋果 iPhone 13 系列在今日正式上市,稍早也應邀前往位於信義 A13 的蘋果直營店拍攝機型與配色;當然由於今年蘋果直營電僅提供線上預購者取機,自然不像兩年前首賣擠滿排隊人潮,然而上午 9 點到場時,位於地下層結帳區仍有不少等待取機的消費者。今天的目的則是將所有的機型與配色簡單拍過一輪,以下就是此次 iPhone 13 系列的實機與配色照片。 ▲由左至右為 iPhone 13 mini 、 iPhone 13 、 iPhone 13 Pro 與 iPhone 13 Pro Max ▲由於四款機種的 Face ID 模組大小一樣,故 iPhone 13 mini 的瀏海顯得特別明顯 尺寸方
3 年前
同尺寸蘋果iPhone 13 、 iPhone 13 Pro快速開箱動眼看、硬體規格比較
蘋果將在 9 月 24 日正式出貨首波的 iPhone 13 系列,而這次蘋果同樣提供兩款 iPhone 13 系列與兩款 iPhone 13 Pro 系列,不同於前一代 Pro 與 Pro Max 除了尺寸規格以外連相機模組都有不同,此次的相機模組就更簡單區分為 iPhone 13 的雙鏡頭模組與 iPhone 13 Pro 的三鏡頭模組,其中同為 6.1 吋的 iPhone 13 與 iPhone 13 Pro 可能會對不少消費者產生選擇障礙。 也因此,此次向蘋果借得尺寸相同的午夜色 iPhone 13 與金色 iPhone 13 Pro 進行開箱與測試,而在正式推出前,筆者先自兩款手機的
3 年前
2021蘋果iPhone發表會:120Hz螢幕iPhone 13 Pro與iPhone 13 Pro、售價 32900元、最大1TB容量
除了 iPhone 13 與 iPhone 13 mini ,蘋果當然也不免俗的發表主打專業客群的 iPhone 13 Pro 與 iPhone 13 Pro Max ,比起 iPhone 13 系列不僅具備效能更強大的滿血版 A15 Bionic ,更搭載 ProMotion 技術 120Hz 可變更新率面板,同時不僅藉由 A15 帶來強大的相機與錄影功能,還首度將專業影片製作的 ProRes 錄製功能帶到 iPhone 上,容量更提供最大 1TB 供消費者選擇。 ▲ iPhone Pro 系列提供 128GB 到 1TB 等容量 ▲四種配色 iPhone 13 Pro 與 iPhone 1
3 年前
2021蘋果iPhone發表會:iPhone 13與iPhone 13 mini螢幕凹槽更小、電力更長、全新相機模組、售價22900元
蘋果在今日一如預期發表全新的 iPhone 13 系列,率先登場的是採用雙相機鏡頭的 6.1 吋 iPhone 13 與 5.4 吋 iPhone 13 mini ,雖然乍看下與 iPhone 12 、 iPhone 12 mini 類似,不過除了處理器升級至 A15 Bionic 與換上凹槽更小的新一代 Super Retina XDR 螢幕外,主相機模組亦採用全新的感光元件,廣角鏡頭與超廣角雙鏡頭元件雙雙升級,尤其廣角鏡頭更採用全新的 1.7μm 大畫素 12MP 元件與感光元件位移防手振與自動運鏡的 Cinematic Mode 錄影模式,而最重要的是相較前一代也提升電池續航力與具備 I
3 年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