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新聞 Mac intel ARM x86 蘋果 Arm 架構 Mac 機種將搭載 5nm 製程 12 核心處理器 可能在2021年推出 蘋果針對Mac打造的客製化Arm架構處理器將以5nm製程打造,並且採12核心設計,其中8組核心採效能規格,而另外4組則是對應節電運算需求,同時整體運算效能表現將遠超出目前用於iPhone 11系列與新款iPhne SE的A13 Bionic處理器。 關於蘋果將於Mac機種擺脫仰賴Intel處理器供應的說法已有一段時間,而按照彭博新聞稍早報導說明,更指出蘋果內部以代號「Project Kalamata」作為搭載Arm處理器的Mac機種稱呼,同時預期會在2021年推出。 在此之前,不少說法同樣指出蘋果最快會在2020年下半年,或是2021年期間推出採用Arm處理器設計的Mac機種,甚至過去曾經負責 Mash Yang 5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ARM x86 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 K12 硬科技: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AMD K12、SkyBridge篇 簡報時代背景:2011年上市的AMD推土機家族出師不利,整間公司開始走下坡,展開策略轉型,2014年5月則是其「成果發表會」,雖然大多數內容也都停留在簡報上,沒有成真。 2011年初,曾領導K7發展的執行長Dirk Meyer因「無法滿足AMD董事會對行動運算市場的期望」而黯然結束短短的3年任期,新上任的執行長Rory Read立即展開轉型戰略,把腦袋動到ARM的頭上,企圖避免與Intel正面對抗。 雙A的戰略合作 畢竟ARM也肖想伺服器市場很久很久了,據說從20世紀初期開始,就持續騷擾在伺服器市場站穩腳跟的AMD長達10年的時間,雙方一拍既合,AMD取得ARM指令集與核心授權,計畫推出低功耗 痴漢水球 5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處理器 x86 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 硬科技: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AMD x86 Everywhere篇 簡報時代背景:2005年5月AMD雙核K8剛上市,公司氣勢蒸蒸日上,而Intel還在陣腳大亂。 很久以前,筆者曾總結了人生、職場與社會的觀察心得,歸納出「水球5定律」,其中有一條是: 「豪洨會造成無謂的犧牲。」 最能夠體現這句話的,莫過於AMD在2005年微軟WinHEC(Windows Hardware Engineering Conference,研討內容主要是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相容硬體的研發與設計技術),這場鼓吹「x86 Everywhere(x86無所不在)」的議程了。其內容有如義和團出征前必喝的摻藥神符水,讓x86相容處理器廠商們內部的「x86義和團」,深信只要有了x86指令 痴漢水球 5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處理器 x86 指令集 SIMD AVX SSE 硬科技:淺談x86的SIMD指令擴張史(下):AVX到AVX-512 前情提要:淺談x86的SIMD指令擴張史(中):SSE2到SSE4。x86指令集的SIMD擴充,從1997年的MMX一路「堆積」到2008年的SSE4.2,看似已功德圓滿,但其實仍遠遠不足,累積缺陷總計如下: 雙運算元(A = A + B)的宿疾還是沒有解決,限制單一指令的功能,也變相增肥程式碼。 只要處理器的微架構足以負擔,可以一次處理的資料量還是是多多益善,越寬越好。 16個暫存器還是太少,人家古老的RISC可都是32個起跳的。 和真正的「向量(Vector)處理器」相比仍有差距,例如缺乏指定SIMD中需要被處理資料的遮罩(Mask)暫存器。 欠缺從散落在記憶體各處的運算元素「聚集(Gat 痴漢水球 5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處理器 x86 指令集 SSE2 硬科技:淺談x86的SIMD指令擴張史(中):SSE2到SSE4 前情提要:淺談x86的SIMD指令擴張史(上)。MMX到SSE有了對應IEEE 754單精確度浮點格式的SSE還是不夠,最起碼,當時的x86處理器還缺了3個重要的關鍵點: 64位元雙倍浮點精確度。 受制於x86指令的編碼,暫存器才少少的8個。 x86的雙運算元(A = A + B)格式,會摧毀其中1個暫存器原本的資料(如例子中的A),要保存資料,需事先搬移到其他的暫存器,增加程式碼體積,更讓第二個問題雪上加霜。 