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ro攜手台積電於新竹率先啟用綠電換電站並啟用GoShare服務,清大、陽明學生GoShare每趟9折優惠
Gogoro宣布與台積電合作,率先在新竹開通全台第一座由綠電供電的GoStation,雙方為永續目標共同邁進一大步;同時GoShare也宣布於新竹啟用隨借隨還服務,除了提供Gogoro VIVA MIX白牌車款以外,也率先投入最新的綠牌車款Gogoro JEGO,提供比現行綠牌車款Gogoro Viva更實用的車型。 ▲清華大學與陽明大學學生可享即日起兩年GoShare每趟9折優惠 ▲GoShare慶祝進駐新竹提供全台活動 此外也響應台積電培育年輕學子、長期支持國立清華大學與國立陽明大學,GoShare特別為清大與陽明大學近4萬名學生提供為期兩年的每一趟9折騎乘優惠。同時GoShare也在全台
1 年前
全家便利商店攜手宏德能源將台南平豐店變為能源韌性實驗店,基於太陽綠電孤島電網實現單店碳中和
當前環境永續與淨零排放是企業著重的社會責任願景,為了邁向 2050 淨零排放,全家便利商店與弘德能源合作,將全家便利商店台南平豐店設置孤島電力系統,作為「能源韌性實驗便利商店」,藉由太陽能綠電自主供電,搭配儲能系統、電動車充電樁構成光儲充整合系統,即便在停電時也能維持至少 3 小時營運,並於尖峰與離峰時段彈性切換不同能源,預估每個月能節省一成電費、降低約 500 公斤碳排放。 能源韌性實驗店亦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12 責任消費及生產、 SDG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與 SDG13 氣候行動。 ▲設有永續循環生活服務 ▲實驗店提供的多項服務 此外全家便利商店台南平豐店不僅做為全家便利商店邁
1 年前
買賣使用綠電學問大 台達電永續長分享經驗談
原來想用綠電不是找電力公司簽個約就完成了,周志宏提到台達電之前購買某國家級別電網的風力發電實例,簽下每年1億度風電的綠電合約,但後來卻被告知買1億度電只能給500萬度的綠電憑證,1年過後連500萬度的憑證都發不出來,太多不可預期、不知道原因的事... 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20年前就給公司「環保、節能、愛地球」的明確方向,認為「氣候危機就是商機」。永續長周志宏接受專訪時說,別以為花錢就能買到綠電,「環保真的是一門好生意,但真的跳下去才知道水多深。」 由於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ESG)指標涵蓋範圍太過廣泛,許多企業想要推行時,不知該從何做起,且實際執行往往窒礙難行。中央社專訪寫出台灣第一本永
1 年前
Gogoro 首座使用綠電營運門市坐落桃園,結合專屬 Gogoro Cafe 的 Gogoro 桃園中華都會概念店開始營運
強調綠能與環境永續的 Gogoro 宣布將設立首家使用綠店營運的門市,為坐落於桃園市中華路的 Gogoro 桃園中華都會概念店,除了結合 100% 綠電營運外,也將設有 Gogoro Cafe 休憩空間,提供精緻化的消費者賞車、購車與售後服務體驗。 Gogoro 桃園中華都會概念店位於桃園市桃園區中華路 10 號,銷售服務時間自中午 12 點至晚間 9 點,咖啡服務則自中午 12 點至晚上 8 點。 ▲店內每年預估的 30 萬度電力將 100% 來自再生供電 Gogoro 桃園中華都會概念店預估每年使用電力約 30 萬度,將設定為 100% 綠能供電為銷售外的營運目標,借助經濟部能源局所核准之
3 年前
Google 深耕台灣並以身作則,自辦公室、資料中心、員工至服務推動環境永續
隨著世界地球日即將到來,近年各大企業也積極對外宣示永續發展的具體行為與願景, Google 台灣也選在世界地球日前一周分享 Google 如何在台灣體現其全球環境永續目標, Google 強調並非此時才開始重視相關議題,而是自企業成立之際即以環境永續為目標, Google 自成立台灣辦公室、員工的企業文化培育、設立第一座資料中心到現在擴大營運規模在板橋陸續啟動新辦公室,皆是與時俱進建立在此願景之上,今年也將執行至第 5 年的 Google 智慧台灣。 ▲左為 Google 台灣總經理林雅芳,右為 Google 台灣設備管理資深總監簡國峯 Google 已經喊出 2030 無碳營運的目標,為實現
3 年前
友站推薦
【Daniel 職場觀察】總經理焦慮買不到,卻非買不可?綠電交易懶人包四大重點
INSIDE - Daniel Chang (張立業)
【專訪】台達電永續長:內部碳定價制度,引導集團減碳,「環保是門好生意」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綠色觀點】為什麼這麼努力發展再生能源,電力排碳係數卻不降反升?
INSIDE - 綠學院
為何沒有國家統一電網的柬埔寨,還能賣綠電給新加坡?
關鍵評論 - Jack Huang
法國電力轉型:挑戰高碳排化石燃料企業,小鎮用綠能合作社「改變我們與能源的關係」
關鍵評論 - 德國之聲
人人都知道團購好處多多,為什麼台灣還沒有企業揪團成功買綠電?
關鍵評論 - 綠學院
檢視侯友宜能源政策:拋棄「綠能丑角論」值得鼓勵,但仍深陷「以核減煤」的迷思之中
關鍵評論 - 讀者投書
環評不該成為監督開發的許願池,要求包攬所有社會經濟影響評估
關鍵評論 - 讀者投書
經濟部:漁電共生專區發電量力拚 4.4 GW
INSIDE - 聯合新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