SSE2提供IEEE754 64位元雙倍精確度 2001年隨著Pentium 4而問世的144個SSE2指令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包含了一系列的快取記憶體控制指令,並順便擴充了MMX,雖然 痴漢水球 5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處理器 x86 Intel VT-x 硬科技:x86虛擬化由內到外還是繼續難搞(上) 藉由Intel VT-x與AMD-V新增特權層級,讓x86指令集勉強符合「波佩克與戈德堡虛擬化需求」,但災難尚未結束,x86指令集2種不同的記憶體保護方式,提供了不同的保護層級,替早期純軟體虛擬化方案帶來了天大的麻煩。 80386之前的「節區」記憶體管理 在80386提供分頁表(Paging)虛擬記憶體之前, 記憶體保護是採用「節區(Segmentation)」定址記憶體管理模式,作業系統需不時改變節區暫存器的內容,以存取實際上散亂在記憶體各處的資料,基本上屬於「記憶體容量像黃金一樣珍貴,必須錙銖必較」的歷史產物,在今天也沒什麼好批評的。 80386之後,近代x86作業系統基於效能考量以及「程 痴漢水球 5 年前
蘋果新聞 macbook intel ARM x86 Arm架構處理器蘋果新款MacBook最快今年底前亮相 一旦蘋果開始採用Arm架構處理器打造筆電產品,或許也會讓目前以Intel處理器、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搭配打造的筆電市場再次面臨改變,甚至有可能加速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與Arm架構處理器合作成長,對於Intel現行發展或許會帶來全新壓力。 相關消息指稱,搭載Arm架構處理器的新款MacBook有可能會在今年底之前公布,同時預期會在今年第四季至2021第一季內出貨。 先前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已經透露,採用Arm架構處理器的MacBook將會在2021年第一季宣布推出,但在稍早報告中則認為這款產品最快會在今年年底前對外公布,並且在第四季至2021年第一季之間出貨。 依照先前說法,蘋果要將 Mash Yang 5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處理器 作業系統 虛擬化 x86 虛擬化技術 虛擬主機 虛擬機 硬科技:為何x86的虛擬化這麼難搞(下) 前情提要。現在想必各位科科對於處理器虛擬化的看法不外乎「讓作業系統變成應用程式,虛擬機管理者取代作業系統的角色,不就好了,反正還有例外處理機制可以當最後一道防線嘛」,但感謝x86指令集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發展史,使其特別難搞,因為有些使用者模式的x86指令,也是有機會「撈過界」對底層上下其手。 我們就來瞧瞧問世於1974年,用來驗證計算機架構能否有效虛擬化的方式「波佩克與戈德堡虛擬化需求」(Popek and Goldberg virtualization requirements) 是如何定義的。 效率(Efficiency):機器指令中不會更動系統狀態者,應直接使用底層硬體執行,不受干預。 痴漢水球 5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處理器 作業系統 api x86 指令集 硬科技:為何x86的虛擬化這麼難搞(中) 前情提要。各位科科想必已經了解,多工作業系統是一種常見的虛擬化應用,只要執行「動搖國本」的特權指令,或可能破壞系統強固性的應用程式,都將統一經由系統呼叫介面,在作業系統的監控下取得服務,不會也不能直接存取底層硬體資源,以免隨便動一動,整台電腦的軟體通通一起壯烈殉情。 在這裡各位科科也可以趁機學到2個專有名詞,並釐清某些相當然耳的既成概念,這也是虛擬化應用的一部分。 ABI和API傻傻分不清楚 同樣採用x86指令集架構的Windows和Linux,卻無法相互執行其應用程式? 同樣是Windows作業系統,無法在32位元OS上執行x64版本應用程式?(這裡就先不提WoW了) 32位元Windows 痴漢水球 5 年前
蘋果新聞 Mac intel ARM x86 蘋果 知名分析師郭明錤預估蘋果可能在 2021 年發表第一款採 Arm 架構的 Mac 裝置 蘋果不是第一次傳出將採用自行設計的 Arm 指令集處理器推出 Mac 與 MacBook ,確實從先前的市場傳聞也屢屢有蘋果使用 iPad 處理器測試執行 Mac OS 的可能性,不過畢竟要從 x86 平台轉移到 Arm 平台並不容易,雖然 Arm 指令集已經加入 x86 相容模式,但就當前搭載高通 Snapdragon 8cx ( Surface SQ1 )的 Surface Pro X 實際以相容模式執行 x86 軟體的表現來看,相容模式產生的性能耗損仍是當前 Arm 架構執行以 x86 生態建構的 PC 作業系統難解的問題,然而過去多次準確預測蘋果產品動向的知名分析師郭明錤卻在最新的市場 Chevelle.fu 5 年前